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聲的文化,布依族銅鼓文化
2023-07-17 17:00:18 1
布依族文化歷史悠遠,已經傳承了上千年。布依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是銅鼓文化。銅鼓在布依族早期是用來驅趕野獸,保衛家園的工具,隨著歷史的進程,逐漸發展成一種樂器。但布依族的銅鼓依舊保持著原生態的感覺。下面小編帶大家看看有聲的文化,布依族銅鼓文化吧。
銅鼓是生活在南、北盤江流域的布依族最古老、最具民族特色的神器和樂器。遠古時期,布依先民們獵獲野獸,人吃獸肉,皮作披掛,厚的象皮、牛皮用作蒙鼓,閒時娛樂助興狂歡,慶祝某種勝利等,特別高興時,鍋、碟、盆、瓢都一起敲響了,從中發現鍋的聲響大而悅耳,猛獸也遠離而去,從此以後,皮鼓增加了金屬響器。
布依摩經《多任篇》中記載布依語意譯「古代銅鼓材料從滇、黔、川、桂布依人去與瑤人、漢人交易得來。用竹籃挑來,拿到田壩中建爐,用兔皮、虎皮、獅皮做成雙管活塞式大風箱,找來耐燃物,一層又一層,橫置爐中,放進銅礦石,用風箱鼓風,經過多次反覆煉製,初期煉成摩仿鍋型的響器,後逐漸鑄造成了銅鼓。」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考古工作者在普安縣發現有鑄造銅鉞的沙石範,時代在漢代,這一帶的古地名中又有「銅鼓山」之名,說明布依族在兩千多年前,已鑄造銅鉞和銅鼓。
到晉代有「俚僚鑄銅為鼓」的文字記載,並說:有鼓者號為「都老」,「群情推服」,可見布依族是鑄造和使用銅鼓的民族,而且以銅鼓作為權力的象徵。《隋書·地理志》載「自嶺以南二十餘郡,並鑄銅為大鼓。初成,懸於庭中,置酒以招同類……」。
以後歷代都有關於布依族使用銅鼓的記載,隋代有「俚僚貴銅鼓,嶺南二十五郡處處有之」的記載,二十五郡西部就是布依族居住地。唐代諸謝的「聚擊銅鼓」,宋代「夷僚疾病,擊銅鼓、沙鑼以祀鬼神」。明代,現興義縣的布依族還繼續鑄造銅鼓。
到清代,文獻記載布依族使用銅鼓的範圍就更大了:「喪葬……擊銅鼓」,「歲時,擊銅鼓為歡」,有的地區「婚姻……會聚擊銅鼓」,居喪「擊銅鼓,鄰村聞鼓聲畢至」,由此可知,布依銅鼓起源於青銅器時代的中晚期,大約在西周的時候,鑄造成仿鍋的造型,經過多次鑄造發展,在秦漢時期已經鑄造成鼓面有圖紋的布依先民銅鼓。
您可能還會喜歡:
淺談藏族舞蹈的歷史文化的特徵
撒拉族籬笆樓,非物質文化遺產
蒙古族奶茶文化對於蒙古族的影響
東巴教,納西族的獨有宗教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