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檢驗專用滲透壓儀的製作方法
2023-08-06 05:28:51 2
專利名稱:醫學檢驗專用滲透壓儀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醫學檢驗專用滲透壓儀。
背景技術:
目前,醫院內所使用的檢測藥物滲透壓摩爾濃度的儀器,都無法對裝有被測溶液的測定管施加穩定的豎向下的壓力,使得測定管與儀器的製冷裝置難以緊密接觸,既影響測量的精度,又會大幅延長測定時間。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醫學檢驗專用滲透壓儀,它可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為測定管提供穩定的豎向下壓力,能有效提高檢測效率,操作省時省力。其技術方案是醫學檢驗專用滲透壓儀,包括殼體、製冷裝置、溫度傳感器和測定管,測定管位於製冷裝置內,殼體內設有隔板,隔板將殼體分為上腔和下腔;殼體內豎向安裝第一絲槓和第二絲槓,第一絲槓和第二絲槓貫穿上腔和下腔;第一絲槓的上部固定安裝第一副鏈輪,第一絲槓的下部與第一螺母螺紋連接;第二絲槓的上部固定安裝第二副鏈輪,第二絲槓的下部與第二螺母螺紋連接;第一副鏈輪和第二副鏈輪位於上腔內,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位於下腔內;上腔內安裝傳動軸,傳動軸上固定安裝第二主鏈輪和第一主鏈輪,第二主鏈輪通過ー根鏈條與第二副鏈輪連接,第一主鏈輪通過另ー根鏈條與第一副鏈輪連接;隔板上安裝電動機,電動機位於下腔內,電動機的輸出軸與傳動軸連接;下腔內安裝升降板,升降板分別與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連接,升降板的底部安裝溫度傳感器;下腔內安裝製冷裝置,製冷裝置位於溫度傳感器下方且位於第一絲槓和第二絲槓之間。所述殼體內平行安裝兩軌道,兩軌道之間安裝抽拉板,抽拉板與製冷裝置連接。所述殼體的左右兩側外壁上各安裝有一個行走輪機構;行走輪機構由軸套、轉軸、輪座、滾輪和軸連接構成,軸與殼體水平連接,軸上活動安裝軸套,軸套內豎向安裝轉軸,轉軸能相對軸套轉動,轉軸上固定安輪座,輪座上固定安裝滾輪;所述殼體的後部安裝杆套,杆套上安裝拉杆,拉杆的上端安裝把手。所述殼體內左右兩側內壁分別設有第一導軌和第二導軌,升降板的左右兩端各設有一個凹槽,兩凹槽分別與第一導軌和第二導軌一一對應配合。其有益效果是它可使升降板帶動溫度傳感器壓緊測定管,並且,升降板在兩套對稱的傳動機構驅動下,可確保溫度傳感器向測定管施加穩定向下的壓力,而不會使測定管發生左右偏移,可確保測定管與製冷裝置接觸緊密,從而既可縮短測定的時間,又可提高測試的精度。
圖I是醫學檢驗專用滲透壓儀的結構圖;圖2是圖I的右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07]參照附圖說明圖中標號I殼體2隔板3第一絲槓4第二絲槓5上限位開關6下限位開關7第一導軌8第二導軌9第一螺母10第二螺母11溫度傳感器12升降板13製冷裝置14電動機15第二主鏈輪16第一主鏈輪17第一副鏈輪18第二副鏈輪19抽拉板20軌道21軸套22轉軸23輪座24滾輪25桿套26拉杆27把手28軸29傳動軸30測定管。所述的醫學檢驗專用滲透壓儀,包括殼體I、製冷裝置13、溫度傳感器11和測定管30,測定管30位於製冷裝置13內,殼體I內設有隔板2,隔板2將殼體I分為上腔和下腔。