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向復軌器的製作方法
2023-08-07 05:34:06 4
專利名稱:雙向復軌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雙向復軌器,是一種鐵路救援設備。
在現有的技術中較常用的是入字型復軌器,它是按照43kg/m軌而設計的,在50kg/m和60kg/m軌上安放因各部尺寸不符,其頭部與軌面的間隙達10-15mm,不能達到全部密貼,這樣在救援起復中易被壓碎,從而拖延了起復時間。且人字型復軌器材質為鑄鋼件,重量達114kg,使用極不方便。較新的技術有「輕型高強度復軌器」(CN2128604Y)和「鋁合金復軌器」(CN2102870U)雖均採用了鋁合金澆鑄技術,有效地減輕了重量,但是上述兩種復軌器均須分為左、右復軌器和墊板,給使用和製造帶來一定的不方便。且上述幾種復軌器均是「人字型」復軌器的變種,由於這種類型復軌器的總長度短,頂板坡度大,在牽引內、電機車時由於齒輪箱低於軌面,頂板坡度大,其脫軌輪對還未接觸到復軌器時,就會出現復軌器被齒輪箱擠走或頂住現象,無法牽引起復。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設計一種重量輕、結構簡單、強度高、能適用於各種機車、車輛脫軌後的起復及各種軌型均能適用的新型復軌器。
本實用新型的方案如下本體(1)上有一引導稜(2)和踏鐵(3),其本體(1)採用拱形弧面結構。底邊長度約為寬度的3倍多,具有大、小兩個不同端面高度,拱形弧面的半徑較大,約為寬度的2倍左右。引導稜(2)由弧面頂點的中心向兩邊對稱延伸,夾角為137°。引導稜(2)的頂端至本體的小端面有一定距離,以便起雙向引導作用。踏鐵(3)位於弧面板中心線的兩側,位置對稱,且踏鐵(3)、引導稜(2)和本體(1)固定連接。為了減輕重量採用了中空豎板形式,材質採用鈦鋁合金。
由於採用拱形弧面結構,頂板弧度加大,防止起復受壓時,應力集中,起復時也減少了衝動。復軌器底平面的角度便於在起復時間軌面滑動。復軌器的引導稜設計成由中心線向兩邊延伸,起到了雙向引導的作用。引導稜的高、寬度的適度,使得機車、車輛在起復被引導時不擠傷引導稜。拱形弧面中空豎板的結構形式使其大大地減輕了重量,搬動、運輸方便。43kg/m、50kg/m、60kg/m各類型軌,內燃機、機車、內電機、蒸汽機各類型車均可使用。雙向使用、一件組成。使用、製造都很方便。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予以說明。
圖1-圖6是本實施例的結構圖。其中
圖1為正視圖,圖2為頂視圖,圖3為圖2的K向視圖,圖4為圖2的A-A向剖視圖,圖5為踏鐵的C-C向局部剖視圖(放大2倍),圖6為踏鐵的B-B向視圖(放大2倍),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安裝使用圖。
復軌器的總長約900mm左右,寬約為290mm左右,全高290mm左右,小端高約110mm左右,大端高約240mm左右,其拱形弧面半徑約為588mm左右。引導稜(2)的頂點至復軌器小端面的距離約為60mm左右,引導稜(2)是由中心向兩邊延伸的,夾角為137°左右,可起雙向引導的作用。本實用新型底平面與弧面頂點中心線的夾角為24°9′,安裝好後復軌器頂板向軌面傾斜8° 42′,便於起復時向軌面滑動。引導稜的高約50mm左右,和復軌器本體相連的底部寬約為50mm左右,由頂部向底部為1∶4斜度。復軌器安裝好後使得引導稜角度大於頂板的傾斜角度,使得機車、車輛輪緣在起復時不擠傷引導稜。踏鐵(3)位於中心線兩側各200mm左右,是長約70mm左右、寬約40mm左右、高約35mm左右的矩形塊,與本體鑄在一起。拱形弧面內為中空豎板形式。其頂面弧形板和各側板及豎板均為30mm左右。雙復軌器安放平衡後,固定用的鉤螺栓由基本軌底面穿進復軌器安裝螺栓孔(5)後緊固。只用三條鉤螺栓即可安裝。
使用安裝如圖7所示,安裝在鋼軌內外側相同位置脫軌輪對(4)前。
權利要求1.一種雙向復軌器,其本體(1)上有一引導稜(2)和踏鐵(3),其特徵在於上述復軌器本體(1)為一底邊長度約為寬度3倍多,具有大、小兩個不同端面高度的拱形弧面結構,拱形弧面的半徑約為寬度的2倍左右,上述引導稜(2)由弧面頂點的中心向兩邊對稱延伸夾角為137°左右,引導稜(2)的頂端至本體的小端面有一定距離,上述踏鐵(3)位於弧面板中心線的兩側,位置對稱,上述踏鐵(3)、引導稜(2)和本體(1)固定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雙向復軌器,其特徵在於上述復軌器本體(1)的底邊長約900mm左右、寬約為290mm左右、小端高約110mm左右、大端高約240mm左右、拱形弧面半徑約為588mm左右,上述引導稜(2)的頂點至小端面的距離約為60mm左右,引導稜(2)的高約50mm左右、底部寬約為50mm左右,踏鐵(3)長約70mm左右、寬約40mm左右,高約35mm左右,底平面與弧面頂點中心線夾角為24°左右。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雙向復軌器,其特徵在於上述復軌器本體可為拱形弧面中空豎板形式,其頂面弧形板、側板、豎板厚度均可為30mm左右。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雙向復軌器,其特徵在於上述雙向復軌器由鈦鋁合金澆鑄而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雙向復軌器。是一本體(1)底邊長度為寬度3倍多,具有大小兩個不同端面高度的拱形弧面結構,引導稜(2)由弧面頂點中心線向兩側對稱延伸,夾角為137°。踏鐵(3)位於中心線兩側位置對稱,引導稜(2)的頂端至本體(1)小端面有一定距離,使其可雙向引導。本體的拱型弧面結構採用中空豎板形式,材質採用鋁合金澆鑄而成。重量輕、搬運方便。本實用新型可雙向使用,一件組成,不用任何附件,適用於各種類型的車輛和機型,使用範圍廣。
文檔編號B61K5/06GK2272845SQ95229850
公開日1998年1月21日 申請日期1995年12月29日 優先權日1995年12月29日
發明者唐進祿, 孔春陽, 劉光福, 方奇, 王才良, 梁景臣 申請人:銀川鐵路分局職工技術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