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騰磕cp(CP粉腦補過度沈騰妻子被)
2023-07-17 00:41:58 2
最近,許知遠上了吐槽大會。他講了一個段子:總聽到別人炒「雪國CP」(李雪琴和王建國),還以為CP(組合,伴侶)是一種期貨。
沈騰與馬麗。圖源網絡。
在他的字典裡,「雪國」從來都只是川端康成的小說。
許知遠接著說,CP其實和期貨有一點相似,它是「未兌現的愛情」。
這話說得很聰明,但是很多明星的粉絲可能並不這麼看。因為入戲太深而攻擊其中一方的伴侶,娛樂圈不少星都曾見識過CP粉的威力。
這次,輪到了沈騰和馬麗,直接受害者則是沈騰的妻子王琦。
沈騰與妻子王琦錄製綜藝節目截圖。
隨著《你好,李煥英》的大熱,沈騰成為國內票房最高的演員,他獲得了「200億票房先生」的殊榮。與其同時,很多人再次懷念起了沈騰和馬麗的組合。
一些粉絲認為,無論工作還是生活,沈騰和馬麗都是「很好的一對兒」。為此,他們「攻陷」了沈騰妻子王琦的微博評論區,要求王琦和沈騰分開,讓他和馬麗在一起。
部分粉絲在沈騰妻子微博下留言要求二人分開。
這樣的「捆綁」其實存在已久。「攻佔」沈騰妻子的微博,只是其中的一次。
社交媒體時代,粉絲擁有了「介入」偶像生活的能力
從春晚小品到《夏洛特煩惱》,沈騰和馬麗確實是一對黃金搭檔,正因如此,他們成了一對深入人心的CP。
但是,一些粉絲並不滿足於他們在影視劇裡的互動,而是在各路社交平臺開「分析貼」、看「圖」說話,腦補各類兩人因戲生情卻因為王琦的介入被棒打鴛鴦的情節,並對此樂此不疲。
現實中,這類CP粉腦補過度,給當事人造成困擾,甚至引得明星本人親自下場闢謠、撇清、「求放過」的事件並不少見,但是,令人困惑的是一些粉絲依舊不依不撓。
演員炒作緋聞,是娛樂圈的傳統套路之一,幾乎所有影片都會涉及愛情戲,有些演員也真的會從假到真,把感情延伸到現實中。這種混沌性引人好奇,在影片的宣傳中,談論愛情能夠很好地吸引關注。
但是,在傳統的影視宣傳中,那條界限仍然是清楚的。觀眾只是信息的接收者,粉絲對明星的私生活只能好奇和想像,無法介入,也沒有介入的渠道。有些瘋狂的粉絲會選擇在機場等地守候、獻花,但是大體上明星和粉絲仍然是區隔的。
沈騰與馬麗曾多次在春晚小品及電視劇電影中搭檔。
到了社交媒體時代,這一關係發生巨變。幾乎每一個明星都會開社交媒體,在上面和粉絲互動。這不僅是「親民」,也是新的娛樂生產模式。明星和製作方可以藉此觀測受眾喜歡什麼,觀眾不再是完全被動、沉默、接受的一方,他們開始「介入」,先是用自己的審美偏好影響劇情和投資——介入到明星私生活,也是早晚的事。
粉絲和偶像的關係越來越緊密,「緊緊綁在一起」,事實上構成了一種奇怪的「親密共生關係」。在這種畸形的互動中,粉絲不但在塑造自己的偶像,也在重塑自己。
《你好,李煥英》的成功,讓很多粉絲在網上喊張小斐「媽媽」,他們還到網上去攻擊以前「得罪」過張小斐的人,演員袁姍姍不得不為此道歉。
袁姍姍發文向張小斐道歉。
最終,這種新的互動形式,顛倒了粉絲和偶像的關係。單個的粉絲當然弱小,但是作為整體的「粉絲」,其力量要遠遠超過明星本人。
明星變得越來越謙恭,不得不按照某個「人設」生活和處事。對粉絲的無理要求,很多明星都只能「求放過」,很少斥責,更不用說採取行動捍衛自己的權利了。
CP粉幹涉明星私生活,是種病態的情感投射
當然,在情感投射中,CP粉是最嚴重的。他們在偶像的「戀情」(哪怕只是影視作品中演的愛情)身上過多寄託著自己的情感。
偶像的一舉一動,不僅關乎他們每天的心情,也影響到他們的幸福,仿佛自己也在戀愛一樣。現實中,很多人感情不順,或者由於工作繁忙無法戀愛,潛移默化中,就把偶像的生活當成了「另一個自我」。
關起門來幻想一下無可厚非,但是毫無疑問,過度的情感投射,甚至到了影響明星私生活的地步,就是一種心理病態。
十幾年前,有一個叫楊麗娟的女孩,狂熱喜歡劉德華,為此她不上學、不工作、不交朋友。為了見劉德華一面,她的人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和今天那些到沈騰妻子微博下面「騷擾」的人一樣,這些粉絲在追星的過程中,因為太過入戲,混淆了真實和虛擬,逾越了界限,最終影響到了現實生活。
粉絲對明星私生活的關注當然是一種權利,明星作為公眾人物,可能也要讓渡一點隱私,但是,明星終究是一個獨立的個人,粉絲的「介入「發展到「騷擾」,就不僅是關注,而是涉及違法了。
目前還看不到這種局面得到改善的跡象,新的娛樂工作生產機制,不管是真人秀還是網劇,都在鼓勵這種粉絲和偶像的互動。
但是無論如何,人們都應該堅守住最後一道防線。「粉圈」至少應該形成一種共識,那就是在與明星的互動中,除了喜歡和愛,更應該有尊重和不越界。
這道線,不該輕易「破防」。
□張豐(媒體人)
編輯:陳靜 實習生:施可兒 校對:吳興發
來源:新京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