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橈動脈全腦血管內造影導管的製作方法
2023-07-20 02:29:26 1
經橈動脈全腦血管內造影導管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經橈動脈全腦血管內造影導管,涉及醫療器械製造【技術領域】,包括帶有尾端接頭的長導管段和與所述長導管段連結的連結管段,所述連結管段連結有短導管段,在所述短導管段的前端連結有與所述短導管段呈角度設置的前導管段。與現有技術相比,使用本實用新型適應I-III型主動脈弓形狀,可使操作人員簡單、方便、快捷的將導管選擇性插入主動脈弓上特定的一級、二級血管分支以完成全腦血管造影。
【專利說明】經橈動脈全腦血管內造影導管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製造【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用於全腦血管造影的經橈動脈造影導管。
【背景技術】
[0002]全腦血管造影是診斷腦血管病的「金標準」,通常全腦血管造影選用經股動脈入路,但選擇該途徑會帶來如出血、大血腫、假性動脈瘤、動靜脈瘻等的併發症;處理以上併發症多需要通過外科手術和輸血,這樣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住院費用;此外,經股動脈全腦血管造影術後患者通常需臥床24小時,這會導致患者進食、上廁所等不便,對於下肢靜脈存在血栓的患者則會加重血栓形成;對於在術中發現血管病變需在術中繼續使用抗凝藥物或溶栓藥物的患者,股動脈鞘必須等上述藥物代謝後才能拔除;這無疑又延長了術後患者臥床的時間。
[0003]近年來,不少介入中心選擇經橈動脈入路行全腦血管造影。大量的隨機對照試驗顯示經橈動脈入路與經股動脈入路在操作時間及難易程度上均無明顯差異。且經橈動脈入路全腦血管造影術後的橈動脈止血具有止血方便、血管併發症少、術後不需臥床、不影響抗凝或溶栓藥物的連續使用等優點;目前經橈動脈全腦血管造影通常選用的造影導管是西蒙導管,西蒙造影導管的形狀是按照經股動脈入路設計的;這種西蒙造影導管具有帶有尾端接頭的長導管段和依次與該長導管段連結的第一彎管段和第二彎管段。西蒙造影導管經股動脈進入時其第一彎管段及第二關彎管段在導絲引入升主動脈後可自動成袢,無需扭轉或盤曲導管。第一彎管段在第二彎管段的管端越過主動脈弓後可騎跨在主動脈弓上作為支點,而第二彎管段則引導其管端向上翹起,可選擇性的進入無名動脈、左頸總動脈或左鎖骨下動脈其中的任何一支血管。但是,這種西蒙造影導管在經橈動脈入路行全腦血管造影時,情況則與經股動脈完全相反;第一彎管段無法騎跨在主動脈弓上,第二彎管段引導管端的方向則完全與上述血管的開口方法相反;需使用西蒙管的反勾技術才能實現血管的超選。這種反勾技術難度大、操作繁瑣、耗時,目前尚無一種經橈動脈入路,操作簡單、可方便、快捷行全腦血管造影用的專用導管。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操作簡單,可方便、快捷行全腦血管造影用的經橈動脈全腦血管內造影導管。
[0005]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是:這種經橈動脈全腦血管內造影導管包括帶有尾端接頭的長導管段和與所述長導管段連結的連結管段,所述連結管段連結有短導管段,在所述短導管段的前端連結有與所述短導管段呈角度設置的前導管段。
[0006]上述經橈動脈全腦血管內造影導管技術方案中,更具體的技術方案還可以是:所述短導管段的長度為55毫米?70毫米,所述前導管段的長度為15毫米?30毫米,所述前導管段與所述短導管段之間的角度為120度?150度。
[0007]進一步的:所述連結管段為弧形管段,所述弧形管段的圓弧半徑為4毫米?11毫米;所述短導管段與所述長導管段呈平行設置。
[0008]進一步的:所述連結管段為直導管段,所述直導管段的長度為8毫米?22毫米;在xoy平面投影中,所述短導管段沿其始端至終端朝向的延長線與所述長導管段相交。
[0009]進一步的:所述連結管段為弧形管段,所述弧形管段的圓弧半徑為4毫米?11毫米;在loz平面投影中,所述短導管段與所述長導管段相交。
