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發動機油底殼的製作方法
2023-08-10 11:16:21

本實用新型屬於汽車零部件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新型發動機油底殼。
背景技術:
發動機油底殼是封閉曲軸箱作為貯油槽的外殼,起到防止雜質進入,並收集和儲存由發動機各摩擦表面流回的潤滑油,散去部分熱量,防止潤滑油氧化等作用。
由於發動機的曲軸曲拐和連杆大頭在曲軸每旋轉一周都會浸入油底殼的潤滑油內一次,起到潤滑作用,同時由於曲軸的高速運轉,曲拐每次高速浸入油池內都會激起一定的油花和油霧,對曲軸和軸瓦進行潤滑,稱之為飛濺潤滑。這樣對潤滑油在油底殼內的液面高度就有了一定的要求,如果太低了,曲軸曲拐和連杆大頭不能浸入潤滑油內,導致缺少潤滑而順滑曲軸和連杆以及軸瓦;如果潤滑油液面太高又會導致軸承整個浸入,使曲軸的旋轉阻力增大,最終導致發動機性能下降,同時潤滑油容易進入氣缸燃燒室內,導致發動機燒機油,火花塞積炭等問題。現有發動機油底殼在使用的過程中,其內部的潤滑油中可能會夾雜一些雜質,這會降低潤滑油的使用壽命,增加用戶的使用成本,降低發動機的壽命和可靠性。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在於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新型發動機油底殼。
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上述目的:
一種新型發動機油底殼,包括油底殼本體,所述油底殼本體設置有油堵,所述油底殼本體的底面由一倒錐形面和一傾斜的瓦型面組成,所述瓦型面下端的圓弧邊與所述錐形面的上邊緣銜接,所述油堵設置於所述錐形面的底部,所述油底殼本體內通過支架固定設置有倒圓臺結構的磁板,所述磁板位於所述油堵的正上方,所述磁板的外弧面與所述錐形面之間設置有間隙。
優選地,所述油底殼由1.5mm厚的冷軋鋼板衝壓成型。
優選地,所述磁板的外弧面與所述錐形面之間的最小距離為1.5~3mm。
優選地,所述磁板水平安裝且通過壓緊螺釘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支架為倒立的L型結構。
優選地,所述油底殼本體的錐形面外側包裹於一上端開口的箱型防護殼內,所述防護殼與所述油底殼本體之間為可拆卸式連接結構,所述油堵位於所述防護殼內。
優選地,所述防護殼與所述油底殼本體通過連接板連接,所述連接板的上部與所述油底殼本體焊接,且下部與所述防護殼通過緊固螺栓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於:
本實用新型能夠起到清潔潤滑油的作用,延長潤滑油的使用壽命,降低用戶的使用成本,提高發動機的壽命和可靠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新型發動機油底殼的局部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1-油底殼本體,2-瓦型面,3-錐形面,4-連接板,5-緊固螺栓,6-磁板,7-油堵,8-壓緊螺釘,9-防護殼,10-支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油底殼本體1,油底殼本體1設置有油堵7,油底殼本體1的底面由一倒錐形面3和一傾斜的瓦型面2組成,瓦型面2下端的圓弧邊與錐形面3的上邊緣銜接,油堵7設置於錐形面3的底部,油底殼本體1內通過支架10固定設置有倒圓臺結構的磁板6,磁板6位於油堵7的正上方,磁板6的外弧面與錐形面3之間設置有間隙。
油底殼由1.5mm厚的冷軋鋼板衝壓成型。
磁板6的外弧面與錐形面3之間的最小距離為1.5~3mm,如果潤滑油中的渣滓過大,則可適當增加間隙距離,如果比較小,則可適當減小間隙距離。
為了拆裝方便,磁板6水平安裝且通過壓緊螺釘8固定在支架10上,支架10為倒立的L型結構。
油底殼本體1的錐形面3外側包裹於一上端開口的箱型防護殼9內,防護殼9與油底殼本體1之間為可拆卸式連接結構,油堵7位於防護殼9內。防護殼9相當於在油堵7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層防漏結構,如果油堵7處開始漏油,則可直接落入防護殼9內,而且防護殼9也能夠將錐形結構包裹,起到一個隔離作用,避免工作人員在維護時碰撞到稜角結構。
防護殼9與油底殼本體1通過連接板4連接,連接板4的上部與油底殼本體1焊接,且下部與防護殼9通過緊固螺栓5連接。
本實用新型新增加或改進的結構所起到的作用如下:
油底殼本體1的倒立的錐形面3和傾斜的瓦型面2能夠使得油中雜質最大可能的朝向錐形面3的底部運動,非鐵屑的雜質可經過磁板6與錐形面3之間的間隙落入錐形面3的底部,而鐵屑等雜質則可吸貼在磁板6上,為了使得鐵屑不會堆積在磁板6與錐形面3之間的間隙處,可以選擇將磁板6的中間區域設置為磁鐵結構,而邊緣部分通過其它材料的結構包裹。整個結構能夠起到清潔潤滑油的作用,延長潤滑油的使用壽命,降低用戶的使用成本,提高發動機的壽命和可靠性。
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