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髓內釘杆的製作方法
2023-07-12 16:43:11
專利名稱:一種髓內釘杆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髓內釘杆。
背景技術:
當人體的骨骼發生骨折時,通常會使用髓內釘來連接斷骨,髓內釘一般意指放在骨髓腔內的長鋼釘。比如下肢的股骨和脛骨,在骨頭的一端開個傷口放入髓內釘後,在髓內釘的近端及遠端分別安裝拉力螺釘及固定釘,可以防止骨頭的旋轉及縮短。髓內釘由螺紋連接的髓內釘杆和封帽組成,由於髓內釘杆為遠端細近端粗,並帶有一定彎曲度的長軸杆, 而亞洲人種的骨腔相對較小,因此較大的近端體積會阻塞釘體的植入,增加在手術過程中因打擊入釘而造成的對股骨外側壁的壓力,而且還會減小重生骨在骨骼癒合期間的填塞空間。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能快速植入骨內的髓內釘杆,並能有效增加重生骨在骨癒合期的填塞空間。實現本實用新型目的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髓內釘杆,杆體為遠端細近端粗,並帶有彎曲度的長軸杆,髓內釘杆的軸向設有長通孔,髓內釘杆的遠端依次設有減壓平面和鎖緊孔,髓內釘杆的近端設有斜向的非圓形的拉力孔,髓內釘杆的近端的上端面設有降阻面,所述降阻面位於拉力孔的上端,拉力孔的下端設有定位平臺。所述髓內釘杆的遠端直徑為10mm,降阻面與髓內釘杆近端的軸線的夾角為 1.8°。所述髓內釘杆的遠端直徑為11mm,降阻面與髓內釘杆近端的軸線的夾角為 1.5°。所述髓內釘杆的遠端直徑為12mm,降阻面與髓內釘杆近端的軸線的夾角為 1.2°。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1)本實用新型的近端的上端面設有降阻面, 這種結構大幅縮小了釘杆的近端截面,使得杆體更容易植入骨內,同時還能減小在手術過程中因打擊入釘而造成的對股骨外側壁的壓力,更小的近端體積將更適合亞洲人種相對較小的骨腔,從而使得重生骨在骨骼癒合期間擁有更大的填塞空間。(2)本實用新型根據髓內釘杆不同的遠端直徑,降阻面與髓內釘杆近端的軸線採用不同的夾角,這種結構能進一步降低髓內釘杆在植入時的阻力,減小股骨外側壁受到的壓力。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內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據具體實施例並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其中[0011]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近端的俯視圖。附圖中標號為長通孔1、減壓平面2、鎖緊孔3、拉力孔4、降阻面5、定位平臺6。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見圖1,本實施例的髓內釘杆為遠端細近端粗,並帶有彎曲度的長軸杆。髓內釘杆的軸向設有長通孔1,髓內釘杆的遠端依次設有減壓平面2和鎖緊孔3, 髓內釘杆的近端設有斜向的非圓形的拉力孔4。見圖2,髓內釘杆的近端的上端面設有降阻面5,降阻面5位於拉力孔4的上端,拉力孔4的下端設有定位平臺6。髓內釘杆的遠端直徑為10mm,降阻面5與髓內釘杆近端的軸線的夾角為1.8°。髓內釘杆的降阻面5是在髓內釘杆的近端圓柱上直接銑削加工而成。(實施例2)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於髓內釘杆的遠端直徑為11mm,降阻面5與髓內釘杆近端的軸線的夾角為1.5°。(實施例3)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於髓內釘杆的遠端直徑為12mm,降阻面5與髓內釘杆近端的軸線的夾角為1.2°。應當理解,以上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於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用於限定本實用新型。由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所引伸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中。
權利要求1.一種髓內釘杆,杆體為遠端細近端粗,並帶有彎曲度的長軸杆,髓內釘杆的軸向設有長通孔(1),髓內釘杆的遠端依次設有減壓平面( 和鎖緊孔(3),髓內釘杆的近端設有斜向的非圓形的拉力孔G),其特徵在於髓內釘杆的近端的上端面設有降阻面(5),所述降阻面(5)位於拉力孔的上端,拉力孔的下端設有定位平臺(6)。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髓內釘杆,其特徵在於所述髓內釘杆的遠端直徑為10mm,降阻面(5)與髓內釘杆近端的軸線的夾角為1.8°。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髓內釘杆,其特徵在於所述髓內釘杆的遠端直徑為11mm,降阻面(5)與髓內釘杆近端的軸線的夾角為1.5°。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髓內釘杆,其特徵在於所述髓內釘杆的遠端直徑為12mm,降阻面(5)與髓內釘杆近端的軸線的夾角為1.2°。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髓內釘杆,杆體為遠端細近端粗,並帶有彎曲度的長軸杆,髓內釘杆的軸向設有長通孔,髓內釘杆的遠端依次設有減壓平面和鎖緊孔,髓內釘杆的近端設有斜向的非圓形的拉力孔,髓內釘杆的近端的上端面設有降阻面,降阻面位於拉力孔的上端,拉力孔的下端設有定位平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大幅縮小了釘杆的近端截面,使得杆體更容易植入骨內,同時還能減小在手術過程中因打擊入釘而造成的對股骨外側壁的壓力,更小的近端體積將更適合亞洲人種相對較小的骨腔,從而使得重生骨在骨骼癒合期間擁有更大的填塞空間。
文檔編號A61B17/72GK201977920SQ20102065965
公開日2011年9月21日 申請日期2010年12月15日 優先權日2010年12月15日
發明者於聖泰 申請人:創生醫療器械(中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