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天然氣車罐的製作方法
2023-08-09 02:36:11 1
液化天然氣車罐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液化天然氣車罐,屬於液化天然氣車【技術領域】。所述液化天然氣車罐包括內罐體、外罐體、加強機構及排洩機構;加強機構設置在外罐體上;排洩機構設置在外罐體後部的管路出口處,依次穿過內罐體及外罐體。本實用新型液化天然氣車罐可以通過增大內罐體的容積來增大罐車的裝載量。
【專利說明】液化天然氣車罐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液化天然氣車【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液化天然氣車罐。
【背景技術】
[0002]由於液化天然氣車都是採用內外兩層罐體的夾層結構,而車輛上路行駛受到道路長寬高尺寸及總重量的限制,現在所有廠家車輛長度都一樣,只能從寬度高度上想辦法,我們通常的液化天然氣車在滿足寬度要求時,高度還有一定的富裕量,為了裝載量儘可能大,就需要罐體自身重量輕,罐體壁厚很薄,由於夾層是真空狀態,很容易造成外壓失穩,一般是採用外罐內部設置大量的加強結構,但是現有技術中原來加強結構內置,在外罐尺寸一定的情況下,佔用夾層較大空間,內罐容積就受到限制,且製造難度很大,加工不方便,影響外罐製造質量。
[0003]由於液化天然氣溫度很低,相比較外部溫度就較高,很容易通過內外裝卸管路傳熱,導致內部冷液吸收熱量太多,影響內罐體安全性能,安全裝置就會不斷開啟排洩內罐氣體,造成浪費,同時管路過短造成外部閥門結霜嚴重。現有技術中,通常採取加長進出液管路來減少熱量的傳入,但是由於外罐體總長尺寸一定,夾層要彎管,就會造成內罐長度減少,內罐容積就會減小,影響裝載量。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通過增大內罐體的容積來增大罐車的裝載量的液化天然氣車罐。
[0005]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內罐體、外罐體、加強機構及排洩機構;所述加強機構設置在所述外罐體外壁上;所述排洩機構設置在所述外罐體後部的管路出口處,依次穿過所述內罐體及外罐體。
[0006]進一步地,所述加強機構包括至少一個外加強部件、至少一個軸向加強部件及至少一個立板機構;所述外加強部件與所述外罐體外壁連接;所述外加強部件與所述軸向加強部件連接;所述軸向加強部件與所述外罐體連接;所述立板機構設置在所述軸向加強部件之間。
[0007]進一步地,所述立板機構包括第一立板及第二立板;所述第一立板及第二立板分別設置在所述軸向加強部件之間。
[0008]進一步地,所述軸向加強部件包括第一軸向加強筋、第二軸向加強筋、第三軸向加強筋及第四軸向加強筋;所述第一軸向加強筋、第二軸向加強筋、第三軸向加強筋及第四軸向加強筋分別設置在外罐體上;所述第一軸向加強筋及第二軸向加強筋之間設置有第一立板;所述第三軸向加強筋及第四軸向加強筋設置有第二立板。
[0009]進一步地,所述外加強筋部件包括第一外加強筋及第二外加強筋;所述第一外加強筋及第二外加強筋與所述外罐體連接;所述第一外加強筋與所述第一軸向加強筋及第三軸向加強筋連接;所述第二外加強筋與所述第二軸向加強筋及第四軸向加強筋連接;所述第一外加強筋通過所述第一立板及第二立板與所述第二外加強筋連接。
[0010]進一步地,所述排洩機構包括筒體及排洩管路;所述筒體設置在所述外罐體後部管路出口處;所述排洩管路設置在所述筒體內,依次穿過所述內罐體及外罐體;所述排洩管路在所述筒體內彎曲加長。
[0011]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液化天然氣車罐的加強機構設置在外罐體上,減小了外罐體及內罐體的夾層結構的容積,可以增加內罐體的寬度,進而增大了內罐體的容積,增加了天然氣車的裝載量;排洩機構設置在外罐體後部的管路出口處,依次穿過所述內罐體及外罐體,避免了在夾層內進行彎管,增大了內罐體的長度,進而增加了罐車裝載量。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液化天然氣車罐的主視圖;
[0013]圖2為圖1的左視圖;
[0014]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排洩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5]參見圖1-3,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液化天然氣車罐,包括內罐體1、外罐體2、加強機構及排洩機構。加強機構設置在外罐體2的外壁上。加強機構包括至少一個外加強部件、至少一個軸向加強部件及至少一個立板機構。立板機構設置在軸向加強部件之間;立板機構包括第一立板3及第二立板4。軸向加強部件與外罐體2外壁焊接;軸向加強部件包括第一軸向加強筋7、第二軸向加強筋5、第三軸向加強筋6及第四軸向加強筋12 ;第一軸向加強筋7、第二軸向加強筋5、第三軸向加強筋6及第四軸向加強筋12分別焊接在外罐體2外壁上;第一軸向加強筋7及第二軸向加強筋5之間設置有第一立板3 ;第三軸向加強筋6及第四軸向加強筋12設置有第二立板4。外加強部件與軸向加強部件連接;外力口強部件與外罐體2的外壁焊接;外加強筋部件包括第一外加強筋8及第外二加強筋9 ;第一外加強筋8及第二外加強筋9與外罐體2外壁焊接;第一外加強筋8與第一軸向加強筋7及第三軸向加強筋6焊接;第二外加強筋9與所述第二軸向加強筋5及第四軸向加強筋12焊接;第一外加強筋8通過第一立板3及第二立板4與第二外加強筋9焊接。排洩機構設置在外罐體2後部的管路出口處,依次穿過內罐體I及外罐體2 ;排洩機構包括筒體10及排洩管路11 ;筒體10設置在內罐體I管路出口處;排洩管路11設置在筒體10內,依次穿過內罐體I及外罐體2 ;排洩管路11在筒體11內彎曲加長。
