氯苯的回收方法
2023-07-18 02:00:36 2
專利名稱:氯苯的回收方法
氯苯的回收方法所屬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氯苯的回收方法,特別涉及一種從氯苯與水的混合液中分離出氯苯的方法。
背景技術:
氯苯作為重要的芳烴滷素衍生物,是基本的化工原料,在工業上是用途較為廣泛的有機溶劑。在許多化工行業中,氯苯的蒸餾回收是普遍存在的問題,較為普遍的回收方法是利用氯苯和水共沸的特性,採用常壓間歇蒸餾方式蒸餾回收廢溶劑氯苯,然後使用冷凝器對蒸餾的氣相組分進行冷卻降溫,再採用帶錐體的兩級分相器對冷凝下來的氯苯、水的混合液進行靜止分層操作,靜止達工藝要求後,氯苯回到氯苯回用罐進行回收使用,上層廢水排放處理。在兩級分相器中氯苯和水的混合液需靜止停留2小時左右,且每天需使用視鏡及視鏡燈人工控制分相器底部閥門進行分液操作,定期排放氯苯和水,操作頻繁。每天工人在兩級分相器上的操作次數不低於12次,且液位控制要求精度較高,由於不能直觀觀測到蒸餾及冷凝的效果,蒸餾氯苯質量不好時不能及時發現,進而造成一定的原料及能源浪費。因此,現行的氯苯回收方法存在操作複雜,設備投入多,人工勞動強度大,回收效率不高的缺點。
發明內容
本發明克服了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操作簡便、設備投入少、氯苯回收效果好的方法。本發明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所採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氯苯的回收方法,是依次採用蒸餾、冷凝、分離的步驟從氯苯和水的混合液中對氯苯進行回收的方法,其中的分離步驟是採用了氯苯自動分離瓶進行操作。根據以上技術方案,所述氯苯自動分離瓶為玻璃材質。所述氯苯自動分離瓶上的氯苯進口中心至氯苯出口中心的垂直距離是冷凝水出口中心至氯苯出口中心垂直距離的10-15 倍。本發明具有的優點和有益效果是I、此種氯苯回收方法的應用省去了兩級分相器的設備投入,不再使用視鏡及視鏡燈人工操作放料,操作簡單,每天的分液操作次數由12次降至3次以下,工人勞動強度大幅降低。2、氯苯和水的混合液分離較為徹底,分離出的水可以作為工藝水回收利用,分離出的氯苯的含水量大幅降低,其純度達到99.0%以上,符合生產工藝要求,可直接回收利用,減少了廢水的處理量,節能降耗效果明顯。3、氯苯自動分離瓶佔用空間小,結構較為簡單,便於操作控制,氯苯回收效率高。4、由於氯苯自動分離瓶是玻璃材質,可以直觀觀測到蒸餾及冷凝的效果,蒸餾及冷凝的效果不好時可以及時發現,統一排出再做處理。
圖I :氯苯的回收方法工藝流程簡2 :氯苯自動分離瓶結構示意中1、混合液進口,2、中心管,3、冷凝水出口,4、氯苯出口,5、氯苯進口,6、排氣口,7、蓮蓬頭,8、排淨口。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能進一步了解本發明的發明內容、特點及功效,茲例舉以下實施例,並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一種氯苯的回收方法,是將氯苯和水的混合液依次按照蒸餾、冷凝、分離的步驟操作,從中回收氯苯的方法。該方法的具體實施方式
為I、利用氯苯和水共沸的特性,採用常壓間歇蒸餾方式蒸餾出廢溶劑中的氯苯和水;2、蒸餾出的氯苯和水的氣相組分進入冷凝器冷卻降溫,然後通過U型彎進入氯苯自動分離瓶內;3、利用氯苯與水不相溶的原理和密度比重不同的差異,採用流體靜力學平衡原 理,使氯苯與水在氯苯自動分離瓶內實現平穩自動分層,分層後的氯苯由下部的氯苯出口自動排出,水由上部的冷凝水出口自動排出,氯苯出口和冷凝水出口均接有U型彎,防止壓力不正常時液體回流;4、當異常情況下蒸餾分離效果不佳時,氯苯和水的混合液由排淨口統一排出再做處理。以上所述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並非對本發明的範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發明設計精神的前提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出的各種變形和改進,均應落入本發明權利要求書確定的保護範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氯苯的回收方法,是依次採用蒸餾、冷凝、分離的步驟從氯苯和水的混合液中對氯苯進行回收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分離步驟是採用了氯苯自動分離瓶進行操作。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氯苯的回收方法,其特徵是所述氯苯自動分離瓶為玻璃材質。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氯苯的回收方法,其特徵是所述氯苯自動分離瓶上的氯苯進口中心至氯苯出口中心的垂直距離是冷凝水出口中心至氯苯出口中心垂直距離的10-15 倍。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氯苯的回收方法,是依次採用蒸餾、冷凝、分離的步驟從氯苯和水的混合液中對氯苯進行回收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分離步驟是採用了氯苯自動分離瓶進行操作。該方法減少了設備投入,減輕了工人的勞動強度,觀測效果直觀。氯苯和水的混合液分離較為徹底,分離出的水可以作為工藝水回收利用,分離出的氯苯的含水量大幅降低,其純度達到99.0%以上,符合生產工藝要求,可直接回收利用,減少了廢水的處理量,節能降耗效果明顯。
文檔編號C07C7/05GK102850180SQ20111017446
公開日2013年1月2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27日 優先權日2011年6月27日
發明者王春玲 申請人:天津長蘆漢沽鹽場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