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攜式傘套的製作方法
2023-08-06 13:09:51 1
專利名稱:可攜式傘套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傘套,尤其涉及一種可攜式傘套。
背景技術:
在下雨天,人們需要攜帶雨傘進出公共場所,當我們從室外進入室內時,通常都不知道傘該放在哪裡。尤其是在乘公交時,如果放在椅子上,會把椅子弄溼,拿在手上又不方便,傘上的雨水還會滴在地上或者別的乘客的身上。如果把傘放在地上,在下車時很容易忘記把傘帶走。
實用新型內容針對上述缺點,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可攜式傘套。 一種可攜式傘套,包括塑料套組、鐵環、橡膠圈、套扣,所述塑料套組由四個大小不同的塑料套組成,由大到小依次排列形成伸縮結構,最底下的塑料套為底套,底套由上、下兩部分構成,中間通過螺旋結構連接,底套的下部分是封閉的;所述鐵環有兩個,都套在塑料套組中的最大的塑料套的邊緣上;所述兩個鐵環上分別連接有橡膠圈和套扣。上述所述的橡膠圈和鐵環是活動連接的。上述所述的套扣和鐵環是活動連接的。上述所述的底套的下部分可以從上部分上旋下來。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可攜式傘套,塑料套組可伸縮,在不用時可將塑料套組收縮,將橡膠圈和套扣放入塑料套組內,節省空間;在使用時將塑料套組伸長,傘可放在其中;套扣可以掛在公交車的椅子上,方便攜帶;橡膠圈可以套在手腕上,避免雨傘丟失。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可攜式傘套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可攜式傘套在不使用時的示意圖。圖中1、塑料套組,2、鐵環,3、橡膠圈,4、套扣,5、底套,6、螺旋結構。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本實施例提供一種可攜式傘套,包括塑料套組1、鐵環2、橡膠圈3、套扣4,所述塑料套組I由四個大小不同的塑料套組成,由大到小依次排列形成伸縮結構,最底下的塑料套為底套5,底套5由上、下兩部分構成,中間通過螺旋結構6連接,底套5的下部分是封閉的,下部分可以從上部分上旋下來;所述鐵環2有兩個,都套在塑料套組I中的最大的塑料套的邊緣上;所述兩個鐵環2上分別連接有橡膠圈3和套扣4,鐵環2和橡膠圈3、套扣4都是活動連接的。[0014]在下雨天時,我們可以將可攜式傘套收縮起來放在包中,等從室外進入室內時,將塑料套組I伸展開來,將傘放進塑料套組I中,如果是在公交車上,可將橡膠圈3套在手上,套扣4扣在公交車的椅子上或者橫杆上,如果進入室內,可將可攜式傘套靠在牆角。當底套5下部分有積水時,可將底套5的下部分從上部分上旋下來,倒掉積水在旋進上部分,繼續使用。本實用新型佔用體積小,儲藏方便,下雨天時適合各種場合使用,還能防止傘丟失。除上述實施例外,本實用新型還可以有其他實施方式。凡採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換形成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實用新型要求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1.一種可攜式傘套,包括塑料套組(I)、鐵環(2)、橡膠圈(3)、套扣(4),其特徵在於所述塑料套組(I)由四個大小不同的塑料套組成,由大到小依次排列形成伸縮結構,最底下的塑料套為底套(5 ),底套(5 )由上、下兩部分構成,中間通過螺旋結構(6 )連接,底套(5 )的下部分是封閉的;所述鐵環(2)有兩個,都套在塑料套組(I)中的最大的塑料套的邊緣上;所述兩個鐵環(2 )上分別連接有橡膠圈(3 )和套扣(4)。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攜式傘套,其特徵在於所述橡膠圈(3)和鐵環(2)是活動連接的。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攜式傘套,其特徵在於所述套扣(4)和鐵環(2)是活動連接的。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攜式傘套,其特徵在於所述底套(5)的下部分可以從上部分上旋下來。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可攜式傘套,包括塑料套組、鐵環、橡膠圈、套扣,所述塑料套組由四個大小不同的塑料套組成,由大到小依次排列形成伸縮結構,最底下的塑料套為底套,底套由上、下兩部分構成,中間通過螺旋結構連接,底套的下部分是封閉的;所述鐵環由兩個,都套在塑料套組中的最大的塑料套的邊緣上;所述兩個鐵環上分別連接有橡膠圈和套扣。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可攜式傘套,塑料套組可伸縮,在不用時可將塑料套組收縮,將橡膠圈和套扣放入塑料套組內,節省空間;在使用時將塑料套組伸長,傘可放在其中;套扣可以掛在公交車的椅子上,方便攜帶;橡膠圈可以套在手腕上,避免雨傘丟失。
文檔編號A45B25/24GK202842599SQ201220540890
公開日2013年4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22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22日
發明者徐萬萬, 張凌 申請人:徐萬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