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動詞活用技巧(文言文中動詞的活用大匯總)
2023-07-30 19:08:29 3
關注公眾號:語文考試匠,每天分享更多乾貨!
長期提供一對一,一對多,語文輔導,價格最低,服務最優,,名師護航,提分專家。wenhuamao1979,註明來自頭條。
其動詞和賓語的關係,需要用「使賓語怎麼樣」的語言形式去理解或語譯。使動用法中的謂語動詞,有的本來就是動詞,有的是由名詞、形容詞活用為動詞的。分述如下:
1、動詞的使動用法
所謂動詞的使動用法,是指主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不施行謂語動詞所表示的行為動作,而是主語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發出這個動作。這種動賓結構形式表達了兼語式的內容。先看兩個例句:
①孟子將朝王
②武丁朝諸侯
這兩例的結構形式完全相同,謂語動詞都是「朝」,但它們的動賓關係卻不同。前一例是一般句式,「朝」的動作是主語「孟子」發出的,賓語「王」是謂語動詞「朝」的對象。語譯為「孟子將朝見齊宣王」。後一例是使動用法,「朝」的行為不是主語「武丁」發出的,而是賓語「諸侯」發出的,是主語「武丁」使諸侯發出這個動作。語譯為「武丁使諸侯朝見」。
⑴在古代漢語中,動詞的使動用法,多是由不及物動詞充當的。不及物動詞本來不帶賓語,當用作使動時,便帶有賓語。——這也是識別不及物動詞用作使動的途徑。如:
①莊公寤生,驚姜氏
②若亡鄭而有益於君
上兩例中,「驚」和「亡」是不及物動詞,但後面帶了賓語,我們就知道它們是使動用法。
不及物動詞用作使動時,後面的賓語有時可以省略。
如:操軍方連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之 ]也。
當翻譯時,省略了的賓語要補上。
⑵古代漢語及物動詞也有用作使動的,但為數不多。
如:①外連衡而鬥諸侯 ②追而送之江之滸,飲食之
正由於及物動詞本來就是可以帶賓語的,要識別它是使動用法就困難得多。有的從句子的意思就可以識別,如下例的「飲食之」,我們解釋為「吃喝他」就解釋不通,只能解釋為「讓他吃喝」。《子路從而後》中的「殺雞為黍而食之」的「食」也屬於這種情況。有的從中國的一般禮儀和人物的身份地位可以識別,如開頭舉的兩例:孟子身份地位低,他朝見齊宣王是正常的;而武丁是天子,比諸侯的身份地位高,他去朝見諸侯是不正常的,只能作使動用法解。「陽貨欲見孔子」也屬於這種情況。陽貨是魯國季孫氏的家臣,地位高;孔子是老百姓,地位低,陽貨並不是想要去拜見孔子,而是想讓孔子去拜見他,所以「見」是使動用法。有的則還要熟悉歷史。如「外連衡而鬥諸侯」是商鞅的策略:對外採用連橫親秦的策略,不是秦國自己同諸侯鬥爭,而是使諸侯相互爭鬥,秦國坐收漁人之利。所以「鬥」是使動用法。
2、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所謂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就是當形容詞用作使動時,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這個形容詞的性質或狀態。如:今媼尊長安君之位。
形容詞作使動用法,這個形容詞首先活用作動詞。形容詞可以活用作一般動詞,也可進一步用作使動。比較兩個例句:
①西人長火器而短技擊。
②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
前一句「長」和「短」都是形容詞活用作一般動詞,分別解釋為「擅長」和「不擅長」。後句「正」、「篤」、「睦」、「和」都是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它們之間一般通過句子的意思就可以區別開。
3.名詞的使動用法
所謂名詞的使動用法,就是當名詞活用為動詞時,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為這個名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如: 懷王與諸將曰:「先破秦入鹹陽者王之。」「王」,音wàng,「使……為秦王」。
一般地說,動詞的使動用法,表示主語使賓語做什麼;形容詞的使用法,表示主語使賓語怎麼樣;名詞的使動用法,表示主語使賓語成為什麼。(但也有個別例外, 如: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這個「肉」就不表示成為肉,而是表示「使……長肉」。)
3
意動用法
意動用法表示主語認為賓語怎麼樣或把賓語當作什麼。其動詞與賓語的關係,動詞表示對賓語的認識,可以用「認為賓語怎麼樣」或「把賓語當作什麼」的語言形式去理解或語譯。要注意:意動用法僅限於名詞和形容詞,動詞沒有意動用法。
1、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形容詞的意動用法,是主觀上認為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這個形容詞的性質或狀態。如:
以賢勇知,以功為己(賢,以……為賢)
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少,以……為少;輕,以……為輕)
2、名詞的意動用法
名詞的意動用法,是主語把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這個名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如:侶魚蝦而友麋鹿(侶,把……當作伴侶;友:把……當作朋友)
不如吾聞而藥之也(藥:把……當作良藥)
楚亭怪而察之(怪:對……感到奇怪)
[我]不女瑕疵(瑕疵:認為……有毛病。注意:「瑕疵」所帶的賓語,放在謂語動詞的前面了。這是由於句子是否定句,賓語又是用代詞充當的)
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在結構形式上一致,主要靠上下文,從語義上加以區分。如上例「不如吾聞而藥之也」,「藥」首先是名詞活用作動詞,既可理解為「把……當作藥」,也可以理解為「使……成為藥」。但聯繫上文——人們在鄉校議論鄭國為政的得失,有人勸當政者子產毀鄉校。「聞」的肯定是人們的議論,子產只能把人們的議論當作治理國家的良藥,而不能使人們的議論成為藥。
再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是形容詞,但後面帶了賓語,肯定活用作動詞了。既可進一步理解為「使……美」(把我打扮得美),也可進一步理解為「認為……美」。但聯繫上文——鄒忌問自己的妻子,自己和徐公比,誰美——妻子當然是認為他美,「美」應該作意動用法理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