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老字號土特產集合(重慶特產傳說254)
2023-07-18 03:53:55 3
每天清晨都是開州區鐵橋鎮農貿市場最熱鬧的時候,熙熙攘攘的人群來來往往挑選著烹飪所需的食材,而黴豆卷正是鐵橋人最愛的美食之一。
冉氏黴豆卷的製作工藝始於清朝,鼎盛時期曾是清皇室貢品,在開州古籍中也有記載。相傳,在清朝中葉的一天,並不富裕的冉家忙著為長子準備完婚時宴請親友的酒菜。由於經濟條件有限,冉家沒有別的,只有剛收割的黃豆,於是他們準備了各式各樣的豆製品。然而天不遂人願,在辦喜酒的頭一天,即將過門的兒媳婦在堰塘裡洗衣服時不幸落入水中淹死了。而冉家準備的各種豆製品也派不上用場了。為了不浪費,他們就把這些豆製品放進地窯裡儲存起來,準備慢慢吃。哪知吃了將近一周仍沒有吃完,所以有的薄皮豆腐長出了白毛。冉家捨不得扔掉,就用來煮著吃,沒想到吃起來居然很可口,而且也沒人中毒。這以後,冉家就有意地把豆腐這樣做來吃,後來也一發不可收拾,成為了當地人待客、送禮必不可少的美食佳品至今。
黴豆卷有炸、煎、炒、燜、燉等多種吃法,歷史悠久、清香爽口、營養豐富,一直深受開州人民的喜愛,也陪伴了許多開州人的童年時光。然而,隨著時光流逝,黴豆卷已成舌尖上的記憶,難以追尋。
而冉氏黴豆卷傳統製作技藝第七代傳人冉光明,用40多年的光陰和辛勤勞作,精心製作出一板板美味的黴豆卷,喚醒了開州人舌尖上的記憶。如今,冉光明的黴豆卷已在鐵橋鎮家喻戶曉,他家每年生產的黴豆卷達3萬板。據冉光明說,他家製作黴豆卷已經有近兩百年的歷史了。而冉家也一直在鐵橋場鎮上賣黴豆卷,從未缺席過。
冉光明從18歲開始跟著父親冉茂勝學習製作黴豆卷,熟悉黴豆卷手工製作的整個工藝流程。父親去世後,他繼續製作黴豆卷至今已達40多年,每天清晨也總是風雨無阻的出現在場鎮上,為鐵橋人送去一塊塊美味的黴豆卷,從沒間斷過。
其實製作黴豆卷是一件相當辛苦的事情:從泡黃豆、打黃豆,再到過濾豆渣、點豆漿、製作千張皮、裹豆卷、封箱等,整個製作過程有10多道工序,一道都不能少。製作一板黴豆卷需要8個小時,冉光明幾乎整天泡在自己的小作坊中,一天也只能做出20斤左右的黴豆卷。
除了打黃豆可以使用機器外,其餘都需要手工製作,體力勞動很辛苦,一般人吃不消。「我們這個活兒辛苦得很,一般的人都堅持不住,每天天從早到晚都要做。不過我們還好,做慣了。」冉光明說。
確實,製作黴豆卷的工作十分辛苦。每天凌晨2點,冉光明和妻子譚德鳳便起床開始一天的工作,直到晚上10點才會結束。在冉光明製作黴豆卷時,譚德鳳就從旁幫忙,她要清洗製作黴豆卷所需的黃豆。即便是在天氣寒冷的季節,冰冷的水凍紅了她的一雙手,但她卻依舊堅持著,因為這是全家人賴以生存的活計。清晨6點半的時候,冉光明就會挑著扁擔出門,他需要步行40分鐘到幾公裡外的鐵橋場鎮上去擺攤。
平日裡,冉光明的黴豆卷可以賣上30塊多一斤,到了臨近過年的時候,還可以賣上40塊錢一斤。雖然很辛苦,但是每天也能有五六百元的收入。冉光明的黴豆卷深受鐵橋人的喜愛,通常到上午9點鐘左右,便可以賣完收攤回家。回家後,並沒有休閒愜意的享受時光,放下扁擔的冉光明還需要繼續製作黴豆卷。
據了解,2012年12月,「冉氏黴豆卷」報送西南大學食品科學院,進行了權威檢驗。通過檢驗發現,黴豆捲髮酵後表面生成一種對人體有益的真菌,內含豐富的蛋白質、糖類、蛋氨酸、亮氨酸、賴氨酸等,是綠色的、純天然的、健康的食品。
來源:大渝網、開州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