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驢得水觀後感三篇

2023-07-30 13:08:43

  驢得水是一部黑色喜劇,裡面的內容十分精彩,讓人又哭又笑。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驢得水觀後感三篇,歡迎閱讀!

  驢得水觀後感(1)

  因為對這部話劇的印象比較深刻,所以當得知開心麻花的原班人馬要將其搬上大熒幕時,內心自然是有些激動地。當然也會有所疑慮,擔心影片不能將話劇所要表達的精髓傳遞過去。事實證明,即使是電影,開心麻花也從來不會讓觀眾失望。

  電影一開始打的是「講個笑話,你可別哭」的宣傳標籤,看起來有些矛盾,但其實簡短的標語更能夠形象地表達出這部電影的內涵。

  《驢得水》這部電影沿用了開心麻花一貫的喜劇手法,前半段剛開始還是讓人捧腹大笑的,但是到了後半段就畫風突變,直達人心,帶給你深刻感受。所謂有因必有果,種什麼因就會得什麼果。

  作為一部真正意義上的諷刺喜劇,《驢得水》帶給人們的不僅僅是觀影的笑,更多的是反思,反思人為什麼會變,社會為什麼會是這樣。

  影片的背景設定在民國的時候,在一所叫做「三民小學」的偏遠山村的學校中,幾個各懷夢想的年輕老師還有年老的校長在這裡暢想教育,然而這一切的平靜都因為教育部下撥教育資金而打破了。為了獲得更多的資金,校長不得已把養的那頭驢算作人頭,起名為「呂得水老師」,一場欺上瞞下的鬧劇就這樣開始,在利益面前,該何去何從,是對人性的考驗,也是對於觀影觀眾的拷問。有些時候,當你開始撒了第一個謊,那麼就要再撒更多的謊去圓它,可是事情終究會有曝光的時候。

  就像影片中張佳說的那樣:「糟糕的日子如果就這麼算了,以後只會越來越糟。」

  驢得水觀後感(2)

  「講個笑話,你可別哭。」作為一部話劇改編的電影,《驢得水》延續了話劇的風格,並且用喜劇包裹了一個悲劇故事,人物雖少,料卻很足。

  故事背景設定在民國時期,發生在一所叫作「三民小學」的學校中。四位各具特色心懷夢想的教師一心想用自己的力量去改變舊的社會格局,想用教育去改變祖國的未來。

  在那個缺水的小鄉村中,幾位老師養了一頭驢,教育部不給下批資金,無奈校長以「呂得水」老師的名義上報獲得資金用以養驢。之後教育部派特派員視察「呂得水」老師工作,為了矇混過關,拉來了過路的銅匠為他們扮演「呂得水」老師,並對其進行了全副武裝,之後為使銅匠留下拍照,校長也默許了一曼的行為,而告白被拒的裴魁山老師在窗外目睹了這一切以後心在滴血,憤恨也在默默發酵。

  再後來,美國的資助者羅斯要親自前來視察,銅匠適時出現,相伴而來的還有他的老婆,一個醜陋潑辣的女人,可其實她才是整部影片中最真實最如一的角色,即便知道銅匠的背叛還為其維護,在面對槍口時卻不懼武力,可又有什麼用呢沒有人喜歡她。為了圓「呂得水」老師的謊,他們只能扯出了更多的謊,於是也有了後來或揪心或感慨的劇情發展。

  印象深刻的是校長女兒孫佳說的「過去的如果就這樣過去了,以後只會越來越糟。」是啊,人有時候總想著事情過去了就萬事大吉,卻不曾深究其發生的本因跟以後的打算。

  影片最後,孫佳去了延安,張一曼選擇了自殺,她們是在用自己的方式離開這種環境。就像有些人所說:「每個曾經特立獨行的人,都拋棄了曾經的自己;每個曾經想改變中國的人,都被中國所改變。」

  驢得水觀後感(3)

  剛剛觀看了翔宇劇社的《驢得水》,哭了笑了,放棄回宿舍洗衣服的時間跑到辦公室開電腦打字,就是為了腦中閃現的想法能夠及時得到記錄。

  在路上聽到兩人討論,說沒想到這個劇這麼負能量,鐵匠一黑到底,沒有起伏,有些失望。但我卻覺得這部戲的編劇著實反應了現實。既然是荒誕的故事,就要荒誕到底,也現實到底,沒有魯迅似的批判精神,只為了迎合」正能量」的社會要求而寫成happyending,最後只能是讓人心中缺了一些回味。喜劇一般給人的印象很短暫,因為那種理想中的事情分分秒秒都發生在我們的腦海中,所以麼有任何新鮮感覺。反而悲劇能夠震顫人心,因為人們從內心深處拒絕這種情況的發生,避之唯恐不及,卻要看到它血淋淋的出現在眼前,那種觸動禁忌的感覺更能長久的保持。

  先說說孫佳佳,她應該是該劇中唯一自始至終保持著理智的人。她的單純與理智的保持,是建立在父親與其他教師的保護之下的。她雖然身處在艱苦的環境中,但父兄的照顧與關愛,以及年紀小的理由,讓她能夠生活的無知無罪,因此她能夠在其他人迷失的時候保持著清醒的理智進行勸阻,並且最終得以遠離是非。但她能夠躲多久?沒了親人的關愛,她將更加直接的暴露於現實社會的陰影之下,那種單純善良的心性能夠躲過四處潛伏於暗處的惡之爪牙麼?

