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四個城市被明確為大城市(四座強得很的大城市)
2023-07-20 16:55:45 3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歷了人口由低流動性向高流動性的快速轉變,人口向特大城市和中心城市聚集的趨勢愈加明顯。
在中心城市的光環下,不少縣城實現了逆轉,憑藉強勁的人口吸引力,躍遷成為大城市。四座城市超越近200座地級市,成功晉級城區人口破百萬的大城市,成為全國2856個縣級行政區劃單位的「天花板」。
據國務院「七普」領導小組辦公室近日發布的《2020中國人口普查分縣資料》,我國目前共有105個大城市,其中就包括四個縣級市,分別是江蘇崑山、浙江義烏、浙江慈谿和福建晉江。
城區人口數量是劃分城市量級的關鍵指標。上述資料顯示,崑山城區人口達到141.43萬人,義烏城區人口達到118.42萬人,慈谿城區人口達到106.19萬人,晉江城區人口達到101.25萬人。
從縣城到大城市,意味著聚集度和影響力的提升。縣域「四大天王」創造了什麼樣的大城奇蹟,又將面臨什麼樣的挑戰?
如何成為縣域「天花板」
為什麼晉級大城市的是這四個縣城?
攤開地圖,以崑山、義烏、慈谿、晉江為圓心畫圈,不難發現這四個縣城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位於東部人口密集的地區,和中心城市具有緊密聯繫,是城市網絡中的重要節點。
崑山在蘇州與上海之間,是蘇錫常都市圈、上海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區位優勢加持,崑山享受著上海和蘇州的「溢出效應」,可謂是「近水樓臺先得月」。
而慈谿與晉江則分別位於杭州灣和泉州灣的核心位置。義烏是經濟大省浙江的幾何中心。
區位優勢是支撐這四個縣城發展的重要條件,但不是唯一的條件。在「人隨產業走」的流動規律影響下,產業發展帶來的就業機會增多和收入環境改善是吸引人口的關鍵。
在這四個縣城的產業發展過程中,民營經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正如電視劇《雞毛飛上天》中描繪的縣城一樣,義烏從「雞毛換糖」開始,發展以小商品流通為主的商貿業。在這個過程中,民營經濟不斷積累資本、擴大經營規模,逐漸成為推動城市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義烏的經濟成就,集中體現在民營經濟蓬勃發展當中。據統計,義烏現有市場主體84.6萬戶,其中個體工商戶佔到70.1%,在佔比為29%的企業中,民營企業佔總數的97.5%。
民營經濟蓬勃發展的良性土壤,也為這四個縣城培育上市公司提供了養分。
Wind數據顯示,崑山、義烏、慈谿和晉江總計有54家A股上市公司,市值超4500億元。其中,崑山擁有27家A股上市公司,總市值超1800億元;義烏擁有6家A股上市公司,數量最少,但總市值也超過550億元。
即使是許多經濟體量較大的地級市,也難以像義烏一樣擁有6家上市公司。
因地制宜是縣域經濟發展的首要原則。從A股上市公司中,我們可以看出這四個縣城不同產業特色。
電子信息產業是崑山的支柱產業。崑山市上市公司市值排名前5位的企業,東威科技、滬電股份、新萊應材、龍騰光電、中信博,都與光電子信息產業相關。
崑山的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離不開上海和蘇州加持,是「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典型城市。
老牌製造業強市蘇州,在轉型發展的道路上,一直將電子信息產業作為首要的創新集群進行全方位打造。今年年初,蘇州64個電子信息產業領域項目公布,其中崑山承接了16項。
「世界小商品之都」義烏則以小商品貿易見長。
義烏小商品城市值將近250億元,這座創建於1982年的「超級商業中心」,擁有7萬個商位、4千多個種類、3萬多個細類、170萬個單品。
聯合國、世界銀行與摩根史坦利等權威機構將小商品城認定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在這裡,超過210萬種商品出口全球230多個國家和地區。
慈谿是浙江製造業重鎮,與青島、順德並稱中國三大家電生產基地。
最近一段時間,中國的取暖器、電熱毯賣爆歐洲,讓慈谿再度進入大眾視野。以往,慈谿以承接上海小家電產業的外溢訂單為主。現如今,家電產業已經成為慈谿第一大支柱產業。
數據顯示,慈谿現有家電整機企業超2000家,配套企業近萬家,產品涉及20多個系列、上千品種。電熨鬥、取暖器、電吹風等多個小家電產業中,慈谿的產量處於全國領先地位。其中,電熨鬥年產量達6000多萬臺,約佔全國出口量的60%以上;取暖器年產量超過2500萬臺,佔全國總產量的30%以上。
