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也是個可以用槍的國家嗎(不靠譜的戰鬥民族)
2023-10-16 14:41:33 5
不靠譜的戰鬥民族 029:俄羅斯人的槍初到USA的朋友,對美國警察的印象頗有些兩極。一般來說,他們做事比較專業,也不乏人情味;另一方面,也感到他們十分危險,動輒拔槍相向,這一點是和國內警察們打交道時很少見到的——多大點事兒啊,交通違章也至於拿槍對著我嗎?
沒辦法,美國是擁槍社會,誰知道交通違章的傢伙座位底下是不是藏著一支「沙漠之鷹」呢?
雖然因為擁槍經常造成血案,但在美國禁槍幾乎人人都知道不可能,他們的理念是擁槍乃保衛自由,人民反抗暴政之手段,誰要禁槍,誰就是想當獨夫民賊。這不免讓人想起另一個也十分熟悉武器的國家——號稱戰鬥民族的俄羅斯,對槍又是怎麼管控的呢?
說戰鬥民族熟悉武器並不奇怪——沒有武器,怎麼戰鬥呢?但以俄羅斯人那個性子,滿街都是動輒拔槍相向的情景也挺瘮人的。
在歷史上,俄羅斯人喜歡玩槍是發自天性的,甚至有時候做法令人不可思議。比如著名詩人普希金(最後死於決鬥中的槍傷),每天起床時有個特殊的習慣,便是躺在被窩裡用手槍打靶——靶子就掛在臥室的牆壁上。
人們以為詩人在床上拿的肯定是筆,實際上他拿的是槍。
這在別的地方肯定是發瘋,《亮劍》裡面李雲龍的孩子們練槍,對著牆打罐頭盒玩,被老李打屁股打得七葷八素——那玩意兒打在水泥牆上會產生跳彈,反彈兩三回也會殺人的好不好?但是……在俄羅斯這片土地上,尤其是詩人普希金的家裡,根本不是個事兒。
可能因為太冷不適宜戶外活動,俄羅斯的人家有條件的話房子都造得大得很,那臥室會讓你覺得像周口店山洞,而他們造房子都用松木,這東西可以有效吸收子彈的動能並把彈頭留在裡面(有些就此成為歷史的紀念),所以普希金完全不用擔心產生跳彈。他這種早餐前的遊戲曾在俄羅斯貴族中十分流行。
然而,他們不覺得是個事兒,沙皇卻受不了。
1684年,葉卡捷琳娜二世下達命令,禁止貴族們在房間裡開槍。這倒不是因為她受不了刺耳的噪音,而是因為這種射擊經常會引起火災。
除了豐功偉績以外,葉卡捷琳娜女沙皇還有一個留在歷史中的印跡便是情人眾多。
這幫膽大包天,敢和女皇OX的傢伙,幾乎個個喜歡玩槍,想來當時為了爭風吃醋也沒少拔槍相向的事情。估計女皇的命令也有這樣一層意思——「你們這些臭男人要打到外面去,別弄髒了我的地毯!」
不過,看看時間會感到事情很微妙。普希金在臥室開槍早鍛鍊的時候,葉卡捷琳娜大帝早就回到上帝的懷抱裡去了。事實上,貴族們並沒有太把這條禁令當回事,反正沙皇又不能在各家臥室裡都放一個警察。
倒是1845年沙皇政府出臺了更加嚴格的限槍法令,內容是:「在室外除非明確必要,不得在人群密集處開槍。」
我的天,原來有這條法律之前,俄羅斯人在大馬路上也經常會放兩槍過癮的啊。
無論法律如何,俄羅斯人依然喜歡玩槍,在十月革命前,俄羅斯隨處可以買到槍,一般來說一支全新的毛瑟手槍價格在45盧布左右,相對於當時傳達室大爺的平均工資40盧布而言,這個價格不能算高。
這也就難怪俄羅斯革命的時候,正規軍之外到處是準軍事武裝(嚴格地說,白衛軍幾乎都是由民兵組成),而且持槍匪幫盛行。
打贏了與白衛軍的戰鬥,蘇維埃很快注意到擁槍對於政權的威脅——俄羅斯在布爾什維克時代真正迎來了禁槍的時光。在列寧當政時期,私人擁有槍枝被認定為非法,最高可判十年有期徒刑。
俄羅斯人雖然強悍,但面對更加強悍的捷爾任斯基的契卡,還是沒人惹得起,只好乖乖繳槍。最初蘇維埃政府實施「紅色的恐怖」,因此允許共產黨員保留槍枝,到了史達林時代,進一步要求進行全面禁槍。
這種限制一直持續到蘇聯解體,不過這中間有一段放鬆的時間,就是衛國戰爭時代。那時,蘇維埃鼓勵所有公民拿起武器反抗納粹入侵,公民擁有槍枝不但合法而且是被鼓勵的,尤其是在敵佔區。各個階層組成的遊擊隊在德軍背後構成了重要的第二戰線。
二戰中蘇聯領土上的遊擊隊,使用的武器五花八門,十分自由,哪怕你使用火箭炮政府也不會管。
二戰結束後,蘇維埃政府立即收回了武器的控制權,號召人民把武器交給政府儲存起來,以便「下一次敵人入侵時繼續使用」。實際的情況是此後俄羅斯人只有獵人和運動員可以保留槍枝,而且獵人大多只有滑膛槍,運動員大多只有氣槍,這種傳統一直延續到蘇聯解體之後,仍殘存了相當多的時間。
今天,俄羅斯人玩槍的環境已經寬鬆多了。他們購買槍枝不再需要相應證書,只需要出具證明沒有犯罪前科和精神病即可,而且在非管制性的公共場合攜帶槍枝也無需持有什麼證件。
在街道的拐角就有賣槍的商店,價格也十分公道,倒是想買二戰時期的老槍不太容易,有一次老薩在莫斯科伊茲馬爾市場看到一位賣莫辛納甘步槍的,那位老兄操著半生不熟的漢語告訴我:「買這個得搭鋼盔。」
我知道他是開玩笑的。按照俄羅斯的法令,其領土上各地槍店的槍枝只能賣給持俄羅斯護照的人。除非他能證明自己的槍已經失能,而且從外表上很容易判斷不能工作,作為非控制性文物賣給對方。
不過,俄羅斯如今因為槍枝造成的案件並不多,在莫斯科的惡性犯罪案件中,只有3%~5%和槍有關,與美國形成鮮明對比。這一點上,可能要歸功於俄羅斯的兩條法令。
第一,只有長槍可以較自由地買賣,很難合法擁有手槍,以避免犯罪分子攜帶這種隱蔽的武器實施犯行;
第二,所有俄羅斯人,只要喝了酒,一律不準攜帶和使用槍枝——這一點,比我國查酒駕還要嚴。
這兩條法令有效地減少了俄羅斯涉槍案件的數量。
看來,還是戰鬥民族最了解戰鬥民族啊!
【完】
歡迎關注公眾號【薩蘇】(sasuti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