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四川馬爾康市旅遊主要景點(盤點四川馬爾康市旅遊主要景點)
2023-07-08 16:06:53
#頭條創作挑戰賽#馬爾康,藏語意為「火苗旺盛的地方」,引申為「興旺發達之地」。馬爾康市,是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管轄的縣級市,亦是該州首府。馬爾康市位於青藏高原南緣、四川盆地西北部,北靠阿壩、紅原大草原,南與臥龍大熊貓自然保護區、小金四姑娘山緊鄰,距離省會成都365公裡。全市幅員面積6633平方公裡。綺麗的高山峽谷風光,既具有雪山的巍峨峻美,又有河谷春的花豔、夏的濃鬱、秋的多彩、冬的粗獷。杜鵑、紅葉、懸冰、流珠、把馬爾康的春、夏、秋、冬描繪得斑斕豔麗,聖洞、城堡、古巖畫、土司官寨把馬爾康神奇的故事演繹得悠遠神秘,奇石、奇樹、巖泉、飛瀑更為馬爾康平添無限魅力。
一、《阿壩卓克基土司官寨》
卓克基土司官寨,位於距馬爾康縣城7公裡的卓克基鎮西索村。寨始建於1718年清朝康熙年間,為四層碉房,1936年毀於大火,1938年-1940年,土司索觀贏組織人力進行重建。卓克基土司官寨,官寨依山而建,坐北朝南,被國際友人讚譽為"東方建築史上的一顆明珠"。1935年7月,毛澤東同志及中央機關長徵途中曾在官寨住宿一周。卓克基土司官寨有著重要的歷史文化以及豐富的旅遊資源。在交通不發達的歲月,這裡是嘉絨藏區東去汶川進入內地的必經之路,北面經草地可走甘青兩省,南經小金可至雅安、西昌,西經金川、丹巴可到甘孜、西藏。被稱為扼控川西北高原山地交通的鎖鑰。
整個建築由四組碉樓組合而成封閉式的四合院,院內中心部分為天井,單層面積達1500平方米。正面南樓為一樓一底建築,其底層由大門入內,系門廳;二層為漢式"會客廳"亦稱"外賓廳",為土司接待漢族官商客旅的專門場所,頂為平頂,如今天的陽臺,用於沐浴陽光,觀賞景色,或向隔河仰視的西索村差人發號施令。官寨正對面的北樓為四樓一底,一、二、三層為庫房、客房、茶房等,四、五層正中為大經堂,兩側則對稱排列著黃教、本教等藏傳佛教各大教派的經堂;四層經堂牆外有懸挑出牆外的木質轉經迴廊,廊內安置有一列牛皮包裹的木質經筒。
官寨左右兩面的西樓、東樓分別為三樓一底、四樓一底建築,是土司及家眷的住房、書房、廚房、庫房及當班大管家、小管家、雜役的住房;西樓、東樓左邊分別有階梯式木樓梯直通頂層,各樓房靠天井處又有一周木質迴廊作為同層各樓道間往來的通道。在官寨左面聳立著一座與西樓連通的四角形的碉樓,初建時共9層28米,現僅存6層、餘高20米,形態穩健,氣勢軒昂,不僅是土司及家人在緊危情況儲藏珍貴物資及藏身的防禦性建築,同時亦是土司至高無上的權力、地位和財富的象徵。
二、《直波碉群》
松崗直波八角古碉群景區位於馬爾康縣城17公裡的松崗鄉直波村。藏語意為"峽谷口上的官寨",建於清乾隆年間,為松崗土司建。雖為碉群,實有三碉,碉為石木結構,八角,整體由下向上漸內收呈臺錐形。其中一座高29米,一座高41米,另一碉已殘,其外型均呈八角形,內呈圓形,整體由下往上漸內收成錐體形。材料由石塊和泥砌牆,內用木質樓梯上下,南碉內徑8米,外部每角兩側邊長2.05米,牆厚0.95米;碉高29米,共7層。第一層底部西牆中部開一門,高1.80米,寬0.90米;第四層東牆中部及第五層南牆上各開一道小門,高1.40米,寬0.80米。東南牆上每層均開有1-2個豎長方形燎望孔。西北牆上每層開一個燎望孔,高0.30米,寬0.10米。其於各層無燎望孔。
北碉內部直徑8.50米,外部每角兩側邊長2.15米,牆厚0.90米,通高24.70米,碉共6層,第2-4層東南西牆上各開一門,大小分別與南碉東牆上的底門,第4層門基本相同。碉的東西南牆上第3-5層各開有1個豎方形瞭望孔,在碉的東北、西北牆的1-2層各開有1個邊長0.20米的方形燎望孔,第一層北牆及第三層北牆亦各開有1個方形燎望孔。嘉絨地區有"千碉之鄉"的美譽。