  女教師一曼是戲中為二的女性。我想她曾經也單純善良過。如孫校長教導鐵匠時誦讀的《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然而大都市生活容不得底層小人物的天真無邪,為了生存她成為了交際花日夜笙歌,又因為生存她選擇了「連草都不長」的山村躲避閒言碎語。她也有自己的追求,當孫校長提出捐出自己的5000元錢用來建校舍時,是她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站出來表示支持的。大家將最初騙得的3000元經費挪作私用時,她的花銷用在了衣服上。試問哪個女人不愛粉黛華服?在這個充滿了男人氣息的鄉村小學,她也只能靠這種魅力來穩固自己的地位。說她玩弄男人沒有感情?若真如此她不會因為鐵匠的離去而戀戀不捨,也不會在收回鋼筆後對著遠去的背影說「鐵匠,對不起」,更不會在被侮辱後成為了一個瘋子。其實我覺得一曼只是裝瘋,因為她已經無法正常的面對這群人。唯一正常的佳佳在聽到「今晚的驢肉」後用深惡痛絕的眼光看她,曾經交付感情的鐵匠道貌岸然的回來羞辱她,相伴最久的同事因為各種或冠冕堂皇或自私自利的想法背棄她。她不像佳佳有父親的支撐,也失去了有過床笫之歡的男人的撫慰,除了痴狂瘋癲,她已經找不到方式來挽回可憐的自尊。有時候死亡是最好的結局,如同《致青春》裡的阮阮,悲傷失望什麼的,從此無須在意。同時我要對一曼的扮演者致敬,舞臺劇需要付出與奉獻,她將一曼的心路與行動一絲不苟的表現,將角色塑造的十分豐滿。觀劇者有些不能接受其中的情節,我要說,不出演舞臺劇,你不會知道什麼叫做「放得開」,什麼叫做「犧牲」。真正會品味劇情的人,不是用笑場和噓聲來表達對演員的蔑視,二是從動作和表情中,體會一曼這個角色的在放蕩中的掙扎和渴望。

  再說魁山,他從開始對一曼的追求、發出具有獨佔欲的宣言,到心死如灰後性格粗暴,買貂裘費公款,不肯放棄到手的錢款,為升職而對特派員為首是瞻,一系列的活動充分體現出了一個投機鑽營的小人物的成長曆程。他是劇裡面從一開始就展現出消極悲觀的人物,是漢奸的典型。但這樣的人物不是憑空產生的,他和特派員是同樣的人。雖然一個貌似深處高位,一個好像紮根農村。他們都抱有自己的目的。魁山能夠跟隨孫校長來到農村,說明他還是有一番理想抱負或者說善心。然而生活條件的艱苦、社會環境的殘酷逐漸消磨了他的心性。他還能堅持初衷的原因,可能就是一曼的陪伴。能夠說出「結婚」這個詞,說明他真的動了情,也下定了決心。所以遭到背叛讓他崩潰,枷鎖除去後釋放出的惡劣因子充斥了他的靈魂,於是變成了傳統意義上的壞、損、陰、惡。他狗血淋頭地對著一曼破口大罵,粗話髒話假話實話毫不遮掩,正說明他仍然放不下曾經的情和戀。所謂愛的深所以痛的真,是十分有道理的。

  至於特派員,正如我先前所說,他和魁山沒有本質的不同。現在的他,身份在這個小山村中的校園裡顯赫非常,但在教育廳中不過是個一抓一大把的跑腿小弟,不然也不會被派遣到山野中公幹。他也會投機,背負巨大的任務卻只選取了一個地點作為目的地,只因為這裡符合了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任務的要求:窮鄉僻壤,基礎教育。隨手找個人濫竽充數應付交差就好,回頭就有大把的鈔票領取;或許連鈔票都沒有,只有頂頭上司的口頭嘉獎而已。作為底層小人物,能夠生存就是最大的福利了,當然能夠找到機會耀武揚威、發洩鬱積的怨氣更好。只是他沒有想到故事還有後續,美國教育家羅斯來了,這讓曾留洋英國、熱愛莎士比亞文學的高材生也頭痛不已。騙騙騙,編編編,這些都是他生存的必備技能,臉不紅心不跳的就能把這齣戲繼續演下去。只是參與者太不給力,導致困難重重。被驢踢、遇詐屍,最後連錢的皮毛都沒有看到,還被調查,只能說「這個氣氛很讓人氣憤」了。說起來被調查只是走個形式罷了,這樣的小角色在大人物眼中如同螻蟻,不僅搞砸了掙錢的途徑,還丟人現眼到國外了,一腳踢開,毋庸置疑,反正一個特派員倒下去,千千萬萬個特派員站起來。社會的發展不會一蹴而就,想洗白千千萬萬無窮盡的特派員們,任重道遠又勢在必行。

  不得不說的人是鐵男。他曾經的意氣風華嫉惡如仇是年輕氣盛的青少年的代表。他鄙視魁山的消極,守護佳佳的純潔,支持校長的夢想,是個徹頭徹尾的「知識分子脾氣」,最終卻敗在一枚子彈上,順應形勢認了乾爹找了靠山。說他不堅定麼?艱苦的環境裡他也抱怨,卻始終抵抗著侵襲;他和佳佳在一起,就像兩個校園中普普通通的情侶,內斂著相愛,為著未來而努力。只是生死抉擇的時候,作為一個並沒有經受過大風大浪考驗的年輕人,乞求「活著」,並不過分。他還有長久的歲月需要度過,美好的生活還沒體驗,要麼死去,什麼都不帶走,要麼活著,借用靠山的力量讓自己強大。肉體凡胎抵不過槍炮的攻擊,在特派員已經毫不猶豫開槍,並且有再次斃掉他的趨勢時,什麼嫉惡如仇什麼年輕氣盛,都抵不過對生的渴望。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