晉江的支柱產業則是鞋服和紡織,素有「中國鞋都」之稱。安踏、特步、貴人鳥、九牧王、七匹狼,早已是家喻戶曉的國民服飾品牌。
值得注意的是,晉江市排名前2位的A股上市公司不是人們熟悉的運動品牌,而是網遊公司。這與晉江市發展電子競技產業有關。
今年年初,晉江市委書記張文賢曾指出,晉江市將舉辦第18屆世界中學生運動會,並以此為契機,發力電子競技等新業態,加速「體育 」產業融通發展,力爭五年內打造超3000億規模體育產業、1000億級信息技術產業集群。
此外,晉江市還申辦了2024年全球電子競技運動會(GlobalEsportsGames,簡稱GEG),2022-2024年全球電子競技巡迴賽(GlobalEsportsTour,簡稱GET)。
從服裝產業到體育產業,再到電子競技產業,晉江產業發展的外延和內涵不斷拓展。這也進一步說明了縣域經濟發展豐富的可能性。
縣城與城市人口的雙向流動
崑山、義烏、慈谿、晉江在不同的發展模式之下,有著相同的人口增長密碼。
產業的發展為這四個城市吸引了大量的外來務工人員,他們的到來進一步帶動當地的產業迅速發展,這是一個正向循環。數據顯示,這四個縣域的流入人口均超過70萬。其中,義烏的省外流入人口達到了88萬,佔義烏常住人口比重高達47.3%,大約每2人中,就有1人來自省外。
更值得注意的是,這四座縣級市與代管的地級市之間出現了「小馬拉大車」的情況,即地級市中心城區人口與下轄縣級市人口相差不大,甚至出現「倒掛」的現象。
浙江金華是代管義烏的地級市,城區人口僅有80萬,未入圍大城市名單,義烏城區人口已經達到118.42萬。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王凱在觀察日本的縣域經濟時曾指出,通過縣城產業發展,以及公共服務水平、交通條件提升,縣城與城市已出現了資源和人口的雙向流動。
縣城與城市資源和人口雙向流動的動力是什麼?我們可以從縣域「天花板」中率先找到答案。
獨特引才機制是當地政府引才的先手牌。
崑山還被稱為「環滬第一城」,坐地鐵到上海僅需15分鐘左右,到蘇州僅需10分鐘左右。憑藉區位優勢,崑山以蘇州、上海為抓手,協同一線城市發布了城市引才聯合倡議,推動合作共贏。2021年,崑山人才科創(虹橋)聯絡中心揭牌,布局上海技術交易所崑山科技市場,深度連結長三角的科創資源。
義烏則為外籍優秀大學生開闢了留華的工作通道,允許優秀外籍大學生免工作經歷直接在義烏工作,規定外籍大學生可同等享受義烏大學生政策。
早在2013年,義烏司法局就設立了義烏市涉外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大膽嘗試「以外調外」新模式,聘請外籍調解員參與涉外糾紛調解。
慈谿則通過「育、引、留」構築人才戰略「三腳架」結構,將自身培養、廣納人才、福利「留才」相結合,打造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的戰略節點城市。
晉江則推出「三獎六優九舉措」,誠邀海內外碩博士來晉江創新創業,力爭到2025年底,全市引育博士、碩士總量分別達到1000名和10000名。
此前,中辦、國辦印發《關於促進勞動力和人才社會性流動體制改革的意見》,其中特別提到,全面取消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的城市落戶限制;全面放寬城區常住人口300萬至500萬的大城市落戶條件。城區常住人口500萬以上的超大特大城市,則要精簡積分落戶項目,確保社會保險繳納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數佔主要比例。
縣城落戶條件的放寬,將進一步促進城市資源和人口的雙向流動。
成為大城市以後
人口規模等級是中國城市分級管理的重要依據。城市量級的提高意味著產業發展與城市規劃上更大的挑戰。而衡量一地的發展潛力,關鍵要看其在未來促進經濟發展的優勢,以及如何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
新發展格局下,義烏面臨著電商、直播帶貨等新業態的衝擊。
義烏模式是小商品批發與外貿模式,其主要表現形式是:外商來到義烏,選定商品,直接訂貨;商家聯繫廠家,批量生產,發到國外的收貨地。
這樣的模式降低了商家壓貨和滯銷的可能,如果質量沒有很大問題,也免去了售後服務的需求。
但是這並不適合電商與直播帶貨業態的發展。小商品價格低加上物流成本,如果不走量,商家的收入並不樂觀,經營管理與售後服務也在無形中增加了成本。
另一方面,新業態的興起也為工廠提供了直銷的選擇,進一步降低了工廠對義烏的依賴性。
