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軸退繞織軸卷繞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7-08 16:50:46 5

本實用新型涉及紡織漿紗生產設備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經軸退繞織軸卷繞裝置。
背景技術:
漿紗機是從事紡織機械設計、製造用到的。在紡織領域,漿紗是織布的準備工序,目前為了保證漿紗質量,在生產過程中至少需要一名前車工人和一名後車工人,有些車間甚至需要更多的工人。在生產過程中,前車工人和後車工人分別巡視漿紗機機前和機後區域,以便於及時發現生產工序中的質量問題並處理,上述的漿紗過程中較費人力和時間。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以根據需求調整轉動速度,防止紗線拉斷或積壓的經軸退繞織軸卷繞裝置。
實現本實用新型目的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經軸退繞織軸卷繞裝置,具有依次設置的放卷輥、牽引輥組、角度輥和收卷輥;所述牽引輥組與牽引電機相連,且牽引輥組的下方設有輸出端連接至主控制系統的速度檢測器;所述牽引電機通過牽引變頻器連接至主控制系統的給定速度輸出端;所述收卷輥通過減速機連接至收卷電機;所述收卷電機連接至收卷變頻器的輸出端;所述收卷變頻器的輸入端通過校制卡連接至主控制系統的給定張力輸出端。
上述技術方案所述主控制系統包括依次連接的卷徑計算模塊、卷徑補償模塊、比較器和PI調節器;所述主控制系統的給定速度輸出端與卷徑計算模塊的輸入端相連,主控制系統的給定張力輸出端接比較器的輸入端。
上述技術方案所述牽引變頻器和牽引電機之間連接有編碼器。
上述技術方案所述編碼器的反饋信號輸出端接PI調節器的輸入端。
上述技術方案所述牽引變頻器和校制卡通過CANopen線連接。
上述技術方案所述牽引輥組包括牽引輥、上壓紗輥和下壓紗輥;所述上壓紗輥與牽引輥的左上端外切;所述下壓紗輥與牽引輥的右下端外切,且下壓紗輥的上端部與角度輥的上端部持平。
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後,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積極的效果:
(1)本實用新型可以根據需求調整轉動速度,防止紗線拉斷或積壓。
(2)本實用新型通過主控制系統根據速度給定、當前實際轉速、最小卷徑進行卷徑計算後進行卷徑補償,然後輸送給比較器與給定張力比較後輸出至PI調節器,根據編碼器的反饋,輸出實際轉速。
附圖說明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內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據具體實施例並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其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主控制系統的控制原理圖;
附圖中標號為:放卷輥1、牽引輥組2、角度輥3、收卷輥4、牽引電機5、主控制系統6、速度檢測器7、牽引變頻器8、減速機9、收卷電機10、收卷變頻器11、校制卡12、卷徑計算模塊13、卷徑補償模塊14、比較器15、PI調節器16、編碼器17、CANopen線18、牽引輥19、上壓紗輥20、下壓紗輥21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見圖1和圖2,本實用新型具有依次設置的放卷輥1、牽引輥組2、角度輥3和收卷輥4;牽引輥組2與牽引電機5相連,且牽引輥組2的下方設有輸出端連接至主控制系統6的速度檢測器7;牽引電機5通過牽引變頻器8連接至主控制系統6的給定速度輸出端;收卷輥4通過減速機9連接至收卷電機10;收卷電機10連接至收卷變頻器11的輸出端;收卷變頻器11的輸入端通過校制卡12連接至主控制系統6的給定張力輸出端。
主控制系統6包括依次連接的卷徑計算模塊13、卷徑補償模塊14、比較器15和PI調節器16;主控制系統6的給定速度輸出端與卷徑計算模塊13的輸入端相連,主控制系統6的給定張力輸出端接比較器15的輸入端。
牽引變頻器8和牽引電機5之間連接有編碼器17。
編碼器17的反饋信號輸出端接PI調節器16的輸入端。
牽引變頻器8和校制卡12通過CANopen線18連接。
牽引輥組2包括牽引輥19、上壓紗輥20和下壓紗輥21;上壓紗輥20與牽引輥19的左上端外切;下壓紗輥21與牽引輥19的右下端外切,且下壓紗輥21的上端部與角度輥3的上端部持平。
以上所述的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進行了進一步詳細說明,所應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而已,並不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