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鹹鴨蛋的熱量有多少(兩顆鹹鴨蛋打下一座城市)
2023-07-14 09:48:46 5
可能很多人很容易陷入一個歷史的「誤區」,就是把「辛亥革命」和「武昌起義」混淆,其實這兩者還是有差別的,「辛亥革命」的包含範圍其實比「武昌起義」大很多。它指的是公元1911年(農曆辛亥年,清宣統三年)全國性的反對清王朝,推翻抵制的革命,自1911年10月10日(農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義爆發開始,至1912年清宣統帝下詔退位為止。
所以說辛亥革命不僅僅包括「武昌起義」(當然武昌起義因為是發端,所以意義更重大,通常稱「武昌首義」),還包括很多其它起義,有些打得很激烈(主要是有旗人駐紮的地方),有的則有些喜劇色彩。
而最有喜劇色彩的嘛,莫過於「蕪湖起義」了——起義軍打下蕪湖用的不是一般的武器,而是,兩顆鹹鴨蛋。
???這是什麼操作。
這裡說說蕪湖,蕪湖在20世紀初是安徽地區反清革命運動的中心,曾是安徽革命的輿論中心和革命黨人的大本營。不過1906-1907年,蕪湖的革命勢力受到清政府的打擊,所以活動一度沉寂。
但是革命黨畢竟在蕪湖經營了很多年,所以還是有很大的影響力的,1910年開始,蕪湖的革命黨開始聯繫駐蕪湖軍隊起義反正,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後,蕪湖的革命黨人更是加緊活動。
清廷在蕪湖的統治者自然不可能沒有覺察,但此時全國局勢都是一片大亂,他們也是渾渾噩噩,當時為清廷在蕪的最高長官是徽寧池太廣兵備道兼蕪湖關監督趙上達,他接到安徽巡撫朱家寶的電令,立刻召集一堆蝦兵蟹將(蕪採營參將兼皖南巡防營統領李葆舲、蕪湖縣令朱繡封、巡警總辦丁幼蘭、商會會長湯善福與地方士紳鮑筱琴、王芝圃)開會,組織了一個團防。
這不過這個時候全國都在革命,人心惶惶,靠這麼一支烏合之眾有鬼用啊。他們根本不敢幹涉革命派的活動,每天緊閉營房自保,但革命黨可沒閒著,上海、武漢、合肥等地的同盟會組織分別派人來到蕪湖,到了最後,連這些官員也成了革命派拉攏的對象。
不過嘛,當時舊時代的官員總有個毛病:爭權奪勢,當時已經說好了革命黨和駐軍一起起義,但後來卻分成了兩派,革命黨人吳振黃先行宣布起義,而新軍長官李葆舲本來還在猶豫,一看革命黨人搶先,慌了手腳,立刻也宣布「蕪湖光復」。
兩股勢力就這麼僵持了,但僵局是怎麼打破的呢?
這說起來有點搞笑,革命黨志士拿著兩個用紙包著的鹹鴨蛋,大搖大擺衝進衙門,說自己手裡的是炸彈,奉孫文的命接管蕪湖,數千蕪湖新軍就投降了。
當天衙門就懸掛著上寫「光復大漢」四個大字的白旗。
作者:雲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