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袋成型糊合機的製作方法
2023-07-07 10:51:31 1
專利名稱:紙袋成型糊合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關於一種兩側摺疊式紙袋成型糊合機,也適用於塑料質或紙塑複合紙袋成型。
目前這種型狀特點的紙袋不像信封,尚未實現機械化生產,常用的檔案袋、飛機上用的清潔袋等這類紙袋仍靠人工雙手一個一個進行摺疊成型,即費時費工,又不能保證紙袋的質量。
本實用新型之目的是要改變這種紙袋無機械化生產的現狀而提供一種連續摺疊成型糊合的機械裝置。
該紙袋成型糊合機是在信封機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得到的,信封機是由紙張升降臺、紙張輸送機構,對摺疊式信封糊合機構、配電箱、傳動總成組成,本實用新型的特點是在對摺疊式信封糊合機構中的前置壓痕輪後面增設有折邊疊合裝置,該裝置由下折壓片、中摺疊片及上折壓板組合併錯開有序排列構成,相應的該前置壓痕輪上設有三對以上壓痕滾圈,上述下折壓片與上折壓板固定在懸置於紙張傳動輪上面的機架上,在機架與下面的紙張傳動輪對應之處相應設置被動滑輪。
上述結構特徵的本實用新型巧妙地利用了早已成熟的信封機機械結構,並對其稍加改進即改變了紙袋不能實現機械化生產的歷史。
以下結合
,進一步闡明本機的新型結構特點,同時給出實施例。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施例中折邊疊合機構展示圖。
其中,1紙張升降臺,2紙張輸送機構,3傳動總成,4包括了折邊疊合裝置的對摺疊式糊合機構,5紙張輸送機構中的轉向裝置,6轉向後摺疊糊合裝置,7配電箱,8傳動輪,9壓痕輪,10中摺疊片座,11內託紙棒,12機架,13上折壓板,14支撐架,15外撫紙捧,16中摺疊片,17下折壓片,18被動滑輪。
如圖所示,本實施例除了包括折邊疊合裝置的對摺疊式糊合機構4以外,圖1反映出來的結構示意圖幾乎是信封機的翻板,圖2展示了增設的折邊疊合機構與其它部分裝置的裝配圖,其中,壓痕輪9上設有三對壓痕滾圈,根據需要完全可在壓痕輪9上設置數目更多的壓痕滾圈,相應折邊疊合機構的上折壓板13、中摺疊片16與下折壓片17組合的組數也隨之增加,本實施例中,折邊疊合機構與信封對摺疊機構中的摺疊壓板(片)位置設定相隔較遠,實際上根據需要完全也可以組合在一起,折邊疊合機構中的要件上折壓板13與下折壓片17均固定在懸置於紙張傳動輪8上面的機架12上,使傳動的紙張向兩側壓折,在機架12與下面的傳動輪8相應之處對應設置被動滑輪18,使紙張傳送更合理,機架12此處也通過凌空支撐架14固定在傳動輪8的兩側機身上面,按照常規,中摺疊片16的作用也是使傳動的紙張向中心折壓,有點類似信封對摺疊式機構中的折壓板(片)作用,故中摺疊片座10也固定在常規位置上即傳動輪8的兩側的機身的側身上,本實施例中,為了進一步保證紙張傳送過程中的折邊疊壓動作的準確度與連貫性,在下折壓片17與上折壓板13的前端(處)分別輔設內託紙棒11與外撫紙棒15,將外撫紙棒15固定在機架12上內託紙棒11一般固定在中摺疊片座10上即可,實際使用時,不僅僅局限於紙質的紙張,也可以是全塑紙張或是紙塑複合的紙張,所述的糊合既包括膠水糊合也包括熱壓燙糊合,其機構設置亦然,整個流程中,首先紙張經氣吸後送入傳送軌道(由傳動輪8等組成),壓痕輪9滾壓後送入包括有折邊疊合裝置的對摺疊式糊合機構4,經過折邊疊合裝置後,紙張即在壓痕處折邊疊合,再經與信封一樣的工序完成對摺疊糊合,封底口成型。
本實用新型結束了紙袋人工生產的歷史,使紙袋的生產實行機械化,其工作效率比人工高出數十倍,並大幅度提高質量,降低了紙袋生產成本。
權利要求1.一種包括有紙張升降臺、紙張輸送機構、對摺疊式信封糊合機構、配電箱及傳動總成的紙袋成型糊合機,其特徵是在對摺疊式信封糊合機構中的前置壓痕輪(9)後面增設有折邊疊合裝置,該裝置由下折壓片(17)、中摺疊片(16)及上折壓板(13)組合併錯開有序排列構成,下折壓片(17)與上折壓板(13)固定在懸置於紙張傳動輪(8)上面的機架(12)上,在機架(12)與下面的傳動輪(8)相應之處對應設置被動滑輪(18),相應的前置壓痕輪(9)上設有三對以上壓痕滾圈。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紙袋成型糊合機,其特徵在於下折壓片(17)與上折壓板(13)的前端分別輔設內託紙棒(11)與外撫紙棒(15)。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關於一種兩側摺疊式紙袋成型糊合機,包括有紙張升降臺、紙張輸送機構、對摺疊式信封糊合機構、配電箱及傳動總成。其特徵是在對摺疊式信封糊合機構中的前置壓痕輪後面增設有折邊疊合裝置,該裝置由下折壓片、中摺疊片及上折壓板組合併錯開有序排列構成,下折壓片與上折壓板固定在懸置於紙張傳動輪上面的機架上,在機架與下面的傳動輪相應之處對應設置被動滑輪,相應的前置壓痕輪上設有三對以上壓痕滾圈。具有上述結構特徵的本實用新型改變了人工摺疊糊合紙袋的歷史。
文檔編號B31B19/00GK2175098SQ93223929
公開日1994年8月24日 申請日期1993年9月11日 優先權日1993年9月11日
發明者聞德華 申請人:聞德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