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滾輪架包角調節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7-20 15:18:51 2
專利名稱:焊接滾輪架包角調節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滾輪架包角調節裝置技術領域,是一種焊接滾輪架包角調節裝
置
背景技術:
按照GB/T9187-1999焊接滾輪架標準技術要求,焊接滾輪架每對滾輪的中心距必須能根據筒體類工件的直徑做相應的調整,保證兩滾輪對筒體的包角大於45度,小於110度。目前包角的調節一般採用標尺指示或人工測量計算等手段,通過採用手動絲槓桿可調式、手動螺栓移位式和電機驅動調節方式調整滾輪架滾輪,來實現不同包角的調節,如公開號為CN102009316A的中國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可調式滾輪架的調節裝置,其採用手動絲槓桿可調方式,但目前人為調節存在誤差大和調節效率低的問題。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焊接滾輪架包角調節裝置,克服了上述現有技術之不足,其能有效解決人為調節存在誤差大、效率低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通過以下措施來實現的一種焊接滾輪架包角調節裝置,包括機架、動力傳動裝置、絲槓、位移傳感器和包角測量控制裝置;在機架的一側有動力傳動裝置,在機架的下部通過軸承和軸承座安裝有絲槓,絲槓的一端與動力傳動裝置固定安裝在一起,在絲槓的左部和右部上分別安裝有正扣絲母和反扣絲母;在機架的頂部有開口,在開口左部和右部的前側和後側分別有定位裝置,在正扣絲母和反扣絲母上分別固定有左滾輪支架和右滾輪支架,左滾輪支架和右滾輪支架的前側和右側分別與定位裝置固定在一起,在左滾輪支架和右滾輪支架上分別安裝有左滾輪和右滾輪,在正扣絲母和反扣絲母之間的機架上固定安裝有位移傳感器,位移傳感器的測量線的外端與正扣絲母或反扣絲母固定在一起,位移傳感器的信號輸出端通過導線與包角測量控制裝置的信號輸入端電連接在一起,包角測量控制裝置的信號輸出端通過導線與與動力傳動裝置的信號輸入端電連接在一起。下面是對上述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或/和改進上述定位裝置可包括前線性導軌、後線性導軌和滑塊,在開口左部的前側和後側和開口右部的前側和後側分別固定有前線性導軌和後線性導軌,在前線性導軌和後線性導軌內安裝有能移動的滑塊,左滾輪支架和右滾輪支架的前側和右側分別與滑塊固定在一起。上述動力傳動裝置可為電機,絲槓的一端與電機的動力輸出軸固定安裝在一起。上述包角測量控制裝置可為可編程控制器PLC。上述正扣絲母和反扣絲母之間的機架上可固定有支撐板,在支撐板上固定安裝有位移傳感器。上述絲槓可為T形絲槓。[0011]本實用新型結構合理而緊湊,使用方便,根據不同直徑的容器或者管道,在包角測量控制裝置輸入將要放置的容器的直徑,通過包角測量控制裝置計算輸出信號後啟動電機,電機帶動絲槓旋轉來調節滾輪之間的間距,位移傳感器進行測量和反饋,當達到設置的容器直徑後停止,因此極大地提高了精確度和調節效率。
附圖I為本實用新型最佳實施例的主視結構示意圖。附圖中的編碼分別為1為機架,2為絲槓,3為位移傳感器,4為包角測量控制裝置,5為正扣絲母,6為反扣絲母,7為左滾輪支架,8為右滾輪支架,9為左滾輪,10為右滾輪,11為支撐板,12為位移傳感器的測量線,13為前線性導軌,14為電機,15為容器筒體,Θ為包角。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不受下述實施例的限制,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與實際情況來確定具體的實施方式。在本實用新型中,為了便於描述,各部件的相對位置關係的描述均是根據說明書附圖I的布圖方式來進行描述的,如上、下、左、右等的位置關係是依據說明書附圖的布圖方向來確定的。下面結合實施例及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如附圖I所示,該焊接滾輪架包角調節裝置包括機架I、動力傳動裝置、絲槓2、位移傳感器3和包角測量控制裝置4 ;在機架I的一側有動力傳動裝置,在機架I的下部通過軸承和軸承座安裝有絲槓2,絲槓2的一端與動力傳動裝置固定安裝在一起,在絲槓2的左部和右部上分別安裝有正扣絲母5和反扣絲母6 ;在機架I的頂部有開口,在開口左部和右部的前側和後側分別有定位裝置,在正扣絲母5和反扣絲母6上分別固定有左滾輪支架7和右滾輪支架8,左滾輪支架7和右滾輪支架8的前側和右側分別與定位裝置固定在一起,在左滾輪支架7和右滾輪支架8上分別安裝有左滾輪9和右滾輪10,在正扣絲母和反扣絲母之間的機架I上固定安裝有位移傳感器3,位移傳感器的測量線12的外端與正扣絲母5或反扣絲母6固定在一起,位移傳感器3的信號輸出端通過導線與包角測量控制裝置4的信號輸入端電連接在一起,包角測量控制裝置4的信號輸出端通過導線與與動力傳動裝置的信號輸入端電連接在一起。這樣,正扣絲母5或反扣絲母6帶動位移傳感器的測量線12伸長與縮短,位移傳感器3將信號傳輸到包角測量控制裝置4中,通過包角測量控制裝置4控制動力傳動裝置驅動左滾輪9和右滾輪10向中心或兩邊移動,實現左滾輪9和右滾輪10與容器筒體15包角Θ的自動調節。可根據實際需要,對上述焊接滾輪架包角調節裝置作進一步優化或/和改進如附圖I所示,定位裝置包括前線性導軌13、後線性導軌和滑塊,在開口左部的前側和後側和開口右部的前側和後側分別固定有前線性導軌13和後線性導軌,在前線性導軌13和後線性導軌內安裝有能移動的滑塊,左滾輪支架7和右滾輪支架8的前側和右側分別與滑塊固定在一起。