殼體I內豎向安裝第一絲槓3和第二絲槓4,第一絲槓3和第二絲槓4貫穿上腔和下腔。第ー絲槓3的上部固定安裝第一副鏈輪17,第一絲槓3的下部與第一螺母9螺紋連接。第二絲槓4的上部固定安裝第二副鏈輪18,第二絲槓4的下部與第二螺母10螺紋連接。第一副鏈輪17和第二副鏈輪18位於上腔內,第一螺母9和第二螺母10位於下腔內。上腔內安裝 傳動軸29,傳動軸29上固定安裝第二主鏈輪15和第一主鏈輪16,第二主鏈輪15通過ー根鏈條與第二副鏈輪18連接,第一主鏈輪16通過另ー根鏈條與第一副鏈輪17連接。隔板2上安裝電動機14。電動機14位於下腔內,既可防止電動機14受外界幹擾和損壞,又可節省空間,縮小滲壓儀的體積。電動機14的輸出軸與傳動軸29連接。下腔內安裝升降板12,升降板12分別與第一螺母9和第二螺母10連接。升降板12的底部安裝溫度傳感器11。下腔內安裝製冷裝置13,製冷裝置13位於溫度傳感器11下方且位於第一絲槓3和第二絲槓4之間。為限定升降板12移動範圍,如圖I所示,殼體I內安裝上限位開關5和下限位開關6。使用吋,將測定管30裝好測定溶液後放置於製冷裝置13內,啟動電動機14,電動機14通過第二主鏈輪15和第二副鏈輪18帶動第二絲槓4轉動,另外通過第一主鏈輪16和第一副鏈輪17帶動第一絲槓3轉動,第一螺母9、第二螺母10、第一絲槓3和第二絲槓4配合使升降板12帶動溫度傳感器11向下移動。當升降板12下移觸動下限位開關6時,下限位開關6控制電動機14停機,此時,溫度傳感器11、測定管30和製冷裝置13之間均相互壓合緊密,可以開始檢測。檢測完成後,可使電動機14反轉,將溫度傳感器11由測定管30內抽出,直至升降板12觸動上限位開關5時,上限位開關5控制電動機14停轉。為能將製冷裝置13取出,既方便向製冷裝置13內放入或取出測定管30,又方便對製冷裝置13進行檢修和更換,如圖I所示,所述殼體I內平行安裝兩軌道20,兩軌道20之間安裝抽拉板19,抽拉板19與製冷裝置13連接。當需向製冷裝置13內放入或取出測定管30時,可拉動抽拉板19,抽拉板19帶動製冷裝置13沿軌道20移動。為方便外出檢測時攜帯所述滲壓儀,如圖I和圖2,所述殼體I的左右兩側外壁上各安裝有ー個行走輪機構。行走輪機構由軸套21、轉軸22、輪座23、滾輪24和軸28連接構成,軸28與殼體I水平連接,軸28上活動安裝軸套21,軸套21內豎向安裝轉軸22,轉軸22能相對軸套21轉動,轉軸22上固定安輪座23,輪座23上固定安裝滾輪24 ;所述殼體I的後部安裝杆套25,杆套25上安裝拉杆26,拉杆26的上端安裝把手27。需外出攜帯滲壓儀時,先拉動把手27,將拉杆26由杆套25內抽出,再將行走輪機構置於如圖I和圖2所示狀態,此時,可將所述滲壓儀放置於地上拖拉移動。拖動過程中,如圖I所示,由於輪座23與殼體I底部配合,可防止滾輪24向上擺動收起。當需檢測時,先將拉杆26收入杆套25內,再轉動滾輪24,使輪座23水平移出殼體I底部,此時,可將滾輪24和軸套21相對軸28向上轉動,將滾輪24向上翻轉,使滾輪24收至殼體I的左右兩側,使殼體I的底部與操作平臺完全接觸,確保所述滲壓儀擺放平穩。如圖I所示,所述殼體I內左右兩側內壁分別設有第一導軌7和第二導軌8,升降 板12的左右兩端各設有ー個凹槽,兩凹槽分別與第一導軌7和第二導軌8 一一對應配合,既可對升降板12起導向作用,又可防止第一絲槓3和第二絲槓4發生彎曲變形。