在新業態的衝擊與外貿需求不穩定的雙重「夾擊」下,義烏面臨的挑戰還在繼續。幸運的是,義烏已經做好PlanB,在鋪排電子商務的同時,義烏已經形成承載義烏小商品快速、穩定流轉的基礎設施。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在全國業務量排名前50的城市中,運價最低的城市是金華(義烏),平均運價僅為3.15元。
與義烏相似,慈谿是小家電代工外貿模式。在2019年秋季廣交會上,慈谿家電企業的參展數量達到600家,這樣的數量已經超過了部分省份。
但是,早在2020年,慈谿小家電代工模式即遇到了市場飽和產能過剩的問題。歐洲爆買過冬神器這樣的機遇,也只能讓這一問題暫時擱置,而不能根本解決。
產能過剩進一步牽引出的問題是,新渠道擴展難與新產品開發難。由於長期從事代工、出口業務,企業無法接觸終端客戶,產品難以創新。此外,慈谿家電企業以中小企業為主,沒有形成品牌效應,難以開拓新的銷路。
為了破解這些難題,慈谿市政府拿出了真金白銀,計劃2023年到2025年,將2400萬元用於鼓勵企業採購工業設計服務,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與品牌建設能力。
而最早實施「品牌戰略」的則是鞋服之城晉江。
2004年,晉江政府將1800多萬元用於重獎2003年度創牌、認證、採標的企業。在政府的支持下,閩南服裝業借勢展開了聲勢浩大的品牌建設運動,安踏、特步、七匹狼、九牧王等品牌也在這時期逐漸走進大眾的視野。
截至目前,晉江已擁有45件中國馳名商標。
品牌效應在一定時期的作用很大,但是傳統的「品牌 明星 廣告」的效果漸顯疲態。相比國際品牌耐克主品牌NIKE在集團總業績佔比高達80%,安踏近三年主品牌營收佔比不超過52%。
品牌雖然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體現,但本身不是核心競爭力。近兩年,安踏的研發投入佔比逐年下降,2022年上半年,安踏的研發投入佔營收2.3%,耐克、阿迪達斯則有5%~10%的研發佔比。
而科技創新正是崑山決勝未來的關鍵。2021年,崑山集聚有效高新技術企業2264家、國家級重大人才工程專家146名,多年位居全國同類城市首位。
2022年,崑山全社會研發投入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從2.8%提升至3.9%,研發經費投入增速保持在10%以上。這也是崑山連續17年蟬聯全國百強縣首位的重要因素。
產業是城市發展的重要支撐,但追根究底,人是城市發展的動力,各大城市需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
中心城市往往是區域經濟的增長極,發揮著集聚和輻射高端創新要素、共享公共服務資源等作用。但是,縣域經濟相對獨立的發展模式,與大城市聯繫不夠緊密,中心城市的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資源配置往往難以與縣城共享。
2021年國家發改委印發的《2021年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就提出,推動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覆蓋未落戶常住人口。其中,包括了增加學位和教師編制,支持有條件地區將未落戶常住人口納入普惠性學前教育保障範圍。
以教育為例,2021年慈谿市人均教育財政投入約為2055元,低於其所屬的地級市寧波的2674元,不足北京的一半。
晉升為大城市不是縣域經濟發展的終點。破解產業發展難題,提高公共服務水平,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才是縣域經濟發展的未來之路。
郡縣治,天下安。期待更多的縣級行政區劃單位,成為縣級「大城市」。
參考材料:
[1]李瑩,《這四大縣級市晉級「大城市」,GDP領先上市公司閃耀,有你的故鄉嗎?》,財新社。
[2]王紹紹,《4個縣級市入列「大城市」縣域經濟發展提速》,人民網。
[3]汪文正,《「七人普」分縣資料公布,105個大城市名單出爐——看看大城市「俱樂部」有哪些成員》,新華網。
[4]黃勇、董波、陳文杰,《「縣域經濟」向「都市區經濟」轉型的意義與構想》,浙江經濟。
[5]銀昕,《浙江義烏:「世界超市」直面新挑戰》,法人。
[6]張淑賢、唐維,《取暖「神器」火了浙江慈谿小家電何以「智」勝大市場?》,證券時報。
[7]段成榮、盛丹陽、呂利丹、邱玉鼎、梅自穎,《遷徙中國視野下我國縣域人口流動狀況與發展挑》,西北人口。
[8]陳玉林,《晉江發展模式中的問題及其改善對策——兼與「蘇南模式」比較》,北京大學。
南方周末研究員石登江 可視化設計|石登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