仫佬族春節過年習俗
2023-07-20 15:22:58 1
春節是我國非常重要的一個傳統節日,不論在中國的任何一個地方,過年都是最受到重視的。在每年臨近過年的時候,不論自己離家多遠都要趕回去和家裡人團聚,共度佳節。在仫佬族春節過年也有許多風俗習慣,下面就讓我們一起看看仫佬族文化吧。
除夕
除夕那天,家家戶戶貼春聯,其內容豐富多彩。中堂正面設置一個香火臺,臺上之中用大紅紙書寫「天地君親師位」或「某氏歷代宗親位」;臺左用紅紙書寫「司命灶君之位」,兩旁貼有小對聯:「有德能司火,無私可達天。」臺右用紅紙書寫「財帛星軍之位」,兩旁貼小對聯:「日進千金,時招萬裡財」。個神位前設有宴臺、香爐架。
臺下有一個專供燒紙錢的盒子,用以焚香、燃燭、燒錢。中堂的背面設有紀念臺,臺上貼關羽像,書聯:「秉燭達旦,忠義雙全」;或嶽飛像,書聯:「精忠報國,還我河山」。堂屋的兩旁牆上貼有紅紙書寫的彩話:「諸事遂意」、「老少平安」等。除夕之夜,宴臺上擺設素供,燭光輝煌,香菸渺渺。青年人在宴臺前守歲到天亮,子夜零點,鳴炮迎春。
初一
初一清早雞剛剛啼叫,各家各戶的家庭主婦馬上點燃一束香火和一個火把,挑上桶快步出門,向平日取水食用的地方跑去。到了水邊,先把帶來的香插上,然後往水裡丟幾枚硬幣給水神爺爺,將「新水」挑回家中。家裡的人早就在大門口守候,水一到,每人都喝上一碗,然後才取睡覺。
民間認為,新水有神奇的作用,人喝了人興旺,牛喝了牛健壯,豬喝了豬長得快,新水染布布發亮,洗米煮飯噴噴香,熬出的米酒香又甜。第一位挑到新水的時刻一到,家家爭先恐後地向河邊泉邊奔跑,一星星香火,一串串火把,閃爍著,遊動著,在夜色裡形成一幅美麗的夜景圖。初一早上,全家吃水圓。當天均吃素食。
初二
初二早上用香紙敬財神爺,在天未亮到放亮之間燃放鞭炮,然後才出外拜年和請客吃飯、參加各種文娛活動。如在本世紀40年代以前,文娛活動在大羅村附近的開元寺廣場上舉行。80年代轉移到歌場,年節期間青年都來次出走坡,唱歌找情侶。又如下裡鄉青年男女期間在村頭巷口或山野嶺坡唱歌作樂。
尤其正月十三至十五期間,青年和部分中年人在曬穀坪大開歌堂,日唱「歡冬久」(情歌),夜唱「歡古」(古條歌)。春節期間也是唱彩調戲的時節。正月十五之夜到別人家的菜園摘幾片菜葉回來,沒有蔬菜,青草也要抓一把,稱為「偷青」。民間認為,會給家中帶來清潔平安。
猜你可能也喜歡:
解惑:漢族為什麼沒有民族服裝
漢族文化:漢族的圖騰象徵的含義
滿族女性常用髮型盤點
滿族有多少人口,滿族的分布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