權利要求1.醫學檢驗專用滲透壓儀,包括殼體(I)、製冷裝置(13)、溫度傳感器(11)和測定管(30),測定管(30)位於製冷裝置(13)內,其特徵在於殼體(I)內設有隔板(2),隔板(2)將殼體(I)分為上腔和下腔;殼體(I)內豎向安裝第一絲槓(3)和第二絲槓(4),第一絲槓(3)和第二絲槓(4)貫穿上腔和下腔;第一絲槓(3)的上部固定安裝第一副鏈輪(17),第一絲槓(3)的下部與第一螺母(9)螺紋連接;第二絲槓(4)的上部固定安裝第二副鏈輪(18),第二絲槓(4)的下部與第二螺母(10)螺紋連接;第一副鏈輪(17)和第二副鏈輪(18)位於上腔內,第一螺母(9)和第二螺母(10)位於下腔內;上腔內安裝傳動軸(29),傳動軸(29)上固定安裝第二主鏈輪(15)和第一主鏈輪(16),第二主鏈輪(15)通過一根鏈條與第二副鏈輪(18)連接,第一主鏈輪(16)通過另一根鏈條與第一副鏈輪(17)連接;隔板(2)上安裝電動機(14),電動機(14)位於下腔內,電動機(14)的輸出軸與傳動軸(29)連接;下腔內安裝升降板(12),升降板(12)分別與第一螺母(9)和第二螺母(10)連接,升降板(12)的底部安裝溫度傳感器(11);下腔內安裝製冷裝置(13),製冷裝置(13)位於溫度傳感器(11)下方且位於第一絲槓(3)和第二絲槓(4)之間。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醫學檢驗專用滲透壓儀,其特徵在於所述殼體(I)內平行安裝兩軌道(20),兩軌道(20)之間安裝抽拉板(19),抽拉板(19)與製冷裝置(13)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醫學檢驗專用滲透壓儀,其特徵在於所述殼體(I)的左右兩側外壁上各安裝有一個行走輪機構;行走輪機構由軸套(21)、轉軸(22)、輪座(23)、滾輪(24)和軸(28)連接構成,軸(28)與殼體(I)水平連接,軸(28)上活動安裝軸套(21),軸套(21)內豎向安裝轉軸(22),轉軸(22)能相對軸套(21)轉動,轉軸(22)上固定安輪座(23),輪座(23)上固定安裝滾輪(24);所述殼體(I)的後部安裝杆套(25),杆套(25)上安裝拉杆(26),拉杆(26)的上端安裝把手(27)。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醫學檢驗專用滲透壓儀,其特徵在於所述殼體(I)內左右兩側內壁分別設有第一導軌(7)和第二導軌(8),升降板(12)的左右兩端各設有一個凹槽,兩凹槽分別與第一導軌(7)和第二導軌(8) —一對應配合。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醫學檢驗專用滲透壓儀,包括殼體、製冷裝置、溫度傳感器和測定管,殼體內設有隔板,隔板將殼體分為上腔和下腔;殼體內豎向安裝第一絲槓和第二絲槓;第一絲槓的上部固定安裝第一副鏈輪,第一絲槓的下部與第一螺母螺紋連接;第二絲槓的上部固定安裝第二副鏈輪,第二絲槓的下部與第二螺母螺紋連接;上腔內安裝傳動軸,傳動軸上固定安裝第二主鏈輪和第一主鏈輪,第二主鏈輪通過一根鏈條與第二副鏈輪連接,第一主鏈輪通過另一根鏈條與第一副鏈輪連接;隔板上安裝電動機,電動機的輸出軸與傳動軸連接;下腔內安裝升降板,升降板分別與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連接,升降板的底部安裝溫度傳感器;下腔內安裝製冷裝置。
文檔編號G01N25/06GK202421097SQ20122005671
公開日2012年9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2月14日 優先權日2012年2月14日
發明者劉傑, 遲小偉 申請人:遲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