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清創車的製作方法
2023-07-12 03:56:51
專利名稱:手術清創車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輔助器具,為一種手術清創車。
在進行手術時,如四肢損傷性開放式手術的治療,往往需要先清洗損傷處,然後再進行手術治療。現有清洗外傷時,由於沒有專用的輔助器具,其清洗液散在四處,周圍環境嚴重汙染,一方面需先清潔室內環境,然後再對患者進行手術治療,拖延了對患者的手術治療,給患者帶來過長的痛苦;另一方面,清理工作量大,給護士增大了工作負荷。
本實用新型是針對上述情況而提供一種便於傷口清洗並有利於醫療人員醫治工作進行的手術清創車。
以下結合附圖
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及其結構特徵作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手術清創車具有主體結構,主體結構分為上、下兩部分,上部分為蓄水槽,在蓄水槽底部具有漏鬥,下部分包括有消毒液間、清潔液間和汙桶間,在漏鬥下方為汙桶間,在汙桶間的另一側具有消毒液間和清潔液間。
本實用新型的手術清創車,由於具有蓄水槽,在清洗傷口時,其清洗液匯集在蓄水槽內,不至於外濺到室內各處,其清洗汙水液通過其底部的漏鬥流到汙桶間置有的汙桶,便於汙水液的處理,大大地減輕了醫護人員工作量,並有利於手術室內工作環境的清潔。
附圖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參見附圖,本實用新型的手術清創車具有主體結構,這裡所述的主體結構主要是提構成主體結構的支撐結構,根據具體情況可採框架結構,在框架結構上安有鐵皮,如具有防鏽功能的鍍鋅鐵皮,這種結構類似於一般的鐵櫃;當然也可採用別的結構形式,如衣櫃等類似結構形式。在主體結構下方安有多個崴向輪1,如三個或四個等中,圖中反映出的清創車為長方體狀,其底部安有四個崴向輪1。主體結構分為上、下兩部分,上、下兩部分可為整體結構;根據情況也可採用分體結構,上、下兩部分的結構形狀相似,上部分與下部分相吻合地裝在其上。上部分為蓄水槽2,用於盛裝手術前對損傷處的清洗汙液,以防外濺於四周。蓄水槽的一側壁上具有一缺口5,便於傷員放置肢體。在蓄水槽的底部具有漏鬥3,漏鬥的集水口處為鍋底狀或漏鬥四周向漏鬥中心傾斜,以便蓄水槽內的水向漏鬥流出。在蓄水槽的另一側壁上安有一蓋4,在給傷員清洗完畢後,蓋蓋鋪單,傷員的肢體即可放於蓋上以便及時給傷員手術治療。蓋與壁之間可採用鉸鏈等連接,根據情況也可採用與主體間的軟連接結構形式。下部分分為多個空間,包括有消毒液間6、清潔液間7和汙桶間8。在漏鬥3下方為汙桶間8,用於放置盛裝從漏鬥流出汙水的汙桶(圖中沒有反映出汙桶);在汙桶間的另一側(圖中示出其左側)具有消毒液間6和清潔液間7,分別用於放置消毒液和清潔液。
上述所述的消毒液間6、清潔液間7及汙桶間8之間可採用玻璃分隔開。在主體結構的下部安有崴向輪。
本實用新型一改過去清創後到處是汙水、護士必須先進行環境清理後才能開展手術的弊病,有效地控制患者、術者被汙染的可性;大大地減輕了護士的工作量,提高醫治效率;並且其具有成本低廉、製作工序簡單等特點。
權利要求1.一種手術清創車,具有主體結構,其特徵在於主體結構分為上、下兩部分;上部分為蓄水槽(2),在蓄水槽(2)的底部具有漏鬥(3);下部分包括有消毒液間(6)、清潔液間(7)和汙桶間(8);在漏鬥(3)的下方為汙桶間(8),在汙桶間(8),另一側具有消毒液間(6)和清潔液間(7)。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術清創車,其特徵在於蓄水槽(2)的一側壁具有一缺口(5),其另一側上安有蓋(4)。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手術清創車,其特徵在於消毒液間(6)與清潔液間(7)之間由玻璃分隔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術清創車,其特徵在於主體結構的下部安有崴向輪(1)。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輔助器具,為一種手術清創車,它具有主體結構,主體結構分為上、下兩部分,上部分為蓄水槽,在蓄水槽底部具有漏鬥,下部分包括有消毒液間、清潔液間和汙桶間,在漏鬥下方為汙桶間,在汙桶間的另一側具有消毒液間和清潔液間。本實用新型克服了先進行環境清理才能開展手術的弊病,能控制患者被汙染,減輕了醫護人員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文檔編號A61G12/00GK2316929SQ97229890
公開日1999年5月5日 申請日期1997年12月19日 優先權日1997年12月19日
發明者周淑梅, 劉獻波, 周興元, 李玉強 申請人:周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