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性教育的影片推薦(一代人的性啟蒙)
2023-07-20 12:13:39 3
1988年,張藝謀38歲,莫言33歲,姜文25歲,鞏俐23歲,他們合作的影片《紅高粱》摘得第38屆柏林電影節金熊獎,那是中國電影人第一次獲得國際A類電影節最高獎。
1988年,我只有10歲,第一次跟著父母走進電影院,看的便是這部《紅高粱》。我不明白螢屏上赤裸著上身的精壯漢子們為什麼故意把轎子裡的新娘顛得七葷八素,也不明白轎子裡的新娘子為什麼要偷偷掀開轎簾去偷看抬轎子的漢子,更不知道父親捂著我眼睛的那段時間,青紗帳裡到底發生了什麼。
那一場電影,有榮譽、有情愛、更有酒。
毫無疑問,《紅高粱》是一代人的啟蒙,在那個相對沒那麼開放的年代,人們對於親密關係的表達頗為隱晦,更別提將之展現在大屏幕之上了。整部電影中,充滿了各種各樣的隱喻,年少時我們懵懵懂懂,成年後我們大呼精彩。且看三幕經典:
一幕顛轎子動人心魄,二幕握金蓮心癢難耐,三幕青紗帳獻祭天地。
「我奶奶」九兒不得不嫁給一個麻風病人,出嫁途中遇強盜,有驚無險,卻沒成想由此結識了「我爺爺」餘佔鰲。開場抬轎子的畫面配有旁白「照那會兒的規矩,半道上要折騰新娘子」,轎夫們在餘佔鰲的「攛掇」下,用力地顛著轎子,轎子中的九兒被顛得上上下下,不知所措,將緊緊攥著剪刀的手牢牢固定在自己的胸口。
剛猛與柔弱的碰撞,配合著有規律的節奏,仿佛在隱喻著某種矛盾與和諧。
放倒劫道的土匪後,餘佔鰲成功救下了九兒,「抓眼球」的一幕就此出現。九兒雖然坐回了轎子,卻偏偏留著一隻腳踩在轎簾之外,心癢難耐的餘佔鰲上前一把握住。這一幕轉瞬即逝,卻足以給觀眾(包括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提到《紅高粱》,自然避不開高粱地的經典橋段。嫁到十八裡坡的第三天,九兒乘騾子回門,途經青殺口時,被餘佔鰲一把擄入高粱地。自看到餘佔鰲面目的那一刻開始,九兒便放棄了掙扎。
餘佔鰲閉口不言,腳下不停,將一片高粱踩斷,九兒走過去躺成一個「大」字,任由余佔鰲在自己兩腿之間跪下。這不是餘佔鰲的單方面佔有,這是他們兩人的雙向奔赴,這是天地見證的生命和諧。
年少的我,看不懂餘佔鰲和九兒,卻唯獨記住了電影中的那些畫面。如今的我,依然認為這部電影雖然不是情慾片,但卻是我啟蒙中的一部分。在與同齡人的交流中,我發現他們中有很多人與我的感受相仿。
《紅高粱》中的酒,同樣讓人印象深刻。歌聲中有酒,文化中也有酒。
酒莊的人,釀酒時是要唱歌的:「喝了咱的酒,上下通氣不咳嗽。喝了咱的酒,滋陰壯陽嘴不臭。喝了咱的酒,一人敢走青殺口。喝了咱的酒,見了皇帝不磕頭。一四七三六九,九九歸一跟我走。好酒好酒好酒、好酒。」
三十多年過去,每當我看到這首歌的歌詞,還依然不由自主地哼唱。這難道不是一件奇妙的事情?
說完歌聲聊文化,中國人是有酒文化的,電影中有「九」也有「酒」。女主角排行老九,她的名字是九兒,出生在九月初九,她執掌著酒坊,研製出酒方。沒有酒,便沒有餘佔鰲與九兒的好事;沒有酒,便沒有尿與酒混成佳釀;沒有酒,便沒有電影後半段的血性。
「九」是九五之尊,是長長久久;「酒」是飲酒文化,是歷史傳承。
幾十年前,面對孩子的問題「我是從哪來的」?很多家長選擇回答「垃圾箱裡撿來的」或者乾脆緘默不語,拒絕回答問題。如今我們的性教育有起色了嗎?有,但是沒有想像中那麼大。依然有家長會投訴中小學開設的性教育課是「不務正業」,與此同時,大學裡的戀愛課經常搶不到座位。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釀酒的國家之一,最早的酒文化,核心並不是酒,而是禮。經過千年的演變,很多地方的酒文化變了味,失去了詩詞中酒的「雅」,變成了飯桌上酒的「俗」,實在可悲。
《紅高粱》不僅是一部電影,還是一本教材。在《紅高粱》裡,性不是骯髒的,而是自然的。在《紅高粱》裡,酒不是觥籌交錯間的利益交換,而是文化血脈中的質樸純良。
你看過《紅高粱》嗎?你對它有何印象?來評論區暢所欲言吧。
更多教育觀點,請關注@繆老師妙筆生花
#家長百問百答# #頭條創作挑戰賽##大有學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