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子筋的製作方法
2023-07-08 08:09:56 2
專利名稱:梯子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梯子筋。
技術背景 剪力牆結構是現代建築中常用的一種結構,目前由於剪力牆牆體鋼筋只是簡單的由橫向鋼筋與豎向鋼筋的綁紮而成,因此容易受後續工序如模板安裝、混凝土澆築等影響,造成牆體鋼筋偏位及保護層厚度不足等質量缺陷。傳統的施工方法只能通過在澆築混凝土時安裝鋼筋工跟班作業,來對偏位的鋼筋進行糾正,不僅耗時耗工,而且由於施工質量取決於鋼筋跟班作業人員的責任心以及與混凝土澆築工序的配合,因此施工質量不穩定。
發明內容為了解決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梯子筋,它不僅可有效避免剪力牆牆體鋼筋受後續工序影響而產生的偏位現象,確保剪力牆的施工質量,而且施工便捷,可操作性強。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是這樣構成的,一種梯子筋,其特徵在於它包括一對分設於左右兩側且彼此相互平行的主筋和多根垂直固定連接於兩根主筋之間且沿主筋延伸方向依次間隔分布的踏步筋;位於主筋兩端和中部的踏步筋為頂模筋,位於主筋其它部位的踏步筋為骨架筋;各根頂模筋的各個端部與靠近相應端部的主筋之間的距離相同且大於各根骨架筋的相應端部與靠近該相應端部的主筋之間的距離,各根頂模筋的長度=牆體厚度-預留牆體膨脹值。所述預留牆體膨脹值優選為2_。為了方便梯子筋與剪力牆牆體鋼筋之間的綁紮固定,當所述梯子筋的主筋沿牆體待澆築空腔的長度延伸方向水平架設時,相鄰兩根踏步筋之間的距離=豎置於牆體待澆築空腔內且沿牆體待澆築空腔的長度延伸方向彼此相鄰的兩根豎向鋼筋之間的距離;當所述梯子筋的主筋沿牆體待澆築空腔的高度延伸方向豎直架設時,相鄰兩根踏步筋之間的距離=水平橫向設置於牆體待澆築空腔內且沿牆體待澆築空腔的高度延伸方向彼此相鄰的兩根水平鋼筋之間的距離。為了有效控制牆體保護層厚度,兩根主筋之間的距離=牆體厚度-牆體保護層厚度-主筋的直徑x2。本實用新型上述技術方案的工作原理說明如下施工時,可將梯子筋沿牆體待澆築空腔的長度延伸方向水平架設或者沿牆體待澆築空腔的高度延伸方向豎直架設,使梯子筋的主筋與踏步筋的交錯連接位置與豎向鋼筋或水平鋼筋之間進行綁紮固定,形成穩定的鋼筋支撐結構,防止澆築過程產生的偏移,通過頂模棍的端部對模板的頂靠定位可確保澆築的牆體厚度。較之現有技術而言,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牢固性強,不僅可有效避免剪力牆牆體鋼筋受後續工序影響而產生的偏位現象,確保剪力牆的施工質量,而且施工便捷,可操作性強。
圖I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梯子筋的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I的使用狀態示意圖,圖中梯子筋的主筋沿牆體待澆築空腔的長度延伸方向水平架設,圖中僅畫出了一兩個綁紮處,其餘相應交錯連接地方也要進行相應的綁紮固定。圖中標號說明1、主筋,2、頂模筋,3、骨架筋,4、豎向鋼筋,5、綁紮處。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內容進行詳細說明 如圖I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梯子筋的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其特徵在於它包括一對分設於左右兩側且彼此相互平行的主筋I和多根垂直固定連接於兩根主筋I之間且沿主筋I延伸方向依次間隔分布的踏步筋;位於主筋I兩端和中部的踏步筋為頂模筋2,位於主筋I其它部位的踏步筋為骨架筋3 ;各根頂模筋2的各個端部與靠近相應端部的主筋I之間的距離相同且大於各根骨架筋3的相應端部與靠近該相應端部的主筋I之間的距離,各根頂模筋2的長度=牆體厚度-預留牆體膨脹值。