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底板的施工方法
2023-07-30 06:03:46 2
專利名稱:基礎底板的施工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礎底板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基礎底板結構工程為解決沉降差或減少溫度收縮裂縫問題,會設置後澆帶。 後澆帶是指在現澆整體鋼筋混凝土結構中,只在施工期間留存的臨時性的帶形縫,起到消化沉降收縮變形的作用,根據工程需要,保留一定時間後,再用混凝土澆築密實成為連續整體的結構。目前,採用設置後澆帶的工程一般在後澆帶部位設置加強層。加強層一般採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加強層位置土方,需局部下沉開挖,綁紮鋼筋,澆築混凝土,養護,費工費時。 尤其地梁下沉部位,操作異常複雜。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而提供一種基礎底板的施工方法,該施工方法施工簡便,速度快,效率高,成本低。本發明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所採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基礎底板的施工方法,先施工墊層,再依次施工後澆帶加強層、防水層、防水保護層、後澆帶兩側的混凝土結構和後澆帶的混凝土結構,所述後澆帶加強層位於後澆帶的下方,所述後澆帶加強層為由沿後澆帶長度方向鋪設的鋼板形成的一體結構,在後澆帶的寬度方向上,所述鋼板的兩側均超出後澆帶,在後澆帶的長度方向上,相鄰的所述鋼板焊接。在後澆帶的寬度方向上,所述鋼板每側超出後澆帶的長度相等,且均大於等於 500mmo本發明具有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後澆帶加強層採用形成一體的鋼板結構取代鋼筋混凝土結構,簡化了後澆帶加強層的結構和施工工序,減少了工程量和勞動力;墊層施工完畢後,只需將鋼板按設計位置放置即可,施工方便,能大大減輕勞動作業量,提高工作效率,減少施工時間,降低工程成本,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
圖1為本發明應用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素土,2、墊層,3、後澆帶加強層,4、防水層,5、防水保護層,6、後澆帶兩側的混凝土結構,7、後澆帶。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能進一步了解本發明的發明內容、特點及功效,茲例舉以下實施例,並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請參閱圖1,一種基礎底板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一)開挖至基坑底後,人工清理基坑素土 1,驗槽後,施工墊層2 ;墊層2的施工完成後,對其進行養護;測量確定後澆帶7的位置,待墊層2的混凝土達到設計要求的強度後, 將寬度比後澆帶寬一米的5 20mm厚的鋼板3沿後澆帶7的長度方向鋪設在後澆帶7的下方,使鋼板3每側寬出後澆帶至少500mm ;沿後澆帶7的長度方向,相鄰鋼板3之間採用 45°坡口焊接;二 )依次施工防水層4、防水保護層5和後澆帶兩側的混凝土結構6,最後施工後澆帶7的混凝土結構。儘管上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進行了描述,但是本發明並不局限於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
,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
僅僅是示意性的,並不是限制性的,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發明的啟示下,在不脫離本發明宗旨和權利要求所保護的範圍情況下,還可以作出很多形式,這些均屬於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基礎底板的施工方法,先施工墊層,再依次施工後澆帶加強層、防水層、防水保護層、後澆帶兩側的混凝土結構和後澆帶的混凝土結構,所述後澆帶加強層位於後澆帶的下方,其特徵在於,所述後澆帶加強層為由沿後澆帶長度方向鋪設的鋼板形成的一體結構, 在後澆帶的寬度方向上,所述鋼板的兩側均超出後澆帶,在後澆帶的長度方向上,相鄰的所述鋼板焊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礎底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徵在於,在後澆帶的寬度方向上, 所述鋼板每側超出後澆帶的長度相等,且均大於等於500mm。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礎底板的施工方法,先施工墊層,再依次施工後澆帶加強層、防水層、防水保護層、後澆帶兩側的混凝土結構和後澆帶的混凝土結構,所述後澆帶加強層位於後澆帶的下方,所述後澆帶加強層為由沿後澆帶長度方向鋪設的鋼板形成的一體結構,在後澆帶的寬度方向上,所述鋼板的兩側均超出後澆帶,在後澆帶的長度方向上,相鄰的所述鋼板焊接。本發明採用形成一體的鋼板結構作為後澆帶加強層,取代鋼筋混凝土結構,簡化了後澆帶加強層的結構和施工工序,減少了工程量和勞動力;墊層施工完畢後,只需將鋼板按設計位置放置即可,施工方便,能大大減輕勞動作業量,提高工作效率,減少施工時間,降低工程成本,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
文檔編號E02D15/02GK102296611SQ201110161689
公開日2011年12月28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16日 優先權日2011年1月28日
發明者劉建平, 盧國豪, 古正華, 姚曉東, 宋巍, 張耀龍, 李克江, 樓永良, 蔣金生, 陳賽菊, 龔小東 申請人:中天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