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手動超頻(手癢難耐AMDPBO超頻手到擒來)
2023-08-10 11:52:24 3
最近這周突然殺出一匹CPU超頻的黑馬——Core i5-12490F B660M 迫擊炮MAX主板的組合,能夠輕鬆將上5GHz!看到這裡,正在用R5-5600X和微星MPG X570S EDGE MAX WIFI刀鋒主板的我不免是手癢難耐,其實R5-5600X基於7納米的Zen3架構設計,配備了6核心12線程,基礎頻率為3.7GHz,加速頻率為4.6GHz,三級緩存為32MB,這樣的優秀高性價比處理器如果能再超點頻那就太美妙了!
其實AMD PBO是一個整體概念,其實就是通過BIOS開啟PBO之後在固定模式下讓主板自動找到最穩定的頻率。所以說不是極限超頻,而是在安全、穩定的前提下的精準超頻技術,其實還是比較保守的。
實際上想玩PBO一款好主板是很必要的,微星MPG X570S EDGE MAX WIFI刀鋒是絕對的首選,雖然銳龍5000在溫度上無須擔心,但是既然是要感受一下超頻選微星X570S刀鋒主板也是為了安心,別的不說全冰霜鎧甲的散熱系統就已經讓人很省心了。
再者超頻選微星X570S刀鋒主板就是它的供電設計,它配置了20路75A純數字供電方案,外接輔助8 4Pin雙接口供電,純固態電容和三代鐵芯電感的配合讓供電布局更工整;DrMos電芯在大電流傳輸中的發熱更小,再加上超厚實的整體散熱塊能讓刀鋒主板的供電能力更穩,有了如此穩定的供電支援,5600X超頻才算能徹底放心。
X570S刀鋒在PCI擴展上配置了三根PCIe4.0 16X顯卡插槽,其中主副兩根上裝配了金屬保護圈,支持AMD CrossFire雙卡互聯技術;第三根則是PCIe4.0 4X插槽,支持高速M.2 RAID卡擴展。自帶三條PCIe4.0 4x M.2插槽,全都配備冰霜鎧甲散熱片,不過現在高速SSD基本上都自帶散熱馬甲,不過配有冰霜鎧甲至少是一種負責的態度。
既然是只打算嘗試PBO測試,感覺就沒必要用更高端的散熱器了,所以超頻三東海R4000四熱管塔式散熱器繼續就行了。
東海R4000的安裝絕對是主流塔式散熱家族中最親民的,稍微有點散熱安裝經驗的玩家都能獨立完成安裝。除了高效就是異常的便宜!這款散熱器不單採用換熱高效的熱管直觸底面還加入全黑化鰭片單塔,標配了一把120mm的ARGB燈扇,還是挺符合R5-5600X性能發揮的。
AMD PBO技術對內存頻率的壓力不大,所以選了我們威剛龍耀D50 3600 8G×2重裝RGB內存套裝,這套內存在遊戲玩家的配置單中點名率極高。它採用10層PCB板配合原廠高頻顆粒打造,再配合金屬拉絲工藝的金屬散熱馬甲,實現高頻的同時還不會很熱。
一鍵開機成功,首先按DEL鍵進入BIOS;我所做的第一步就是將BIOS從初始版本升級到最新版。
F7進入高級設置,OC選項(設置中文),高級CPU配置,AMD Overclocking,Precision Boost Overdrive-->選擇Advanced,PBO Limist-->選擇 禁止。
Precision Boost Overdrive Scalar-->選擇Manual,Precision Boost Overdrive Scalar-->選擇10X,Max CPU Boost Clock Override-->輸入200,Platform Thermal Throttle Limit-->輸入150,Curve Optimizer-->選擇All Cores,All Core Curve Optimizer Sign-->選擇Negative,All Core Curve Optimizer Magnitude-->輸入20,OC設置-->數位電壓設置-->CPU重載線校準控制-->選擇Mode4。是不是很簡單!
一通操作PBO超頻也是一次成功,結果就是從4.6GHz上到4.848GHz穩穩地貌似沒有任何問題。直接跑了一下CPU-Z自帶的Bench,結果有提升但並不大。而且我看到外頻並未變化,主頻卻超過了MAX BOOST限額,真的很神道。
魯大師在超頻後的性能提升的也是只有一丟丟!聊勝於無的樣子。
3DMark自帶CPU PROFILE實測的成績是最大線程下5292 VS 5380;單線程下926 VS 962。
我們並不是很需要多跑太多實測,可以看到如果不能從外頻下手的話,單單依靠AMD PBO超了大概200MHz對平臺的性能來說幾乎沒有任何的改善,我們對AMD的期待還是感覺更傾向價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