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情況會導致寶寶說話晚(寶寶說話晚可能全)
2023-08-08 04:48:38 2
根據調查,大多數的寶寶第一次說話都說在7-12個月大時,這時的寶寶能說一些單字節,而等到2歲後就可以說一些簡單的句子了。
執筆:楊十一
編輯:楊十一
定稿:歐陽比文
寶寶說話有早有晚,有人說說話越早的孩子越聰明,但其實這完全沒有科學依據。
影響孩子說話有很多因素,像男孩普遍比女孩說話更晚,雙語家庭的寶寶也會更晚開口,但有的時候,寶寶說話晚,完全是父母的「鍋」。
不是寶寶太懶,而是家長「太勤快」
珊珊的女兒今年已經2歲了,但卻還沒有開口說話,這讓珊珊非常苦惱,為此她還特意帶孩子去醫院檢查了一下。
但是醫生告訴她,女兒只是開口晚,並沒有什麼病理的問題。
她向閨蜜抱怨,一定是寶寶太懶了,珊珊的閨蜜卻跟她說:「什麼寶寶太懶,我看就是你太勤快了,什麼東西都給寶寶弄好,寶寶根本沒有鍛鍊說話的機會。」
寶媽回想了一下,發現的確是這樣,這給了她啟發,回去之後她經常提問孩子,果然沒多久孩子就開口說話了,並且很快趕上了同齡小朋友,會說一些簡單的句子了。
寶寶說話晚?可能全「賴」父母
專家表示,只要寶寶聲帶沒有問題,即使說話晚也不用害怕,因為寶寶沒開口說話前也是在默默積累詞彙。但如果超過了3歲就要去醫院檢測,不能盲目等待了。
雖然說話晚並不可怕,但是父母還是希望寶寶能更早說話。但有時候寶寶說話晚,都要「賴」父母們。
1)缺乏和孩子溝通
大家都知道學習語言是需要環境的,但現在的很多家長都非常忙,沒有時間經常陪孩子交流,這就導致寶寶沒有一個好的語言環境。
專家表示,寶寶學習語言的開始正是聽詞,孩子聽過的詞越多,詞彙量就越多,而對於寶寶來說,最常接觸的聽詞可能就從父母口中聽見的詞了。
2019年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一項關於兒童閱讀的調查顯示,如果緊家長每天給孩子念五本書,一直到5歲時,他聽過的詞彙將比其他孩子多140多萬。
2)家長太勤快
另一個說話晚的原因,可能就是因為家長都像珊珊一樣,太過勤快。把寶寶照顧的事無巨細,當寶寶的所有需求都被滿足後,他們自然沒有說話的欲望了。
這個時候家長就要注意,不要馬上滿足孩子的需求,試著讓他們自己提出請求,給他們的時候也可以對他們進行提問,激發寶寶表達的欲望。
3)打擊孩子說話自信
寶寶9個月後,可能出現語言萌牙,這個時候寶寶會咿呀咿呀的說一些聽不懂的「火星文」。
面對寶寶搞笑的「火星文」,一些父母就會嘲笑寶寶。寶寶被打擊後,就會討厭說話,不敢開口。
所以即使寶寶發音不標準也不要打擊孩子,而要鼓勵孩子,給予他們肯定,幫助他們建立對語言的興趣和自信。
學會3勤1懶,寶寶說話快
1)勤在說話
3歲之前是寶寶語言的積累期,對寶寶語言表達非常關鍵。
寶寶5-6個月後,就會有一些情緒的表達,這時他們雖然不會說話,但卻可以發出一些刺耳的尖叫來引起大人的注意。
這個時候起家長就要注意經常與寶寶溝通,儘可能的多和寶寶說話,並且把動作或物品與語言對應上,傳遞出詞語的意思。
另外,當寶寶自己咿呀咿呀的時候,也要及時回應,表現的非常在乎他們說話的樣子。
2)勤在提問
父母還有經常向寶寶提問,通過交流的方式讓寶寶有參與感,鼓勵寶寶說話。尤其是寶寶已經能開口說話後,更要經常「逼」孩子說話。
當寶寶回答後,及時給出回應,並對不正確的表達進行糾正,讓他們逐漸少用疊詞。
在這方面爸爸其實更具有優勢,根據英國科學家研究,在寶寶2-4歲時,經常與父親相處能顯著的提高寶寶的語言表達能力。
3)勤在表揚
陪孩子練說話是一件十分需要耐心的事情,在這個過程中不止我們覺得不耐煩,其實寶寶更不耐煩。
這個時候家長一定要多鼓勵寶寶,增強寶寶的自信心。
4)懶得替寶寶「翻譯」
這一懶就是不替寶寶翻譯,家長和寶寶之間是存在很多默契的,有的時候寶寶一個眼神,家長就知道寶寶想要幹什麼。
但請父母抑制住自己的這種「勤快」,學會變「懶」。給寶寶表達的機會,學會等待和適當的延遲滿足。
糖果媽媽留言板:你家寶寶是幾歲才會說話的呢?
「我是糖果媽媽,一個學習成長型的寶媽,專注孕產和育兒,想要輕鬆養娃別忘了關注,糖果媽媽團隊將為您的育兒之路答疑解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