[0010]進一步的:所述連結管段為直導管段,所述直導管段的長度為8毫米?22毫米;所述短導管段與所述長導管段呈平行設置。
[0011]本發明所用的坐標係為ο-xyz空間直角系。
[0012]由於採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由於本導管的形狀是按照經橈脈入路設計的,使用時,導管經橈動脈進入升主動脈後可在導絲的配合下通過主動脈瓣即可成袢,而無需使用特殊操作技術;2、短導管段在越過主動脈弓後直接騎跨在主動脈弓上並將其作為支點,而前導管段由於與短導管段之間的角度為120度?150度,則引導導管頭端向上翹起,可選擇性的進入無名動脈、左頸總動脈或左鎖骨下動脈其中的任何一支血管;3、由於連結管段設為為弧形管段,短導管段、前導管段和弧形管段的尺寸範圍都是根據主動脈弓的大小設計的,因此,本實用新型適應1-1II型主動脈弓形狀。可適於使用者在諸如經皮橈動脈全腦血管造影的醫療程序期間,簡單、方便、快捷的實現選擇性將導管插入主動脈弓上發出的一級、二級血管分支以完成全腦血管造影。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主視圖。
[0014]圖2是圖1的左視圖。
[0015]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立體圖。
[0016]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3的主視圖。
[0017]圖5是圖4的左視圖。
[0018]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3的立體圖。
[0019]圖7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5的主視圖。
[0020]圖8是圖7的左視圖。
[0021]圖9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5的立體圖。
[0022]圖10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7的主視圖。
[0023]圖11是圖10的左視圖。
[0024]圖1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7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5]下面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述:
[0026]實施例1:
[0027]圖1、圖2和圖3所示的經橈動脈全腦血管內造影導管包括帶有尾端接頭5的長導管段I和與長導管段I連結的連結管段2,連結管段2連結有短導管段3,本實施例的連結管段2為弧形管段,弧形管段的圓弧半徑R為4毫米;本實施例的弧形管段連結有短導管段3,在短導管段3的前端連結有前導管段4,前導管段4與短導管段3之間呈角度a設置,角度a為120度;短導管段3與長導管段I呈平行設置,短導管段3的長度LI為55毫米,前導管段4的長度L2為15毫米。
[0028]實施例2:
[0029]弧形管段的圓弧半徑R為11毫米;短導管段3的長度LI為70毫米;前導管段4的長度L2為30毫米,角度a為150度;其他特徵與實施I相同。
[0030]使用時,經橈動脈全腦血管內造影導管經橈動脈進入升主動脈後,在導絲的配合下通過主動脈瓣成袢,短導管段3在越過主動脈弓後可騎跨在主動脈弓上作為支點,而前導管段4則引導導管頭端向上翹起,可選擇性的進入無名動脈、左頸總動脈或左鎖骨下動脈其中的任何一支血管;使用者通過擰轉尾端接頭5或長導管段I能造成短導管段3及與其相連結的前導管段4以長導管段I為軸心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從而選擇性的將導管開口對準主動脈弓上無名動脈、左側頸總動脈或左側鎖骨下動脈中的任意一支血管開口。通過送入或撤出長導管段I在血管內的長度,從而選擇性的將導管進入或退出導管預期選擇進入或退出的血管。
[0031]實施例3:
