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向儲油罐的製作方法
2023-07-07 16:43:01 2
專利名稱:轉向儲油罐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部件,更具體地說是液壓助力轉向系統中的轉向儲油罐。
背景技術:
車用轉向儲油罐的主要功能包括貯存和過濾油液,同時還根據整車系統性能的需要,兼 具散熱、防止油液循環過程中出現沸騰而混入氣泡的功能。但現有的汽車轉向儲油罐因形狀、 結構的局限性,無法避免油液因沸騰而混入氣體,氣泡的存在導致轉向異響、轉向力矩波動 大等異常現象發生。
目前常見的轉向儲液罐有以下幾種形式-
如圖1所示,油液自小徑直管段的進油管1注入轉向儲油罐2中,再直接流向同樣是小
徑直管段的出油管3,轉向儲油罐2中的液面翻滾很大,不斷有氣泡產生;
如圖2所示,在轉向儲油罐2的外部,與其連通的進油管1和出油管3同樣是小徑直管 段,但在儲油罐內位於油液流道中設置阻隔板4,不改變轉向儲油罐2的整體外形,只在阻 隔板4的局部結構上作出改變,這種形式在一種程度上降低了油液在出油口局部的攪動程 度。
但無論是圖1還是圖2所示的結構形式,當油液從系統的回油管路中通過儲油罐的進油 管進入罐體、再從儲油罐的出油管流回到系統的回油管路中,都存在著油液通流截面的突變, 油液流動在此部位從緩變流動轉為急變流動,油液渦流、翻滾、飛濺現象就會發生。圖2中 增加的阻隔板4雖然對油液的流動產生了阻礙,但如果阻隔板4的設置存在有不合理,在高 速流動的油液衝擊阻隔板時,反而會飛濺,使得更多氣泡被帶入油液而進行循環系統。氣泡 混入轉向液後經出油口被吸走而進入轉向油泵,造成轉向油泵內部氣室噪聲;氣泡高速運動 在油泵壁上破裂,又造成油泵壁的點蝕,既影響使用性能又降低了使用壽命。同時,轉向液 不斷產生飛濺,如堵塞到通氣孔上,當儲油罐的內外存在有壓力差時,通氣孔便成了漏油孔, 帶來儲油罐的滲油、漏油現象。當然,增加轉向儲油罐的液面高度,可以有效改善這一缺陷, 但這不僅增加了油液總容量,且休積的增加也給整車前艙空間在使用上更增加困難。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是為避免上述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轉向儲油罐,在不改變 儲油罐標定容積的基礎上,通過改變局部形狀消除通流截面突變,減小油液流動過程中從緩 變流動轉為急變流動的程度,使得油液在儲油罐體內流動更加平穩、順暢,從而避免氣體混入。
本實用新型解決技術問題採用如下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轉向儲油罐的結構特點是在儲油罐罐體與進油口之間設置進油通道為喇叭 管段,在儲油罐罐體與出油口之間設置出油通道也為喇叭管段,所述喇叭管段的喇叭口朝向 儲油罐內。
本實用新型轉向儲油罐的結構特點也在於
在所述喇叭管段的擴口部位具有弧線過渡的形狀。 所述弧線過渡的形狀為曲率漸變的形狀。
設置儲油罐罐體在其罐底部位為球面,以該球面與進油通道和出油通道形成"U"字形 狀,進油口和出油口位於"U"字形狀的兩埠上。
所述進油通道和出油通道的軸線夾角不小於90度。 進油通道和出油通道的軸線與罐底部球面相切,且對稱呈"八"字。 與己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體現在
本實用新型在不改變儲油罐標定容積的基礎上,通過改變局部形狀有效消除了通流截面 的突變,減小了油液流動過程中從緩變流動轉為急變流動的程度,使得油液在儲油罐體內流 動更加平穩、順暢,從而大大減少氣體的混入量。
圖1為本實用新型已有技術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已有技術結構示意圖。
圖l、圖2中標號l進油管、2轉向儲油罐、3出油管、4阻隔板。
圖3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方式結構示意圖。
圖3、圖4中標號ll油罐罐體、12進油口、 13進油通道、14出油口、 15出油通道。 以下通過具體實施方式
,並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3、圖4,在儲油罐罐體11與進油口 12之間設置進油通道13為喇叭管段,在儲 油罐罐體11與出油口 14之間設置出油通道15也為喇叭管段,喇叭管段的喇叭口朝向儲油 罐內。
具體實施中,相應的結構設置也可以是在喇叭管段的擴口部位具有弧線過渡的形狀。 弧線過渡的形狀為曲率漸變的形狀。
設置儲油罐罐體11在其罐底部位為球面,以該球面與進油通道13和出油通道15形成 "U"字形狀,進油口 12和出油口 14位於"U"字形狀的兩埠上。 進油通道13和出油通道15的軸線夾角不小於90度。
進油通道13和出油通道15的軸線與罐底部球面相切,且對稱設置呈"八"字。 圖3、圖4所示,本實施例中,是在儲油罐下半部罐體的內部,將進、出油通道設置為 喇叭口形狀,擴口處呈弧形過渡,過渡弧形為曲率漸變曲線,此時,通流截面線性增加。
對於採用圖3所示的結構形式,進油通道13和出油通道15的軸線與罐底球面相切且對 稱,油液在從進油口進入之後,其所具有的動能不但不損耗,反而使其更順暢地流入進油口, 這樣,對常流式汽車液壓動力轉向系統來講,更提高了向轉向油泵輸油的能力,等效於增加 了轉向罐出油口至轉向泵進油口的壓力差。對整個系統布置提高了便利。
權利要求1、轉向儲油罐,其特徵是在儲油罐罐體(11)與進油口(12)之間設置進油通道(13)為喇叭管段,在儲油罐罐體(11)與出油口(14)之間設置出油通道(15)也為喇叭管段,所述喇叭管段的喇叭口朝向儲油罐內。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向儲油罐,其特徵是在所述喇叭管段的擴口部位具有弧線 過渡的形狀。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轉向儲油罐,其特徵是所述弧線過渡的形狀為曲率漸變的形狀。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向儲油罐,其特徵是設置儲油罐罐體(11)在其罐底部位 為球面,以該球面與進油通道(13)和出油通道(15)形成"U"字形狀,進油口 (12)和 出油口 (14)位於"U"字形狀的兩埠上。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轉向儲油罐,其特徵是所述進油通道(13)和出油通道(15) 的軸線夾角不小於90度。
6、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轉向儲油罐,其特徵是進油通道(13)和出油通道(15)的 軸線與罐底部球面相切,且對稱呈"八"字。
專利摘要轉向儲油罐,其特徵是在儲油罐罐體與進油口之間設置進油通道為喇叭管段,在儲油罐罐體與出油口之間設置出油通道也為喇叭管段,所述喇叭管段的喇叭口朝向儲油罐內。本實用新型在不改變儲油罐標定容積的基礎上,通過改變局部形狀有效消除了通流截面的突變,減小了油液流動過程中從緩變流動轉為急變流動的程度,使得油液在儲油罐體內流動更加平穩、順暢,從而大大減少氣體的混入量。
文檔編號F15B1/26GK201273307SQ20082016032
公開日2009年7月15日 申請日期2008年9月17日 優先權日2008年9月17日
發明者吳合勇, 黃巨成 申請人: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