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氣密閉混輸方法和接轉站的製作方法
2023-07-12 18:32:31 3
專利名稱:油氣密閉混輸方法和接轉站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石油工業的油氣集輸領域,特別是油氣密閉混輸方法和油氣密閉混輸接轉站。
目前,石油礦場油氣混輸所普遍採用的油氣接轉站,是先將進站的油氣混合物進行加熱分離,分離出的天然氣進乾燥器乾燥後通過氣管線外輸,而原油則進入儲油罐,用輸油泵將儲油罐中的油增壓後進行加熱並經輸油管線輸送到聯合站。如此複雜的輸送系統使基建投資費用高、工期長,一般在半年左右才能建成。另外佔地面積大,管理維修工作量大,不適用海上油氣集輸並存在天然氣和輕質油的損耗。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油氣密閉混輸方法和使用該方法建造的油氣密閉混輸接轉站,簡化油氣密閉混輸工藝流程,縮短建站工期,減少佔地面積和基建投資,簡化維修管理工作,避免油氣損耗,不僅能在陸地應用而且適於海上油氣集輸。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下述方法和接轉站來實現的一種油氣密閉混輸方法油氣混合物首先進入密閉三相分離加熱器,加熱分離後的天然氣進入密閉三相分離加熱器的集氣包,固體顆粒進沉砂管定期排放。原油進增壓輸油泵增壓後進入噴射器,在噴射器內再吸入集氣包中的天然氣與原油重新混合恢復壓力後外輸。
使用上述方法建造的油氣密閉混輸接轉站,包括增壓輸油泵和噴射器。油氣混合物由進入管進入,與密閉三相分離加熱器連接,而密閉三相分離加熱器則與增壓輸油泵和噴射器連接。導氣管將集氣包和噴射器的混合室連接起來,最後處理混合好了的油氣混合物通過外輸管線輸出。
使用本發明的油氣密閉混輸方法和用該方法建造的接轉站,較之目前石油礦場上廣泛採用的油氣接轉站,具有以下優點和效果1、簡化接轉站的油氣輸送系統不需建泵房,不需要儲油大罐,省略天然氣外輸管系;2、佔地面積小、基建投資少、工期短;3、設備簡單、安全可靠,管理方便,維修費用低,不僅適用於陸地,而且適用於淺海油氣外輸;4、油氣密閉輸送可節約能耗、消除油氣損耗。
附圖
為油氣密閉混輸接轉站的示意圖。
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詳述。
參見附圖,該油氣密閉混輸接轉站是用本發明的油氣密閉混輸方法建造而成的。油氣在進站壓力下經進入管(1)進入密閉三相分離加熱器(2)。該三相分離加熱器的上部有集氣包(3),下部有沉砂管(4),導氣管(10)將集氣包(3)和噴射器(7)連接起來。油氣在密閉三相分離加熱器(2)內的加熱爐裡加熱後進行固、液、氣體三相分離,分離出的天然氣少部分用作加熱的燃料,其餘全部進入集氣包(3)。固體顆粒沉積到沉砂管(4)定期排掉。原油在進站壓力下進入增壓輸油泵(5),增壓後的原油經出口管線(6)進入噴射器(7)的噴嘴(8),再進入混合室(9),在其內形成低壓區。密閉三相分離加熱器(2)上部集氣包(3)中的天然氣通過導氣管(10)吸入混合室(9)。在混合室(9)內油氣重新混合後進入噴射器(7)的擴壓管(11)。在擴壓管(11)內油氣混合物恢復壓力並被送入外輸管線。
權利要求
1.一種油氣密閉混輸方法,其特徵在於油氣混合物首先進密閉三相分離加熱器(2),加熱分離後的天然氣進集氣包(3),固體顆粒進沉砂管(4),原油進增壓輸油泵(5)增壓後進入噴射器(7),在噴射器(7)內再吸入集氣包(3)中的天然氣,與原油重新混合恢復壓力後外輸。
2.一種使用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建造的油氣密閉混輸接轉站,包括增壓輸油泵(5)和噴射器(7),其特徵在於進入管(1)與密閉三相分離加熱器(2)連接,密閉三相分離加熱器(2)與增壓輸油泵(5)和噴射器(7)連接,導氣管(10)將集氣包(3)和噴射器(7)的混合室(9)連接起來,最後與外輸管線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油氣密閉混輸接轉站,其特徵在於密閉三相分離加熱器(2)的內部裝有加熱爐,上部有集氣包(3),下部有沉砂管(4)。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石油工業油氣集輸領域的油氣密閉混輸方法和運用該方法建造的油氣密閉混輸接轉站,主要設備包括密閉三相分離加熱器、增壓輸油泵和噴射器。將油氣混合物引入密閉三相分離加熱器內加熱後,進行固、液、氣體三相分離,經增壓輸油泵增壓後進入噴射器,在噴射器內液體和氣體重新混合恢復壓力後外輸。使用本發明方法建造的接轉站,可替代常規的油氣接轉站,系統簡化,不需建泵房和儲油大罐,省略天然氣外輸管線,佔地面積小,基建費用低,建站工期短,管理維修方便。
文檔編號F17D1/00GK1079542SQ9311030
公開日1993年12月15日 申請日期1993年3月6日 優先權日1993年3月6日
發明者何富榮, 姜鳳玫, 張仕富, 閻振田, 李輝, 吳忠敏 申請人:勝利石油管理局東辛採油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