[0032]圖4、圖5和圖6所示的經橈動脈全腦血管內造影導管包括帶有尾端接頭5的長導管段I和與長導管段I連結的連結管段2,本實施例的連結管段2為直導管段,該直導管段的長度為8毫米;本實施例的直導管段連結有短導管段3,在短導管段3的前端連結有前導管段4,前導管段4與短導管段3之間呈角度a設置,角度a為120度;本經橈動脈全腦血管內造影導管在Ο-xyz空間直角系的xoy平面投影中,短導管段3沿其始端至終端朝向的延長線與長導管段I相交。
[0033]向下延長線與長導管段I相交,短導管段3的長度LI為55毫米;前導管段4的長度L2為15毫米。
[0034]實施例4:
[0035]直導管段的長度為22毫米;短導管段3的長度LI為70毫米;前導管段4的長度L2為30毫米,角度a為150度;其他特徵與實施3相同。
[0036]實施例5:
[0037]圖7、圖8和圖9所示的經橈動脈全腦血管內造影導管包括帶有尾端接頭5的長導管段I和與長導管段I連結的連結管段2,連結管段2連結有短導管段3,本實施例的連結管段2為弧形管段,弧形管段的圓弧半徑R為4毫米;本實施例的弧形管段連結有短導管段3,在短導管段3的前端連結有前導管段4,前導管段4與短導管段3之間呈角度a設置,角度a為120度;本經橈動脈全腦血管內造影導管在Ο-xyz空間直角系的yoz平面投影中,短導管段3與長導管段I相交,短導管段3的長度LI為55毫米;前導管段4的長度L2為15毫米。
[0038]實施例6:
[0039]弧形管段的圓弧半徑R為11毫米;短導管段3的長度LI為70毫米;前導管段4的長度L2為30毫米,角度a為150度;其他特徵與實施5相同。
[0040]實施例7:
[0041]圖1、圖2和圖3所示的經橈動脈全腦血管內造影導管包括帶有尾端接頭5的長導管段I和與長導管段I連結的連結管段2,連結管段2連結有短導管段3,本實施例的直導管段,該直導管段的長度為8毫米;本實施例的直導管段連結有短導管段3,在短導管段3的前端連結有前導管段4,前導管段4與短導管段3之間呈角度a設置,角度a為120度;短導管段3與長導管段I呈平行設置,短導管段3的長度LI為55毫米,前導管段4的長度L2為15毫米。
[0042]實施例8:
[0043]直導管段的長度為22毫米;短導管段3的長度LI為70毫米;前導管段4的長度L2為30毫米,角度a為150度;其他特徵與實施7相同。
【權利要求】
1.一種經橈動脈全腦血管內造影導管,包括帶有尾端接頭的長導管段和與所述長導管段連結的連結管段,其特徵在於:所述連結管段連結有短導管段,在所述短導管段的前端連結有與所述短導管段呈角度設置的前導管段。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經橈動脈全腦血管內造影導管,其特徵在於:所述短導管段的長度為55暈米?70暈米,所述前導管段的長度為15暈米?30暈米,所述前導管段與所述短導管段之間的角度為120度?150度。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經橈動脈全腦血管內造影導管,其特徵在於:所述連結管段為弧形管段,所述弧形管段的圓弧半徑為4毫米?11毫米;所述短導管段與所述長導管段呈平行設置。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經橈動脈全腦血管內造影導管,其特徵在於:所述連結管段為直導管段,所述直導管段的長度為8毫米?22毫米;在xoy平面投影中,所述短導管段沿其始端至終端朝向的延長線與所述長導管段相交。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經橈動脈全腦血管內造影導管,其特徵在於:所述連結管段為弧形管段,所述弧形管段的圓弧半徑為4毫米?11毫米;在yoz平面投影中,所述短導管段與所述長導管段相交。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經橈動脈全腦血管內造影導管,其特徵在於:所述連結管段為直導管段,所述直導管段的長度為8毫米?22毫米;所述短導管段與所述長導管段呈平行設置。
【文檔編號】A61M25/00GK203829453SQ201420049950
【公開日】2014年9月17日 申請日期:2014年1月26日 優先權日:2014年1月26日
【發明者】羅寧, 童汪霞 申請人:羅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