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帶有轉動齒的蝸輪的製作方法
2023-07-30 18:50:51 2
專利名稱:一種帶有轉動齒的蝸輪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
本發明涉及機械傳動領域,具體涉及減速機的蝸輪。
背景技術:
目前,常規的蝸輪蝸杆傳動裝置都存在著磨擦力大、機械效率低、功率損耗大的缺陷,為了克服這些缺陷,近些年來,該領域的技術人員不斷探索研究,取得了較好進展,推出了減少磨擦力,提高機構效率的蝸輪蝸杆傳動裝置。如
申請號為85107587公開了鋼球循環滾動蝸杆減速器,該專利採用循環滾動鋼球在蝸杆、蝸輪齒之間傳遞動力;又如申請號為87102733公開了一種活齒蝸杆滾珠傳動裝置,由活齒蝸杆、蝸杆、滾珠、滾珠導軌和滾珠迴路組成,可以實現變速傳動。上述的裝置在實際運行中仍存在著一些問題,有待進一步解決,例如蝸杆在高速運行時使滾珠產生離心力,從而增大摩擦阻力,並會產生滾珠相碰和自磨,縮短傳動裝置的壽命等。針對存在的這些問題,申請號為021329357公開了蝸輪蝸杆滾珠推力軸承傳動裝置,該專利將蝸輪作為軸承外套、蝸杆作為軸承內套組成蝸輪蝸杆滾珠推力軸承傳動裝置,較好的解決了上述問題,但這種傳動裝置結構複雜、加工製作難度大。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帶有轉動齒的蝸輪,結構簡單、在傳動過程中摩擦阻力小、傳動效率高。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帶有轉動齒的蝸輪,包括輪體,以及輪體外緣設置的蝸齒,所述蝸齒與蝸杆匹配,特點是蝸齒為軸與軸承或軸套構成。本發明進一步改進方案是,所述軸固聯於輪體,等分排列於齒道上;或軸承或軸套固聯於輪體,等分排列於齒道上。當軸固聯於輪體時,裝配於軸的軸承或軸套的外徑與齒道等寬(即軸承或軸套作為轉動輪齒。所述軸固聯於輪體可以是焊接於輪體,也可以是通過機械加工而成);當軸承或軸套固聯於輪體時(輪體上設置有盲孔,軸承或軸套塞入盲孔中固聯),裝配於軸承或軸套的軸的直徑與齒道等寬(即軸作為轉動輪齒)。
本發明更進一步改進方案是,蝸輪輪體、設置於輪體外緣的軸、裝配於軸的軸承或軸套為鋼質材料。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一、本發明設置於蝸輪體外緣的蝸齒由軸和裝配於軸的軸承或軸套構成,具有結構簡單、製作容易,加工製作成本低。
—、本發明實現了在傳動過程中的滾動摩擦,具有傳動摩擦力小、功率損耗小的優點。
三、本發明由於工作過程屮傳動摩擦力小,輪體以及輪齒(包括軸、裝配於軸的軸承或軸套)可採用一般的鋼質材料,具有節約貴重金屬的優點,降低了蝸輪的製造成本。
圖1為本發明蝸輪局部打開示意圖2為圖1A方向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l
如圖1所示, 一種帶有轉動齒的蝸輪,包括輪體,以及輪體外緣設置的蝸齒,所述蝸齒與蝸杆匹配如圖1、 2所示,蝸齒為設置於齒道上的軸2與軸承3構成。所述軸2固聯於輪體l,等分排列於齒道上,裝配於軸2的軸承3的外徑與齒道等寬。
在本實施例中,蝸輪輪體l、設置於輪體1外緣的軸2、裝配於軸2的軸承3的外套為鋼質材料(可用優質碳素鋼結構)。
實施例2
一種帶有轉動齒的蝸輪,包括輪體,以及輪體外緣設置的蝸齒,所述蝸齒與蝸杆匹配。蝸齒為設置於齒道上的軸承3與軸2構成,輪體1上設置有盲孔(圖中未示出),軸承3塞入盲孔中固聯(軸承3的外端頭與輪體外緣在一個面上),裝配於軸承3的軸2伸出軸承3部分的直徑與齒道等寬。
其餘實施如實施例1。
權利要求
1、一種帶有轉動齒的蝸輪,包括輪體,以及輪體外緣設置的蝸齒,所述蝸齒與蝸杆匹配,其特徵在於蝸齒為軸(2)與軸承或軸套(3)構成。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帶有轉動齒的蝸輪,其特徵在於所述軸(2) 固聯於輪體(1),等分排列於齒道上;或軸承或軸套(3)固聯於輪體(1),等 分排列於齒道上。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帶有轉動齒的蝸輪,其特徵在於輪體(1) 上設置有盲孔,軸承或軸套(3)塞入盲孔中固聯。
4、 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帶有轉動齒的蝸輪,其特徵在於當軸(2)固聯於輪體(1)時,裝配於軸(2)的軸承或軸套(3)的外徑與齒道等寬;當軸承或軸套(3)固聯於輪體(1)時,裝配於軸承或軸套(3)的軸(2)的直 徑與齒道等寬。
5、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帶有轉動齒的蝸輪,其特徵在於蝸輪輪體、設置於輪體外緣的軸(2)、裝配於軸(2)的軸承或軸套(3)為鋼質材料。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帶有轉動齒的蝸輪,包括輪體,以及輪體外緣設置的蝸齒,所述蝸齒與蝸杆匹配,特點是蝸齒為設置於齒道上的軸與軸承或軸套構成。所述軸固聯於輪體,等分排列於齒道上,套於軸的軸承或軸套的外徑與齒道等寬。本發明僅在蝸輪體的外緣設置軸、並裝配軸承或軸套構成齒,具有結構簡單,加工製作成本低,同時具有傳動摩擦力小、功率損耗小的優點。本發明由於工作過程中傳動摩擦力小,輪體以及輪齒(包括軸、裝配於軸的軸承或軸套)可採用一般的鋼質材料,降低了蝸輪的製造成本。
文檔編號F16H55/22GK101629624SQ200910181839
公開日2010年1月20日 申請日期2009年7月30日 優先權日2009年7月30日
發明者李正心 申請人:李正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