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框模板的製作方法
2023-07-16 11:36:46 1
專利名稱:半框模板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砼板牆和砼柱的模板,尤其涉及一種以木夾板配角鋼拼成的半框模板。
背景技術:
隨著建築工程的質量提高,傳統的小鋼模由於拼縫較多,拼裝耗時,易爆模,而鋼大模又存在份量重,成本高的缺點,在施工中,已越來越多的被木模所代替,但木夾板在施工中,需要大量的木方做豎向圍檁,且木板的損耗較大,且使用普通木模向上翻轉時無法按施工部位進行堆放,再次使用時容易造成混亂的狀況,使木夾板的浪費、損壞變得不可避免。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份量輕,拼裝簡便,耗損少,變形小的半框模板。
本實用新型的半框模板是以木夾板作為面板,面板對應兩邊採用角鋼作為邊框(其餘兩邊不用邊框,既可減輕模板自重,又可減少模板變形),角鋼與面板上下錯開10~15mm,並設置插銷以利模板上下拼接,面板上部設有若干塊角鐵,作為掛豎向方鋼的方鋼擱置點。
半框模板是一新型的鋼木組合模板,採用半框,半框模板由於整體性較好,剛度較大,整體變形較小,避免了全框的翹裂變形,解決了模板的變形問題,木板可正反翻轉,損壞木板邊切除後可重新使用,角鋼骨架和方鋼圍檁可重複利用。提高了木材的生產利用率,具有份量輕,拼裝簡便,耗損少,成本低的優點。另外,採用半框模板標準化作業後,可大大提高模板製作的工效,把原來在樓層操作面上的模板製作的零散工作量,改為在地面木工棚裡進行,增加了生產作業的安全係數,減少了噪音和粉塵汙染,而且騰出了施工操作面進行模板拼裝,節約了模板製作的大量時間,提高了勞動生產率。
圖1為本實用新型半框模板一個具體實施例的主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半框模板採用木夾板作為面板1,在面板1的左右兩側分別設有等邊角鋼2,角鋼2的邊與面板1的邊平齊,所述角鋼2的長度與面板1的長度相等,且兩邊角鋼上下與木板錯開10~15mm,在角鋼2的上下兩端均設有兩個螺帽21。在面板1的上部水平並列排列4個方鋼擱置點3,這樣可將兩根方鋼掛在所述的四個方鋼擱置點3上,以增加模板豎向整體剛度,在面板中間還設有4個對拉螺栓孔4,其內可穿過對拉螺絲以固定模板。
製作標準板時,先沿長度方向鋸為三段,安裝角鋼時用平肩螺栓,當模板上下拼接時,4個螺帽21內插進插銷,使上下角鋼連成整體,當模板橫向拼接時採用「U」形卡。
當然,本實用新型並不局限於上述特定的實施例,如,所述的面板可採用竹製夾板,所述的角鋼也可設置在面板的上下兩側;所述的方鋼擱置點的數量、設置位置及排列方式均可根據需要設定;所述的對拉螺絲的數量、設置位置及排列方式也均可根據需要設定;所述的角鋼並不局限於採用等邊角鋼,如可在砼陽角處採用長角鋼和等邊角鋼拼接。凡本領域內技術人員所熟知的、顯而易見的變換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半框模板,包括面板(1),其特徵在於,所述面板(1)的對應兩邊設有角鋼(2),該角鋼(2)的上下兩端均設有至少一個螺帽(21),所述面板上設有若干個方鋼擱置點(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半框模板,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面板上還設有若干個對拉螺栓孔(4)。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半框模板,其特徵在於,所述角鋼(2)設置於面板(1)的長邊側。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半框模板,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角鋼(2)設置於面板(1)的短邊側。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半框模板,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角鋼(2)的邊與面板(1)的邊平齊,所述角鋼(2)的長度與面板(1)的長度相等,且兩邊角鋼均上下與木板錯開10~15mm。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半框模板,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角鋼(2)為等邊角鋼。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半框模板,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方鋼擱置點(3)為等邊角鋼。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半框模板,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角鋼(2)的上下兩端均設有兩個螺帽(21)。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半框模板,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方鋼擱置點(3)為4個,且水平並列排列於面板(1)的上部。
10.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半框模板,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對拉螺栓孔(4)為4個,且設置於面板中間。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半框模板,包括面板(1),所述面板(1)的對應兩邊設有角鋼(2),該角鋼(2)的上下兩端均設有至少一個螺帽(21),所述面板上設有若干個方鋼擱置點(3)。半框模板由於整體性較好,剛度較大,整體變形較小,避免了全框的翹裂變形,解決了模板的變形問題,木板可正反翻轉,損壞木板邊切除後可重新使用,角鋼骨架和方鋼圍檁可重複利用。提高了木材的生產利用率,具有份量輕,拼裝簡便,耗損少,成本低的優點。另外,採用半框模板標準化作業後,可大大提高模板製作的工效,可騰出了施工操作面進行模板拼裝,節約了模板製作的大量時間,提高了勞動生產率。
文檔編號E04G9/02GK2617858SQ0323067
公開日2004年5月26日 申請日期2003年4月24日 優先權日2003年4月24日
發明者陳永康, 黎敏英, 周軍, 尤雪春, 姚吉平 申請人:上海市第七建築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