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誠信的作文600字
2023-07-07 22:35:43 1
誠信是一種美德,一種可貴的品質。我們都應該具有誠信。
談誠信的作文600字【篇一】
古人云「君子一言,駟馬難追」,意思是說,說出了口的話,就是套上四匹馬拄的車也難追上,指一句話說出了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應求承諾。誠信待人,對人誠信,是我們中國的優良的傳統。
北宋詞人晏殊,素以誠實著稱、在他十四歲時,有人把他作為『神通』舉薦給皇帝。皇帝召見了他,並要他與一千多名進士同時參加考試。結果晏殊發現試題是自己十天前剛練習過的,就如實向真宗報告,並請求改換其他試題。宋真宗非常讚賞晏殊的城市品質,便賜給他「同進士出身」。這正如俗話所說,「誠信者,天下結也」。
有一次,一位顧客到一個小商店買香菸,付完10元錢後,便離開了商店,老闆見他走了忘了拿零錢,趕忙跑過去,連店都不顧了,追到那位顧客後,老闆把錢往他手裡一塞,說:「你、你的零錢忘、忘拿了!」顧客連忙說了聲謝謝。用誠信的心去做每一件事,得到的往往不只是一句謝謝。
美國前任總統華盛頓用小斧頭看到了他心愛的樹,非常氣憤,揚言要給那砍樹的一個教訓。而華盛頓在盛怒的父親面前毫不避諱的承認了自己的錯誤。父親被感動了,稱華盛頓的的城市比所有的櫻桃樹都寶貴多了。正如魯迅所說:「不信不立,不成不行,誠信為人之本。」
人在社會上生活,總要和別人打交道學會誠信,合適的用誠心對待每個人,就能讓人與人之間有真誠的交流,社會生活更加美好!
談誠信的作文600字【篇二】
誠信做事,本分做人,無論在什麼樣的社會體系、價值觀取捨中都是不會過時的。成功和幸福感源於別人對自己的認可,但更多的時候這種認可來自個人的內心。要獲得別人的認可就要心中有他人,能換位思考,對得住別人的信任,要想獲得自己的認可就要對自己誠實,做事要忠於內心,這樣才能吃好睡好,心裡有種幸福感。
如果人人都擁有誠信,就不會出現染色饅頭、塑化劑等,就不會出現什麼都不敢吃的食品信任危機,也不會出現由此引發的對別人的信任危機,其實講不講誠信說到底是一個社會問題,一個人擁有誠信才會獲得別人的尊重和信任。同樣,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擁有誠信才能走向真正意義的強大和繁榮,如果人與人之間沒有了起碼的信任,又何談其他呢?誠信原則是每個人都應該堅持的,然而有些人卻為了蠅頭小利而偽裝自己,最終失去的不僅僅是眼前的利益,還會失去整個未來。因此,如果一個人不誠信,他會處處碰壁,而如果一個人誠信,他將會暢通無阻。
每個人都不願與不誠信的人交往,只要你欺騙別人一次,就會失去別人對你的信任。在現實生活中,老師不喜歡滿口謊言的學生,朋友不會與一個虛偽的人合作,客戶不會與一個經常行騙的人做生意,領導也不放心把一項重要的工作交給一個不值得信任的人,儘管你有對成功的渴望,若失去了別人對你的信任,你便再沒有施展才華的機會。
我們不必埋怨世態炎涼,因為美好的一切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裡。只要從小事做起,播種誠信,那麼我們得到將的不僅僅是朋友的信任,還有值得信任的整個世界。因為誠信的期盼同樣存在於大多數人的心裡。我相信,只要我們每個人內心崇尚誠信,做事選擇誠信。那份內心的明淨與坦蕩自會明照社會,共享和諧與安寧。
讓我們用心靈呼喚誠信,讓誠信為茫茫沙漠打造一片綠洲;用心靈呼喚誠信,讓誠信為漫漫黑夜點上希望的燈塔;用心靈呼喚誠信,讓誠信吹散沉沉的烏雲,還世界一片藍天。
談誠信的作文600字【篇三】
泱泱古國,悠悠華夏。五千年的歷史軌跡,五千年的文化傳承。五千年的風霜雨雪沒有將龍的傳人的那些優良傳統埋沒,而是歷久彌新,薪盡火傳,古人推崇誠信者,今人厚愛誠信者,歷史選擇誠信者。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仁者,發乎禮,義者,發乎情,止乎心,正乎身。在儒家看來,行仁施義的先決條件為內心的向善,所謂勤心誠意者也。心中信守誠信,方能寧靜安心,進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行義者亦應以誠信為本。義之所存,誠信存之也,讀了《大學》《中庸》,一字以蔽之,誠也,誠包羅萬象,誠信是它的具體體現。
在滾滾而來,浩蕩而去的歷史長河中,湧現出的誠信者比比皆是,荊軻於「風蕭蕭兮易水寒」中作別太子丹,壯士一去,只為報知遇之恩,雖蹈死地亦無怨無悔。伍子胥逃離楚國,得吳王重用,答應替他報仇,從此伍子胥盡心輔佐,縱然之後受猜忌可仍然不改忠心。陶朱公蕩舟西湖之上,得以「千金散盡還復來」的秘訣便是誠信經商,後世徽商,晉商皆履行了這一原則,才有了商行的繁榮昌盛。
誠信在心,將誠信發揮在經商致富中,可以家財萬貫;將誠信延伸到安身立命上,可以後世傳頌;將誠信拓展到八荒六合,四海之內,則可萬民歸心,順天地陰陽、法四季輪迴,運之則五嶽震蕩,百川奔湧,諸侯朝服,天下匡正。屈原被發行呤澤畔時,嘆「舉世皆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他憤恨那些「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他忠君戀闕,心繫國家,屈子一躍,一河碧水為之激蕩,千載令名不朽。劉邦入守關中,之所以可以深得民心,在於履行約法三章,秋毫無犯,劉備跨有荊益,保其巖阻之礙,與鄰國交好,於內則治民,誠信於民,是以三分天下;李世民深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他對百姓有誠信,天下人擁他之王,他便要對萬千黎民百姓謀福祉,是以創造了「貞觀之治」……凡此種種,皆言誠信為人立身之本,天道酬誠信。
因此,傳承民族的美好品質,將誠信貫穿在身心中,用誠信指導我們為人處事,則人生得以絢爛,事業得以輝煌!
謹記,天道酬誠信,誠信伴我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