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器皿自動分離器的製作方法
2023-07-07 16:15:41 2

本實用新型涉及實驗儀器領域,特別是指一種器皿自動分離器。
背景技術:
在實驗室內,經常會出現器皿重疊在一起的情況,尤其是需要做大量重複實驗的情況下,器皿疊放到一塊造成實驗室人員在做實驗過程中,分離難,單分離過程就浪費大量的人力和時間。許多實驗項目都有一定的期限,時間是一種重要要素,因此迫切需要一種能自動批量分離器皿的儀器。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器皿自動分離器,解決了現有技術中批量化、自動化分離實驗器皿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器皿自動分離器,包括支撐杆、底板、外殼,還包括電機、螺旋分離刀、分離室和控制模塊;所述支撐杆位於底板下方,底板中部設有分離口,分離室固定於底板上,分離室為中空四稜台結構,分離室的側面上設有觀測口,觀測口下側設有凸板,凸板上安裝有紅外傳感器,凸板下方的分離室上開設有進刀口,螺旋分離刀與進刀口對應設置,螺旋分離刀設於進刀口外側,螺旋分離刀設於電機上,電機由圍繞分離室設置的電機驅動器驅動,電機驅動器由一個電機控制器控制,電機控制器和紅外傳感器由控制模塊進行控制;所述控制模塊固定在外殼上,外殼的頂部與分離室相對應處設有開口。
所述螺旋分離刀與電機配套設置,共設有2-4個螺旋分離刀,螺旋分離刀包括刀軸和刀片,刀軸上設有螺旋狀凹槽,刀片呈螺旋狀嵌入凹槽內,刀片的螺旋直徑由上到下依次遞減。
所述螺旋分離刀直徑的1/10-1/5由進刀口進入分離室內部。
本技術方案能產生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通過電機帶動螺旋分離刀,實現器皿的自動分離,在人工成本飛速增值的現代社會,節約了實驗成本,實現了自動化分離器皿。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器皿自動分離器的俯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外殼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付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如圖1-3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器皿自動分離器,包括支撐杆3、底板11、外殼14,還包括電機7、螺旋分離刀13、分離室15和控制模塊6;所述支撐杆3位於底板11下方,底板11中部設有分離口5,分離室15固定於底板11上,分離室15為中空四稜台結構,分離室15的側面上設有觀測口8,觀測口8下側設有凸板16,凸板16上安裝有紅外傳感器9,凸板16下方的分離室15上開設有進刀口17,螺旋分離刀13與進刀口17對應設置,螺旋分離刀13設於進刀口17外側,螺旋分離刀13設於電機7上,電機7由圍繞分離室15設置的電機驅動器1驅動,電機驅動器1由一個電機控制器4控制,電機控制器4和紅外傳感器9由控制模塊6進行控制;所述控制模塊6固定在外殼14上,外殼14的頂部與分離室15相對應處設有開口12。
本實用新型通過電機帶動螺旋分離刀,實現器皿的自動分離和下料,在人工成本飛速增值的現代社會,節約了勞動成本,實現了自動化分離器皿。
優選的,上述螺旋分離刀13與電機7配套設置,共設有2-4個螺旋分離刀13,螺旋分離刀13包括刀軸和刀片,刀軸上設有螺旋狀凹槽,刀片呈螺旋狀嵌入凹槽內,刀片的螺旋直徑由上到下依次遞減。
優選的,上述螺旋分離刀13直徑的1/10-1/5由進刀口17進入分離室15內部。
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將成摞的器皿通過開口12置於分離室15內部,器皿架在螺旋分離刀13上,通過控制模塊6調節電機驅動器1、電機7和紅外傳感器9,電機7轉動帶動螺旋分離刀13,螺旋分離刀13先利用刀刃將成摞的器皿分離開,然後螺旋分離刀13轉動將器皿送至分離口5,實現器皿的自動化分離和傳送,節約了人力,實現分離器皿的自動化。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