碉樓只有一個出入口,一般離地約在2米5以上,平時有梯上下;戰時,人入碉內,梯樓走,整個碉樓就猶如銅牆鐵壁一般,真可謂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碉內有木板、樹枝搭成的樓層,每層都有箭口,僚望窗口。據傳碉底有地下通道,用以容納老弱病殘者;為防敵人久圍不攻,碉內藏有大批糧食,並且還有暗溝引水入碉;而年青力壯者則在碉內與外敵作戰。
三、《梭磨河峽谷》
"梭磨"藏語含義為"崗哨多",又有"帝王之梳篦"之意,因梭磨土司官寨得名。美麗修長的梭磨河峽谷,梭磨河峽谷自鷓鴣山腳刷馬路口至馬爾康縣白灣鄉熱足止,全長91公裡,垂直高差890米。梭磨河發育於紅原縣查真梁子南麓。兩岸石壁峻峭,植被豐茂。梭磨河水浩浩蕩蕩,從谷底奔流而過,猶如鷓鴣山山神手中舞動的彩帶,把眾多的美景串聯在一起起,景色宜人,美不勝收。梭磨河大峽谷有三大著名景觀:一是杜鵑如霞,二是秋林如屏,三是懸冰流珠。"春來採花,夏鋪綠,秋染紅葉,冬冰雪"是對梭磨河大峽谷四季風光最好的概括。
四、《大藏寺》
大藏寺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馬爾康縣大藏鄉春口村,經大郎足溝至沙爾宗鄉的林場公路54公裡處以西一側。屬於大藏鄉春口村一居民組,海拔3530米,西南與沙爾宗鄉和馬爾康鎮本真接壤,北界紅原縣四寨鄉。大藏寺位於馬爾康縣城正北,距成都市約500公裡,位於海拔三千米以上的深山中。大藏寺的全名是甘丹大藏恆周林(Gadan Dhe-Tsang Lhundrup Ling),即"兜率信滿任運成就洲"之意。"大藏"是藏文中"圓滿的信心"的意思。大藏寺亦被譯作"答倉寺"、"大澤寺"等。由於其悠久的寺史及規模,大藏寺被尊稱為「札倉第二」。
寺廟四周是一千多米用作轉經的走廊。周圍是面積開闊的高山草甸,植被豐富。在藍天的映襯下,與周圍的雪山、森林相映生輝。可在草甸上滑草、騎馬,傾聽寺廟鐘聲、觀雪山日出,是宗教探迷、娛樂探險的好地方。大藏寺所在地,山形如一頭巨象,寺院建在象的頸部。此外,附近山勢如同環繞中央,自然形成一座十三尊大威德金剛壇城之排列。在寺院中心可遠眺東、南、西、北各有一峰,是壇城的四方護法。
五、《甲扎爾甲山洞窟壁畫》
甲扎爾甲山洞窟壁畫位於麥若扎拉石窟寺,在馬爾康白灣鄉甲扎爾甲山南坡山腰,距河床垂直距離高約300米處一天然洞穴內,該石窟相傳為唐代藏傳佛教「七覺士」之一、藏族著名譯師麥若扎拉修行的地方,被當地群眾稱為「麥若扎拉洞」。石窟寺座北向南,外大內小,深23.59米,高7.88米,最寬處3.29米。洞內人工砌築石牆將其分隔為前、中、後三室。中及後室在塗抹黃泥的東壁用礦物顏料彩繪大量壁畫(中室及後室只有東壁繪畫),畫面長18.3米,最高處達5米,總面積約70平方米,內容以各式佛像為主。外間泥塑大小佛塔兩座,其中大塔高3.2米,長1.85米,寬1.76米,塔座、塔身均彩繪各式菩薩像和-神。除此外,洞口外的西側巖石上還繪有若干大小佛像。初步判斷壁畫為清代早期繪製。
六、《阿壩州博物館》
阿壩州博物館是一座綜合性博物館,是重點展示、宣傳阿壩州獨特自然、悠久歷史、深厚文化、輝煌成就的平臺和對外交流的窗口,也是向廣大公眾和青少年傳播愛國主義精神、普及社會科學知識的重要基地。館舍坐落在馬爾康市城區馬江街183號,佔地面積約30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20000平方米,是一座地下一層地面六層,造型獨特功能齊備的綜合體。
阿壩州博物館作為全州歷史文化的集中積澱之所,其《遠古文明 源遠流長——阿壩州通史展》和《民族走廊 美麗家園——阿壩州民族文化展》兩個基本陳列,匯集了阿壩州上下五千年縱橫八萬多平方公裡的文明演進脈絡,以讓歷史說話讓文物說話的方式,生動展示了混沌初開的遠古文明,歷史長河中各族先民在不斷的融合、熔煉、溶匯中,走出的傳播文化的「千秋絲路」,紅軍豪邁的「民族解放之路」,民族團結的「和諧之路」,改革開放的「發展之路」,災後重建的「生命之路」,弘揚了先輩為我們留下的榮辱與共的「民族魂」,艱苦奮鬥的「紅軍魂」,自力更生的「阿壩魂」等寶貴精神財富,以此傳承祖先的成就和光榮、增強民族自尊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