如附圖I所示,根據需要,動力傳動裝置為電機14,絲槓2的一端與電機14的動力輸出軸固定安裝在一起。如附圖I所示,根據需要,包角測量控制裝置4為可編程控制器PLC。如附圖I所示,為了便於安裝和拆卸,正扣絲母5和反扣絲母6之間的機架I上固定有支撐板11,在支撐板11上固定安裝有位移傳感器3。如附圖I所示,根據需要,絲槓2最好為T形絲槓。以上技術特徵構成了本實用新型的最佳實施例,其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和最佳實施效果,可根據實際需要增減非必要的技術特徵,來滿足不同情況的需求。本實用新型最佳實施例的使用過程在包角測量控制裝置4中輸入需放置的容器筒體15的直徑D和包角角度Θ,通過下述滾輪間距計算公式,經包角測量控制裝置4計算得出與筒體直徑D相對應滾輪間距L即設定值;點擊包角測量控制裝置4的啟動按鍵,輸出控制信號驅動電機14帶動絲槓2旋轉,從而帶動與正扣絲母5和反扣絲母6固定連接的左 滾輪支架7和右滾輪支架8以及位移傳感器3同時運動;位移傳感器3將位移傳感器的測量線12拉伸長度的信號反饋到包角測量控制裝置4並轉換成滾輪間距的測量值;當測量值與設定值相等時,包角Θ調整完畢;滾輪間距計算公式為L=sin ( Θ/2)* (D+d),其中L為滾輪間距,D為筒體直徑,d為滾輪直徑,Θ為設定滾輪與筒體的包角角度。
權利要求1.一種焊接滾輪架包角調節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機架、動力傳動裝置、絲槓、位移傳感器和包角測量控制裝置;在機架的一側有動力傳動裝置,在機架的下部通過軸承和軸承座安裝有絲槓,絲槓的一端與動力傳動裝置固定安裝在一起,在絲槓的左部和右部上分別安裝有正扣絲母和反扣絲母;在機架的頂部有開口,在開口左部和右部的前側和後側分別有定位裝置,在正扣絲母和反扣絲母上分別固定有左滾輪支架和右滾輪支架,左滾輪支架和右滾輪支架的前側和右側分別與定位裝置固定在一起,在左滾輪支架和右滾輪支架上分別安裝有左滾輪和右滾輪,在正 扣絲母和反扣絲母之間的機架上固定安裝有位移傳感器,位移傳感器的測量線的外端與正扣絲母或反扣絲母固定在一起,位移傳感器的信號輸出端通過導線與包角測量控制裝置的信號輸入端電連接在一起,包角測量控制裝置的信號輸出端通過導線與與動力傳動裝置的信號輸入端電連接在一起。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焊接滾輪架包角調節裝置,其特徵在於定位裝置包括前線性導軌、後線性導軌和滑塊,在開口左部的前側和後側和開口右部的前側和後側分別固定有前線性導軌和後線性導軌,在前線性導軌和後線性導軌內安裝有能移動的滑塊,左滾輪支架和右滾輪支架的前側和右側分別與滑塊固定在一起。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焊接滾輪架包角調節裝置,其特徵在於動力傳動裝置為電機,絲槓的一端與電機的動力輸出軸固定安裝在一起。
4.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焊接滾輪架包角調節裝置,其特徵在於包角測量控制裝置為可編程控制器PLC。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焊接滾輪架包角調節裝置,其特徵在於包角測量控制裝置為可編程控制器PLC。
6.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焊接滾輪架包角調節裝置,其特徵在於正扣絲母和反扣絲母之間的機架上固定有支撐板,在支撐板上固定安裝有位移傳感器。
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焊接滾輪架包角調節裝置,其特徵在於正扣絲母和反扣絲母之間的機架上固定有支撐板,在支撐板上固定安裝有位移傳感器。
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焊接滾輪架包角調節裝置,其特徵在於正扣絲母和反扣絲母之間的機架上固定有支撐板,在支撐板上固定安裝有位移傳感器。
9.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焊接滾輪架包角調節裝置,其特徵在於正扣絲母和反扣絲母之間的機架上固定有支撐板,在支撐板上固定安裝有位移傳感器。
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焊接滾輪架包角調節裝置,其特徵在於絲槓為T形絲槓。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滾輪架包角調節裝置技術領域,是一種焊接滾輪架包角調節裝置,其包括機架、動力傳動裝置、絲槓、位移傳感器和包角測量控制裝置;在機架的一側有動力傳動裝置,在機架的下部通過軸承和軸承座安裝有絲槓,絲槓的一端與動力傳動裝置固定安裝在一起,在絲槓的左部和右部上分別安裝有正扣絲母和反扣絲母;在機架的頂部有開口。本實用新型結構合理而緊湊,使用方便,根據不同直徑的容器或者管道,在包角測量控制裝置輸入將要放置的容器的直徑,通過包角測量控制裝置計算輸出信號後啟動電機,電機帶動絲槓旋轉來調節滾輪之間的間距,位移傳感器進行測量和反饋,當達到設置的容器直徑後停止,因此極大地提高了精確度和調節效率。
文檔編號B23K37/053GK202377739SQ201120401759
公開日2012年8月15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20日 優先權日2011年10月20日
發明者薛瑞雷 申請人:新疆威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