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水植被與浮葉植被混合型潛流溼地末端淨化和反衝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7-29 23:08:11 2
專利名稱:沉水植被與浮葉植被混合型潛流溼地末端淨化和反衝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沉水植被與浮葉植被混合型潛流溼地末端淨化和反衝結構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混合型潛流溼地末端淨化和反衝結構。
背景技術:
[0002]常規的潛流溼地基本結構包括床體、基質和溼生植被,其基本原理主要是利用系統中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作用、基質的吸附及溼生植物(傳統潛流溼地中主要為挺水植物)吸收等機制去除水體中的氮磷等汙染物質。其中,傳統溼地常用的填料基質有自然土壤、礫石、砂石、鋁礦土、沸石、油頁巖等等,但這些基質在運行過程中由於有機質積累堵塞、 飽和的問題,會導致溼地具有負荷小、床體利用率不高、供氧不足等缺點,並且以上填料本身的吸附作用較差。因此,傳統潛流溼地對汙水氮磷去除率較低,溼地壽命短,水質淨化效果不佳。實用新型內容[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沉水植被與浮葉植被混合型潛流溼地末端淨化和反衝結構,可以對水質進行淨化,並對過大水流進行反衝回流進行二次淨化。[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沉水植被與浮葉植被混合型潛流溼地末端淨化和反衝結構,依次包括填料淨化區和出水區,所述填料淨化區內填充有珊瑚砂淨化劑,所述填料淨化區進水端的牆體底部與池底接觸,出水端的牆體底部留孔,且出水端的牆體頂部高於進水端的牆體頂部。[0005]其中,珊瑚砂淨化劑的厚度為60cm。[0006]進一步地,所述水流通過填料淨化區進水端的牆體頂部流入填料淨化區,通過出水端牆體底部留孔流入出水區。[0007]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於[0008]I)利用天然的珊瑚砂(含有大量的鈣鎂等物質)作為淨化基質,其強大的吸附作用可去除汙水中大量的磷;[0009]2)珊瑚砂具有豐富的孔隙結構,表面積大,可以為硝化/反硝化細菌等微生物提供大量的附著表面積,增強硝化/反硝化作用達到去除氮的效果;[0010]3)便於人工操作,可進行人工簡單清洗並重複使用,降低基質堵塞風險,延長使用壽命(可連續使用30年);[0011]4)由於出水牆體高於進水牆體,可防止水量過大而直接漫過出水牆體,實現水流反衝並對水質進行二次淨化作用。
[0012]附圖I是本實用新型末端淨化及反衝結構的示意圖。[0013]其中附圖標記說明如下[0014]I為填料淨化區;2為出水區;3為珊瑚砂淨化劑。
具體實施方式
[0015]
以下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0016]本實用新型的沉水植被與浮葉植被混合型潛流溼地末端淨化和反衝結構為磚牆水泥池結構,如附圖所示,依次包括填料淨化區I和出水區2。在本實施例中,填料淨化區I 長17m,寬5m,其前端的進水端牆體為底部不留孔的實體橫牆,高O. 85m,便於汙水從牆體頂部流入填料淨化區I。所述填料淨化區I內填充有高度為60cm的珊瑚砂淨化劑3。珊瑚砂的主要成分為碳酸鹽,顆粒大小不等,規格多種多樣,其含有大量鈣、鎂等鹼性物質,孔隙結構豐富,通透性好,不宜堵塞,適宜大量的微生物生存,具有超強的吸附淨化能力。汙水在這裡進行最後的過濾和淨化,利用珊瑚砂吸附、離子交換以及內部著生的多種微生物(如硝化 /反硝化細菌等)等作用對汙水中的營養鹽等汙染物進行淨化,珊瑚砂對水質的淨化效果是普通填充材料的20倍。填料淨化區I的出水端牆體為高I. 3m的橫牆,其底部墊支留孔,便於淨化後的水從底部潛流進入出水區2。填料淨化區I出水端的牆體高於進水端的牆體,其優點在於當水量較大時,防止水流直接漫過出水牆體,可實現返流並進行二次淨化。[0017]本實用新型的混合型潛流溼地末端淨化和反衝結構,利用天然的珊瑚砂作為淨化基質,克服了傳統潛流溼地中基質容易堵塞飽和、床體利用率低、通透性差、供氧不足、氮磷淨化效果不佳的缺點。[0018]以上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該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其並非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限制。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情況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對淨化和反衝結構做出的等效置換和改進,均應視為在本實用新型所保護的技術範疇內。權利要求1.一種沉水植被與浮葉植被混合型潛流溼地末端淨化和反衝結構,其特徵在於依次包括填料淨化區(I)和出水區(2),所述填料淨化區(I)進水端的牆體底部與池底接觸,出水端的牆體底部留孔,且出水端的牆體高度大於進水端的牆體高度。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沉水植被與浮葉植被混合型潛流溼地末端淨化和反衝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填料淨化區(I)內填充有珊瑚砂淨化劑(3)。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沉水植被與浮葉植被混合型潛流溼地末端淨化和反衝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珊瑚砂淨化劑(3)的厚度為60cm。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沉水植被與浮葉植被混合型潛流溼地末端淨化和反衝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水流通過填料淨化區(I)的進水端牆體頂部流入填料淨化區(I)。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沉水植被與浮葉植被混合型潛流溼地末端淨化和反衝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填料淨化區(I)的水通過出水端牆體底部的孔流入出水區(2)。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沉水植被與浮葉植被混合型潛流溼地末端淨化和反衝結構,依次包括填料淨化區和出水區,所述填料淨化區內填充有珊瑚砂淨化劑,其進水端的牆體底部不留孔,出水端的牆體底部留孔,且出水端的牆體高度大於進水端的牆體高度。本實用新型通過珊瑚砂其較大的孔隙度和較強的吸附能力,對系統中汙水進行最後的淨化作用,並在水流過大時反衝回流進行二次淨化。
文檔編號C02F9/14GK202808540SQ20122042594
公開日2013年3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24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24日
發明者何文輝 申請人:上海太和水環境科技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