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面結構箱體減速器的製作方法
2023-08-09 05:04:56 3
專利名稱:曲面結構箱體減速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減速器,尤其是一種減速器箱體結構的改進,屬於機械傳動裝置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減速器是各種機械中常用的傳動裝置。減速器箱體的作用主要有三點一是隔離內外,防止外界灰塵、水汽等異物進入,同時避免潤滑油外洩;二是支撐齒輪等傳動件,將作用力傳遞到基礎上;三是通過箱體與其它零件的外表面和外界空氣接觸,將功耗產生的熱量散發出去。
箱體表面設計成平面的減速器顯然散熱面積小,剛性提高需要通過加大壁厚或採用加強筋的措施,即增加了箱體的重量和製造成本,外形也不容易美觀。
具有翅片散熱結構的箱體雖然提高了散熱性能,但必須採用金屬模精密鑄造,否則外表難以保證平整光潔。另外,此結構中的翅片雖雙面接觸空氣,但箱體內表面積並未增加,因此散熱效果仍不十分理想,且其重量增加較多。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針對以上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點,通過對箱體結構的改進,提出一種散熱效果理想、重量較輕、並具有足夠剛性的曲面結構箱體減速器。
為了達到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曲面結構箱體減速器包括支撐在箱體內的減速傳動件,所述箱體的箱壁呈波紋狀起伏曲面結構。
容易理解,由於本實用新型的箱體內外表面均由相同或不同曲率半徑的圓弧面相切、或者圓弧面與平面相切、或者其他光滑過渡曲面構成,因此其有效散熱面積可以比平面箱體增大20%--50%,並且其內外表面積基本相同,所以與內部潤滑液的接觸面積明顯加大,散熱係數比翅片式結構顯著提高,因此具有理想的散熱效果。
此外,本實用新型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有效增強了箱體的剛性,箱體的壁厚可以比平面箱體減少1/2--1/3,重量得到減輕;2、曲面過渡的外形流暢,容易保證光滑,用木模造型即可,不僅美觀,而且不易積塵,清理方便;3、不容易形成共振,有利於降低噪音。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示意圖。
圖2為
圖1實施例的上、下箱體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3為
圖1實施例中的箱壁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本實施例的P系列曲面結構箱體減速器如
圖1所示,箱體1兩側分別支撐有動力輸入軸1-1和輸出軸1-2,箱體1內裝有齒輪減速傳動件。箱體1的具體結構如圖2所示,為上、下開合結構,上、下箱體的箱壁均制有呈平行排列的曲面波紋狀起伏結構。由圖3可以看出,箱體的內外表面均制有波紋狀光滑過渡曲面,因此內外截面輪廓相似,內外表面積大致相同。
本實施例的有效散熱面積比平面箱體明顯增大,並且由於內外表面積基本相同,所以內表面與潤滑液的接觸面積明顯加大,散熱效果也因此而明顯改善。
實踐證明,本實施例還具有以優點箱體的剛性得到增強;造型美觀,外表面不容易積存汙垢,且清理方便;噪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降低。
實施例二本實施例的PV系列曲面結構箱體減速器如圖4所示,其低速軸1-2豎直方向安裝,與實施例一不同的是箱體1為盒蓋式結構,與實施例一相同的是箱體1內外表面也制有波紋狀光滑過渡曲面。
其優點與實施例一類同,不另贅述。
除上述實施例外,本實用新型還可以有其他實施方式。例如,箱壁的大部或局部、或者側壁呈波紋狀起伏曲面結構等,諸如此類的等同替換或等效變換形成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實用新型要求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1.一種曲面結構箱體減速器,包括支撐在箱體內的減速傳動件,其特徵在於所述箱體的箱壁呈波紋狀起伏曲面結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曲面結構箱體減速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箱體內外表面由相同或不同曲率半徑的圓弧面相切構成。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曲面結構箱體減速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箱體內外表面由相同或不同曲率半徑的圓弧面與平面相切構成。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曲面結構箱體減速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內外表面由相同或不同曲率半徑的光滑過渡曲面構成。
5.根據權利要求2、3或4所述曲面結構箱體減速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箱體為上、下開合結構,所述上、下箱體的箱壁均制有呈平行排列的波紋狀起伏結構。
6.根據權利要求2、3或4所述曲面結構箱體減速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箱體為盒蓋式結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減速器箱體結構的改進,屬於機械傳動裝置技術領域。該曲面結構箱體減速器包括支撐在箱體內的減速傳動件,所述箱體的箱壁呈波紋狀起伏曲面結構。由於本實用新型的箱體內外表面均由相同或不同曲率半徑的相切圓弧面或者其他光滑過渡曲面構成,因此其有效散熱面積可以比平面箱體增大20%-50%,並且其內外表面積基本相同,所以與內部潤滑液的接觸面積明顯加大,散熱係數比翅片式結構顯著提高,因此具有理想的散熱效果。並且箱體在重量減輕的同時,剛性得到增強;造型美觀,清理方便;噪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降低。
文檔編號F16H57/04GK2665468SQ20032011980
公開日2004年12月22日 申請日期2003年11月21日 優先權日2003年11月21日
發明者李釗剛 申請人:南京高精齒輪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