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頂三角煤回收方法
2023-08-06 09:53:51 2
專利名稱:放頂三角煤回收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种放頂三角煤的回收方法,尤其適用於用放頂煤方法開採的頂板較穩定、有一定控頂距、厚度在4~6米的近似水平煤層及水平分層的急傾斜煤層。
現有的放頂煤回收方法主要是在壁式工作面最後兩排立柱之間設置刮板運輸機,頂煤自落或爆破崩落後,一部分頂煤落到運輸機上被直接運走,另一部分頂煤則落在最後一排立柱與採空區的矸石之間,形成放頂三角煤。放頂三角煤要靠人力用鐵耙耙到運輸機上,故勞動強度大,不安全,且回收率較低。沒能回收的煤炭,一方面造成資源損失,另一方面經常自燃發火,給正常生產造成極大困難。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避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而提供一種勞動強度低,作業空間安全,勞動生產率高,煤回收率高的放頂三角煤回收方法。
本發明的設計方案如下一种放頂三角煤回收方法,刮板運輸機3設置於工作面最後兩排立柱1、2之間,刮板運輸機4設置於巷道11內,其特殊之處是刮板運輸機4上設置有雙輥筒耙礦絞車6,在工作面最後一排立柱1的後面設置有耙鬥5,所述耙鬥5的尾輪7固定於巷道8的壁面,耙鬥5的前導向輪9和後導向輪10均固定於巷道11的壁面上,耙鬥5的尾繩15經尾輪7和後導向輪10接於雙輥筒耙礦絞車6上,耙鬥5的牽引繩14經前導向輪9接於雙輥筒耙礦絞車6上,在雙輥筒耙礦絞車6的控制下,牽引繩14和尾繩15使耙鬥5平行於最後一排立柱1往返運行,將落在採空區的放頂三角煤12耙到刮板運輸機4上,由刮板運輸機4將煤運離工作面。
本發明的工作面回退時,巷道8和巷道11的工作面滯後於最後一排立柱1,巷道滯後部分不放頂煤,並用立柱支護。
本發明的附面說明如下
圖1為本發明採煤工作面平面布置的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採煤工作面布置的剖視圖。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述參見圖1、圖2,工作面回採時,先在最後兩排立柱1、2之間裝設刮板運輸機3,在巷道11內裝設刮板運輸機4,然後放最後一排立柱1後面的頂煤。放落之頂煤,一部分穿過最後一排立柱1落到刮板運輸機3上,經刮板運輸機3和4運離工作面;另一部分落在最後一排立柱1與採空區矸石13之間,形成放頂三角煤12。在最後一排立柱1的後面設置耙鬥5,耙鬥5的尾輪,固定於巷道8的壁面上,耙鬥5的前導向輪9和後導向輪10均設置於巷道11的壁面上,耙鬥5的牽引繩14經前導向輪9與設置於刮板運輸機4上的雙輥角耙礦絞車6相接,耙鬥5的尾繩15經後導向輪10接於雙輥筒耙礦絞車6上,雙輥筒耙礦絞車6可騎放於刮板運輸機4上,以便移運。雙輥筒耙礦絞車6操縱牽引繩14和尾繩15,可使耙鬥5平行於最後一排立柱1往返運行,將放頂三角煤12耙到刮板運輸機4上將煤運離工作面。為了作業安全,工作面回退時,巷道8和巷道11在回退時應滯後最後一排立柱1一定距離,滯後部分不放頂煤,並用立柱適當支護。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
1、提高了放頂三角煤的回收率,大大降低了採區煤的自燃發火。
2、提高了勞動生產率,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
3、工作面布局合理,作業空間安全。
權利要求
1.一种放頂三角煤回收方法,刮板運輸機3設置於工作面最後兩排立柱1、2之間,刮板運輸機4設置於巷道11內,其特徵在於刮板運輸機4上設置有雙輥筒耙礦絞車6,在工作面最後一排立柱1的後面設置有耙鬥5,所述耙鬥5的尾輪7固定於巷道8的壁面,耙鬥5的前導向輪9和後導向輪10均固定於巷道11的壁面上,耙鬥5的尾繩15經尾輪7和後導向輪10接於雙輥筒耙礦絞車6上,耙鬥5的牽引繩14經前導向輪9接於雙輥筒耙礦絞車6上,在雙輥筒耙礦絞車6的控制下,牽引繩14和尾繩15使耙鬥5平行於最後一排立柱1往返運行,將落在採空區的放頂三角煤12耙到刮板運輸機4上,由刮板運輸機4將煤運離工作面。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放頂三角煤回收方法,其特徵在於工作面回退時,巷道8和巷道11的工作面滯後於最後一排立柱1,巷道滯後部分不放頂煤,並用立柱支護。
全文摘要
一种放頂三角煤的回收方法,是在現有工作面的基礎上對巷道系統加以改造,在採空區設置耙鬥,耙鬥在雙輥筒耙礦絞車的操縱下往返運行,將放頂三角煤耙到刮板運輸機上運走。該方法提高了生產率和煤的回收率,降低了工人勞動強度和採區自然發火的可能性,在危險區以機械代替人力作業,對安全生產十分有利。
文檔編號E21C41/18GK1071225SQ9110969
公開日1993年4月21日 申請日期1991年10月9日 優先權日1991年10月9日
發明者呂康成, 王曉利 申請人:呂康成, 王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