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農用一體式打孔播種器的製作方法
2023-07-17 20:37:56 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農用工具,具體是一種農用一體式打孔播種器。
背景技術:
播種是農業生產過程中最為重要的一部分,但是播種是比較繁瑣的工作,雖然現在市場上已經出現了一些播種機,但是這些播種機都是為大面積種植而設計的大型設備,並不適合傳統農家小院的種植。農家小院的種植:即蹲伏在地面,利用小型的鐵鍬在地面上開槽,再手動將種子放置到凹坑掩埋在土地中,長時間的蹲伏會造成腿部酸麻,播種效率不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農用一體式打孔播種器,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農用一體式打孔播種器,包括三腳架和空心杆;所述三腳架設置有觸地腳;所述空心杆設置有提手、存種盒、漏管、手搖式播種盤、種子流動槽、播種管、搖柄、抬杆、滑槽、轉銷、連接杆和打孔針;所述存種盒左壁垂直接觸到空心杆的外壁;所述漏管上端垂直接觸到存種盒的下壁,且其與空心杆軸線平行;所述手搖式播種盤設置在存種盒下側,且其與空心杆外壁垂直接觸;所述種子流動槽設置在手搖式播種盤內,且其與手搖式播種盤軸線重合;所述播種管上端固定連接到種子流動槽,下端穿過空心杆下表面;所述搖柄一端接觸到手搖式播種盤轉軸上;所述抬杆設置在空心杆右側外壁,且其與空心杆垂直接觸;所述滑槽嵌入在空心杆右側外壁,且其在抬杆上方;所述轉銷設置在抬杆的左端;所述連接杆上端通過轉銷連接到抬杆的左端,且其與空心杆中心軸線重合;所述打孔針上端垂直接觸在連接杆的下端。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觸地腳有三個,分別垂直接觸在固定架的下側頂端。
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提手設置在空心杆的上頂端,且其與空心杆垂直接觸。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的觸地腳用於穩固三腳架在地面上;提手用於拿起打孔播種器;存種盒用於農作時存放農作物種子;漏管用於存種盒內存放的種子流到手搖式播種盤中;種子通過漏管流到種子流動槽中;播種管用於將種子流動槽內的種子撒到地面的孔內;搖柄搖動,便於漏管流出的種子均勻的存放在種子流動槽中;滑槽便於抬杆向上抬起;連接杆在抬杆向上抬起的壓動下,向下壓動打孔針,從而便於打孔針在地面上打孔播種;本實用新型的設計結構簡單,工作性能好,實用性強,充分展現了現代化工具的特點。
附圖說明
圖1為農用一體式打孔播種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農用一體式打孔播種器中打孔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農用一體式打孔播種器中播種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三腳架,2-觸地腳,3-空心杆,4-提手,5-存種盒,6-漏管,7-手搖式播種盤,8-種子流動槽,9-搖柄,10-抬杆,11-滑槽,12-轉銷,13-連接杆,14-打孔針,15-播種管。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地說明。
請參閱圖1-3,一種農用一體式打孔播種器,包括三腳架1和空心杆3;所述三腳架1設置有觸地腳2;所述觸地腳2有三個,分別垂直接觸在固定架1的下側頂端,觸地腳2用於穩固三腳架1在地面上;所述空心杆3設置有提手4、存種盒5、漏管6、手搖式播種盤7、種子流動槽8、播種管15、搖柄9、抬杆10、滑槽11、轉銷12、連接杆13和打孔針14;所述提手4設置在空心杆3的上頂端,且其與空心杆3垂直接觸,提手4用於拿起打孔播種器;所述存種盒5左壁垂直接觸到空心杆3的外壁,存種盒5用於農作時存放農作物種子;所述漏管6上端垂直接觸到存種盒5的下壁,且其與空心杆3軸線平行,漏管6用於存種盒5內存放的種子流到手搖式播種盤7中;所述手搖式播種盤7設置在存種盒5下側,且其與空心杆3外壁垂直接觸;所述種子流動槽8設置在手搖式播種盤7內,且其與手搖式播種盤7軸線重合,種子通過漏管6流到種子流動槽8中;所述播種管15上端固定連接到種子流動槽8,下端穿過空心杆3下表面,播種管15用於將種子流動槽8內的種子撒到地面的孔內;所述搖柄9一端接觸到手搖式播種盤7轉軸上,搖柄9搖動,便於漏管6流出的種子均勻的存放在種子流動槽8中;所述抬杆10設置在空心杆3右側外壁,且其與空心杆3垂直接觸;所述滑槽11嵌入在空心杆3右側外壁,且其在抬杆10上方,滑槽11便於抬杆10向上抬起;所述轉銷12設置在抬杆10的左端;所述連接杆13上端通過轉銷12連接到抬杆10的左端,且其與空心杆3中心軸線重合;所述打孔針15上端垂直接觸在連接杆13的下端,連接杆13在抬杆10向上抬起的壓動下,向下壓動打孔針15,從而便於打孔針15在地面上打孔播種。
上面對本專利的較佳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專利並不限於上述實施方式,在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範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專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種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