所述預留牆體膨脹值為2mm。當所述梯子筋的主筋I沿牆體待澆築空腔的長度延伸方向水平架設時,相鄰兩根踏步筋之間的距離=豎置於牆體待澆築空腔內且沿牆體待澆築空腔的長度延伸方向彼此相鄰的兩根豎向鋼筋4之間的距離;當所述梯子筋的主筋I沿牆體待澆築空腔的高度延伸方向豎直架設時,相鄰兩根踏步筋之間的距離=水平橫向設置於牆體待澆築空腔內且沿牆體待澆築空腔的高度延伸方向彼此相鄰的兩根水平鋼筋之間的距離。兩根主筋I之間的距離=牆體厚度-牆體保護層厚度-主筋I的直徑x2。兩根主筋I端部露出最邊緣的頂模筋2的長度可相同或不同,當梯子筋水平放置時,兩根主筋I露出的長度可相同;當梯子筋豎向放置時,梯子筋可替代剪力牆豎向鋼筋,此時,按照施工規範,為了使對接頭錯開,兩根主筋I露出的長度可不同。
權利要求1.一種梯子筋,其特徵在於它包括一對分設於左右兩側且彼此相互平行的主筋(I)和多根垂直固定連接於兩根主筋(I)之間且沿主筋(I)延伸方向依次間隔分布的踏步筋;位於主筋(I)兩端和中部的踏步筋為頂模筋(2),位於主筋(I)其它部位的踏步筋為骨架筋(3);各根頂模筋⑵的各個端部與靠近相應端部的主筋⑴之間的距離相同且大於各根骨架筋⑶的相應端部與靠近該相應端部的主筋⑴之間的距離,各根頂模筋⑵的長度=牆體厚度-預留牆體膨脹值。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梯子筋,其特徵在於所述預留牆體膨脹值為2mm。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梯子筋,其特徵在於兩根主筋(I)的至少某一端端部與最靠近該端部的頂模筋(2)之間的距離不同。
4.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梯子筋,其特徵在於當所述梯子筋的主筋(I)沿牆體待澆築空腔的長度延伸方向水平架設時,相鄰兩根踏步筋之間的距離=豎置於牆體待澆築空腔內且沿牆體待澆築空腔的長度延伸方向彼此相鄰的兩根豎向鋼筋(4)之間的距離;當所述梯子筋的主筋(I)沿牆體待澆築空腔的高度延伸方向豎直架設時,相鄰兩根踏步筋之間的距離=水平橫向設置於牆體待澆築空腔內且沿牆體待澆築空腔的高度延伸方向彼此相鄰的兩根水平鋼筋之間的距離。
5.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梯子筋,其特徵在於兩根主筋(I)之間的距離=牆體厚度-牆體保護層厚度-主筋(I)的直徑x2。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梯子筋,其特徵在於它包括一對分設於左右兩側且彼此相互平行的主筋和多根垂直固定連接於兩根主筋之間且沿主筋延伸方向依次間隔分布的踏步筋;位於主筋兩端和中部的踏步筋為頂模筋,位於主筋其它部位的踏步筋為骨架筋;各根頂模筋的各個端部與靠近相應端部的主筋之間的距離相同且大於各根骨架筋的相應端部與靠近該相應端部的主筋之間的距離,各根頂模筋的長度=牆體厚度-預留牆體膨脹值。本實用新型不僅可有效避免剪力牆牆體鋼筋受後續工序影響而產生的偏位現象,確保剪力牆的施工質量,而且施工便捷,可操作性強。
文檔編號E04C5/01GK202380642SQ20112056257
公開日2012年8月15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29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29日
發明者陳霞 申請人:中建七局第三建築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