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時期山東省會(還有兩座城市做過山東的省會)
2023-07-20 12:25:48 2
明清時期山東省會?濟南位於山東省中西部,南依泰山,北跨黃河,戰略地位重要,在歷朝歷代都是重鎮1376年,明太祖朱元璋把山東省會從青州移到濟南,在此後的六百多年間,山東省會就一直穩定在濟南了只是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是,到了民國時,有兩個城市因各種原因,卻做過臨時的民國山東省會,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於明清時期山東省會?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明清時期山東省會
濟南位於山東省中西部,南依泰山,北跨黃河,戰略地位重要,在歷朝歷代都是重鎮。1376年,明太祖朱元璋把山東省會從青州移到濟南,在此後的六百多年間,山東省會就一直穩定在濟南了。只是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是,到了民國時,有兩個城市因各種原因,卻做過臨時的民國山東省會。
1928年4月,南京國民政府誓師北伐,準備消滅北洋軍閥,統一全國。為阻止中國的統一,4月19日,日本第六師團以保護僑民為藉口,在青島登陸,4月25日,日軍進駐濟南,並佔領了濟南的一些戰略要地。
5月1日,北伐軍也開進濟南,5月3日駐濟南日軍向北伐軍開火,還殺害平民和外交官。國民政府選擇了退讓,命令北伐軍撤出濟南,改道繼續北伐,5月11日,日軍舉行入城式,開始大肆屠殺,共有一萬多濟南軍民慘遭殺害,史稱五三慘案。
五三慘案發生後,由於日軍盤踞在濟南,南京國民政府於1928年5月下令在泰安組建山東省政府,在此後的近一年時間裡,泰安就成為山東省的臨時省會。泰安在泰山腳下,北鄰濟南,國民政府選擇泰安作為臨時省會,也算是表現出不忘收復濟南之決心。
1928年6月1日上午,民國山東省政府委員正式在泰安宣誓就職。就職典禮在省府大禮堂(原泰安省立第三中學)舉行。南京政府派來內政部長蔣作賓為監誓委員,各界代表計200餘人參加。省政府下設秘書處、民政廳、財政廳、教育廳、建設廳、農礦廳、工商廳。另外,還有國民黨省黨部、法院、交涉署等機關。委任秘書長李慶施、財政廳長魏宗晉、教育廳長何思源、建設廳長孔繁蔚、工商廳長陳鸞書、農礦廳長於恩波、高等法院院長易恩候等。
首屆民國省政府使泰安有幸成為署地,這是歷史的安排。但歷史的尷尬又使泰山蒙羞。
省政府建立之初,為了解決辦公用具問題,大肆摘取泰山上下廟宇和古建築上的匾額、楹聯,改造成桌椅板凳,還美其名曰破除迷信、廢物利用。這些歷經宋、元、明、清的匾額、楹聯,多出自名貴木材製成的皇帝及名家的手筆。乾隆十三年,高宗弘曆奉母皇太后東巡,在泰山題寫的匾額、楹聯15處之多,均毀於這次「廢物利用」。
岱廟創建於漢代,至唐時已殿閣輝煌。省政府在泰期間,對岱廟的破壞更是無以復加。耗資十萬元將岱廟前半部改為市場,稱中山市場。後半部改為公園,稱中山公園。環詠亭,雨花道院改為民眾飯店、民眾旅館、民眾澡堂,眾多古碑刻被毀用作石料。繼以駐軍,拆毀縣城城牆及岱廟城牆,將角樓拆除,門樓僅存正陽門及仰高門、見大門三樓,拆廟牆磚另作他用。
孫良誠的部隊還曾駐紮岱廟,在中國三大皇宮宮殿之一的天貺殿內住宿、養馬、燒火做飯,在牆上亂釘亂砸。致使大殿內的宋代巨幅壁畫《啟蹕迴鑾圖》,受到極大的破壞和汙損。配天門、仁安門內的高7.8米、腰圍3米多的鷹虎神,孫的部下用了一連的兵力都沒拉倒。原來神像盔纓上邊的槍尖,修進了大殿梁內,他們先砸爛了頭,才把神像破壞掉。由於長期的煙燻火燎,岱廟內幾十株千年古柏先後枯死。岱廟西華門被封死了,門樓改成旅舍的茶室。延禧殿拆除了,門前成了耍把戲、賣野藥的遊樂場。民國省政府一切套用人民的名義,把岱廟這座聖殿幾乎變成了廢墟!
1929年,國民政府收復濟南,設立濟南市,山東省會遷回濟南。遍體鱗傷的泰山如釋重負,終於完成了尷尬的歷史強加給它的臨時省署的使命。
在山東省會遷往濟南的同時,還設立了青島特別市,直屬中央。1945年日本投降後,美國海軍陸戰隊第六師、西太平洋艦隊進駐青島,青島成為美軍的軍事基地。
1948年9月濟南解放,這樣山東全境除了青島均已成為解放區。南京國民政府卻並不甘心自己的失敗,因為青島是美軍的軍事基地,國民政府還妄想用青島挽回局面,於1948年12月任命秦德純為山東省政府主席,此後又下令在青島組建山東省政府,青島成為國民政府的臨時山東省會。
次年3月,秦德純到青島就任山東省政府主席一職,然而,民心盡失的國民政府敗亡已無可挽回,也只有僅僅20天,秦德純就撤離了青島,所謂的臨時省會不了了之。5月駐青島美軍撤離,6月青島解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