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於防淤治淤的支護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8-09 13:53:16 4
一種用於防淤治淤的支護結構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於防淤治淤的支護結構,所述支護結構包括多個支護樁,每個支護樁下部打入水下淤泥中,上部露在水面上,多個支護樁相互平行,並緻密地連接在一起形成「S」形;所述支護樁包括:多個松木樁、多個連接鋼圈以及一個不鏽鋼尖頭,連接鋼圈將相鄰的松木樁端面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個「柱狀」結構,在最下端的松木樁上設置不鏽鋼尖頭,不鏽鋼尖頭套在松木樁上。本實用新型所述支護結構,不易腐爛,使用時間長,且可回收使用,對河道和環境沒有汙染或破壞。下雨後依然可以有效隔離淤泥,杜絕二次汙染。該結構可有效解決城市內湖、水體等的防淤治淤,通過市政工程實際施工檢驗,實施效果顯著。
【專利說明】一種用於防淤治淤的支護結構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於防淤治淤的支護結構,屬於園林綠化工程【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 為改善湖泊水環境質量,清除湖泊底淤泥是清除汙染內源的唯一方法。清淤首先 遇到的問題是清出來的淤泥沒地方放置,大量淤泥的處理也越來越成為一個棘手的問題。 如杭州的西湖把清出淤泥堆放在湖邊的山坡上,太湖把清出淤泥堆放在太湖的周邊,一下 大雨,淤泥又回到湖裡去了,造成二次汙染。 實用新型內容
[0003] 本實用新型正是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用於防淤治淤的支護結構。
[0004]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所採取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5] -種用於防淤治淤的支護結構,所述支護結構包括多個支護樁,每個支護樁下部 打入水下淤泥中,上部露在水面上,多個支護樁相互平行,並緻密地連接在一起形成"S"形; 所述支護樁包括:多個松木樁、多個連接鋼圈以及一個不鏽鋼尖頭,連接鋼圈將相鄰的松木 樁端面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個"柱狀"結構,在最下端的松木樁上設置不鏽鋼尖頭,不鏽鋼尖 頭套在松木樁上。
[0006]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連接鋼圈為兩段拱形結構,包括:左鋼圈、右鋼圈 及鎖緊裝置,左鋼圈和右鋼圈形狀完全相同,為半圓狀,鎖緊裝置將左鋼圈和右鋼圈連接緊 固在一起。
[0007]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鎖緊裝置為螺栓和螺母組合。
[0008]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效果如下:
[0009] 本實用新型所述支護結構,利用"S"形的支護樁將水域分成淤泥的存儲區和清淤 區,並對支護樁的結構進行優化,該支護結構不易腐爛,使用時間長,且可回收使用,對河道 和環境沒有汙染或破壞。下雨後依然可以有效隔離淤泥,杜絕二次汙染。該結構可有效解 決城市內湖、水體等的防淤治淤,通過市政工程實際施工檢驗,實施效果顯著。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 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支護樁結構示意圖;
[0011] 圖2為本實用新型所述支護樁較細截面結構示意圖;
[0012] 圖3為本實用新型所述支護樁較粗截面結構示意圖;
[0013] 圖4為本實用新型所述防淤治淤的支護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4] 下面將結合具體的實施例來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內容。
[0015] 如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所述支護樁結構示意圖。本實用新型所述支護樁10包 括:多個松木樁11、多個連接鋼圈12以及一個不鏽鋼尖頭13,連接鋼圈12將相鄰的松木樁 11端面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個"柱狀"結構。在最下端的松木樁11上設置不鏽鋼尖頭13, 不鏽鋼尖頭13套在松木樁11上。
[0016] 松木樁11為東北落葉松木製成,東北落葉松木耐水浸泡,在淤泥和水內不易腐 爛,使用時間長,且可回收使用,對河道和環境沒有汙染或破壞。
[0017] 如圖2和圖3所示,為了適應不同直徑大小的松木樁11,連接鋼圈12設置成兩段 拱形結構,所述連接鋼圈12包括:左鋼圈12a、右鋼圈12b及鎖緊裝置12c,左鋼圈12a和右 鋼圈12b形狀完全相同,為半圓狀,鎖緊裝置12c將左鋼圈12a和右鋼圈12b連接緊固在一 起,讓左鋼圈12a和右鋼圈12b-起將兩段相鄰的松木樁11連接形成整體結構。通過調節 鎖緊裝置12c可以實現緊固不同直徑大小的松木樁11。
[0018] 鎖緊裝置12c為螺栓和螺母組合,其相互配合在一起鎖緊,如圖2和圖3所示。 [0019] 如圖4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所述防淤治淤的支護結構示意圖。本實用新型所述支 護結構包括多個支護樁10,每個支護樁10下部打入水下淤泥中,上部露在水面上,多個支 護樁10相互平行,並緻密地連接在一起形成"S"形,將水域20分成兩個區域,靠近岸堤一 側形成淤泥的存儲區,遠離岸堤一側形成清淤區。這樣,利用本實用新型所述支護結構,可 以將清淤區的淤泥搬運至存儲區,併集中處理。在岸堤周邊上還可以種植耐汙泥的樹和草 等植物。
【權利要求】
1. 一種用於防淤治淤的支護結構,其特徵是,所述支護結構包括多個支護樁(10),每 個支護樁(10)下部打入水下淤泥中,上部露在水面上,多個支護樁(10)相互平行,並緻密 地連接在一起形成"S"形;所述支護樁(10)包括:多個松木樁(11)、多個連接鋼圈(12)以 及一個不鏽鋼尖頭(13),連接鋼圈(12)將相鄰的松木樁(11)端面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個 "柱狀"結構,在最下端的松木樁(11)上設置不鏽鋼尖頭(13),不鏽鋼尖頭(13)套在松木樁 (11) 上。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於防淤治淤的支護結構,其特徵是,所述連接鋼圈 (12) 為兩段拱形結構,包括:左鋼圈(12a)、右鋼圈(12b)及鎖緊裝置(12c),左鋼圈(12a)和 右鋼圈(12b)形狀完全相同,為半圓狀,鎖緊裝置(12c)將左鋼圈(12a)和右鋼圈(12b)連 接緊固在一起。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用於防淤治淤的支護結構,其特徵是,所述鎖緊裝置 (12c)為螺栓和螺母組合。
【文檔編號】E02D29/02GK203905050SQ201420320231
【公開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17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17日
【發明者】胡優華, 倪德田, 袁字美 申請人:華藝生態園林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