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離心機的風冷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7-08 10:47:01 2
專利名稱:一種離心機的風冷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離心機的部分結構,具體涉及一種離心機的風冷裝置。
背景技術:
離心機是用於物質分離的科學儀器,屬於實驗室基本設備,廣泛用於生命科學、醫學、化學、環保等領域。離心機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離心機轉子高速旋轉產生的強大的離心力,加快液體中顆粒的沉降速度,把樣品中不同沉降係數和浮力密度的物質分離開,需要利用離心機產生強大的離心力,才能迫使這些微粒克服擴散產生沉降運動。轉子在離心腔內高速旋轉時,轉子與周圍空氣摩擦,發熱,使離心腔壁溫度升高,所以離心機的冷卻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傳統的離心機的風冷裝置冷卻風從上蓋流入,通過冷卻轉子上部後,直接從離心腔上沿流出,這種結構只是冷卻轉子上部,往往造成轉子體上部溫熱,而下部過熱的現象,冷卻效果不佳,由於冷卻氣流直接流出,還會造成機器的噪音比較大。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離心機的風冷裝置,彌補了上述產品中的不足之處。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離心機的風冷裝置,包括離心腔和安裝在離心腔內的轉子,離心腔安裝在安全筒內,轉子底部穿過離心腔和安全筒的底部,安全筒頂部設有上蓋板,上蓋板的中間部位設有蓋板口,離心腔外壁和安全筒內側壁之間設有若干螺旋槽,所有螺旋槽以相同角度向同一方傾斜,安全筒側壁下部設有出風孔,安全筒下面設有風扇。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對轉子上部、下部均冷卻,並且通過冷卻離心腔外壁及下壁的方法,實現轉子的溫度控制,具有更好的冷卻效果;可以在滿足冷卻需要的同時降低噪音,給實驗室一個安靜的環境;由於增加了螺旋槽,機械安全防護更加可靠。
下面根據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一種離心機的風冷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離心腔;2、轉子;3、安全筒;4、上蓋板;5、蓋板口 ;6、螺旋槽;7、出風孔;8、風扇。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一種離心機的風冷裝置,包括離心腔1和安裝在離心腔1內的轉子2,離心腔1安裝在安全筒3內,轉子2底部穿過離心腔1和安全筒 3的底部,安全筒3頂部設有上蓋板4,上蓋板4的中間部位設有蓋板口 5,其特徵在於離
3心腔1外壁和安全筒3內側壁之間設有若干螺旋槽6,所有螺旋槽6以相同角度向同一方傾斜,安全筒3側壁下部設有出風孔7,安全筒3下面設有風扇8。離心機利用轉子2高速旋轉產生的強大的離心力,加快液體中顆粒的沉降速度, 把樣品中不同沉降係數和浮力密度的物質分離開,需要利用離心機產生強大的離心力,才能迫使這些微粒克服擴散產生沉降運動。轉子2在離心腔1內高速旋轉時,轉子2與周圍空氣摩擦,發熱,使離心腔1壁溫度升高。本實用新型是通過離心機上蓋板4中間的蓋板口 5以及轉子2底部使冷空氣進入離心機,冷空氣經過轉子2上、下表面後,由離心腔1上沿流出,通過離心腔1與安全筒3之間的螺旋槽6形成向下的螺旋氣流,冷卻離心腔1外壁,最後由安全筒3底部的出風孔流出,安全筒3下面的風扇8可以冷卻離心腔1底部,並將離心腔1底部的熱帶走。本實用新型對轉子2上部、下部均能達到冷卻效果,並且通過冷卻離心腔1外壁及下壁的方法,實現轉子2的溫度控制,具有更好的冷卻效果;可以在滿足冷卻需要的同時降低噪音,給實驗室一個安靜的環境;由於增加了螺旋槽6,機械安全防護更加可罪。本實用新型不局限於上述最佳實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實用新型的啟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種形式的產品,但不論在其形狀或結構上作任何變化,凡是具有與本申請相同或相近似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1. 一種離心機的風冷裝置,包括安裝在安全筒(3)內的離心腔(1)和安裝在離心腔(1) 內的轉子(2),轉子(2)底部穿過離心腔(1)和安全筒(3)的底部,安全筒(3)頂部設有上蓋板(4),上蓋板(4)的中間部位設有蓋板口(5),其特徵在於離心腔(1)外壁和安全筒(3) 內側壁之間設有若干螺旋槽(6),所有螺旋槽(6)以相同角度向同一方傾斜;安全筒(3)側壁下部設有出風孔(7),安全筒(3)下面設有風扇(8)。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離心機的風冷裝置,包括離心腔和安裝在離心腔內的轉子,離心腔安裝在安全筒內,轉子底部穿過離心腔和安全筒的底部,安全筒頂部設有上蓋板,上蓋板的中間部位設有蓋板口,離心腔外壁和安全筒內壁之間設有若干螺旋槽,螺旋槽為長方形結構,所有螺旋槽以相同角度向同一方傾斜,安全筒側壁下部設有出風孔,安全筒下面設有一個風扇。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具有良好地冷卻效果,可以在滿足冷卻需要的同時降低噪音,給實驗室一個安靜的環境;由於增加了螺旋槽,機械安全防護更加可靠。
文檔編號B04B15/02GK202191968SQ20112032291
公開日2012年4月18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31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31日
發明者楊雲 申請人:大龍興創實驗儀器(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