[0016]當使用本實用新型液化天然氣車罐時。第一軸向加強筋7、第二軸向加強筋5、第三軸向加強筋6及第四軸向加強筋12焊接在外罐體2外壁上。第一外加強筋8及第外二加強筋9焊接在外罐體上,第一外加強筋8與第一軸向加強筋7及第三軸向加強筋6焊接,第二外加強筋9與所述第二軸向加強筋5及第四軸向加強筋12焊接,增加了外罐體2的強度,防止內外壓強不平衡損壞外罐體2。第一軸向加強筋7及第二軸向加強筋5之間焊接有第一立板3 ;第三軸向加強筋6及第四軸向加強筋12焊接有第二立板4,增加了外罐體2的高度。筒體10設置在外罐體2後部管路出口處;排洩管路11設置在筒體10內,依次穿過內罐體I及外罐體2 ;排洩管路11在筒體11內彎曲加長,增加了內罐體I的長度。
[0017]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液化天然氣車罐的加強機構設置在外罐體上,減小了外罐體及內罐體的夾層結構的容積,可以增加內罐體的寬度,進而增大了內罐體的容積,增加了天然氣車的裝載量;排洩機構設置在外罐體後部的管路出口處,依次穿過所述內罐體及外罐體,避免了在夾層內進行彎管,增大了內罐體的長度,進而增加了裝載量。
[0018]最後所應說明的是,以上【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儘管參照實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範圍,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範圍當中。
【權利要求】
1.一種液化天然氣車罐,其特徵在於,包括:內罐體(1)、外罐體(2)、加強機構及排洩機構;所述加強機構設置在所述外罐體(2)的外壁上;所述排洩機構設置在所述外罐體(2)後部的管路出口處,依次穿過所述內罐體(1)及外罐體(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天然氣車罐,其特徵在於:所述加強機構包括至少一個外加強部件、至少一個軸向加強部件及至少一個立板機構;所述外加強部件與所述外罐體(2)的外壁連接;所述外加強部件與所述軸向加強部件連接;所述軸向加強部件與所述外罐體(2)連接;所述立板機構設置在所述軸向加強部件之間。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天然氣車罐,其特徵在於:所述立板機構包括第一立板(3)及第二立板(4);所述第一立板(3)及第二立板(4)分別設置在所述軸向加強部件之間。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天然氣車罐,其特徵在於:所述軸向加強部件包括第一軸向加強筋(7)、第二軸向加強筋(5)、第三軸向加強筋(6)及第四軸向加強筋(12);所述第一軸向加強筋(7)、第二軸向加強筋(5)、第三軸向加強筋(6)及第四軸向加強筋(12)分別設置在外罐體(2)上 ;所述第一軸向加強筋(7)及第二軸向加強筋(5)之間設置有第一立板(3);所述第三軸向加強筋(6)及第四軸向加強筋(12)設置有第二立板(4)。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天然氣車罐,其特徵在於:所述外加強筋部件包括第一外加強筋(8)及第二外加強筋(9);所述第一外加強筋(8)及第二外加強筋(9)與所述外罐體(2)連接;所述第一外加強筋(8)與所述第一軸向加強筋(7)及第三軸向加強筋(6)連接;所述第二外加強筋(9)與所述第二軸向加強筋(5)及第四軸向加強筋(12)連接;所述第一外加強筋(8)通過所述第一立板(3)及第二立板(4)與所述第二外加強筋(9)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天然氣車罐,其特徵在於:所述排洩機構包括筒體(10)及排洩管路(11);所述筒體(10)設置在所述外罐體(2)後部管路出口處;所述排洩管路(11)設置在所述筒體(10)內,依次穿過所述內罐體(1)及外罐體(2);所述排洩管路(11)在所述筒體(11)內彎曲加長。
【文檔編號】B65D90/00GK203819811SQ201420220463
【公開日】2014年9月10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30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30日
【發明者】魏芙蓉 申請人:武漢中正化工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