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次酸鉀及其生產工藝和用途的製作方法
2023-07-14 11:54:46 1
專利名稱:甘草次酸鉀及其生產工藝和用途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甘草次酸鉀及其生產工藝和用途。
甘草次酸具有抗炎、抗潰瘍、抗過敏、抗病毒、降血脂、鎮咳、平喘等作用。1937年W.Voss和P.Kiiein等第一次合成甘草次酸衍生物——甘草次酸單鉀和單銨,均顯示較強的抗炎活性,並且不良反應較少,但未見有甘草次酸鉀的生產工藝及其應用的報導。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拓展甘草次酸衍生物,提供一種具有實用性,適於工業化生產的甘草次酸鉀及其生產工藝和用途。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採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甘草次酸鉀,分子式為C30H45O4K,分子量為508,結構式為 一種甘草次酸鉀的生產工藝,具體是甘草酸經水解生成甘草次酸,將甘草次酸與氫氧化鉀反應而生成甘草次酸鉀,反應方程式為
一種甘草次酸鉀的用途,主要應用於降血脂。
本發明的效果和特點如下1.生成新的物質,拓展了甘草次酸衍生物,使其有新的用途。
2.工藝實用性強,適於工業化大規模生產。
3.降血脂效果明顯,使用很方便。曾用甘草次酸鈉進行120例臨床試驗,有效率達90%以上。因鈉鹽存在鈉滯留現象,故本發明使用鉀鹽。
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敘述。
實施例一該甘草次酸鉀,分子式為C30H45O4K,分子量為508,結構式為 該甘草次酸鉀的生產工藝,具體是甘草酸經水解生成甘草次酸,將甘草次酸與氫氧化鉀反應而生成甘草次酸鉀,反應方程式為
依據以上反應的具體工藝實例為取甘草酸粗酸(含酸65%)100g,加水720ml,濃鹽酸80ml,在油浴中加熱反應,升溫至120℃,反應6小時,取下冷至室溫,過濾,洗滌至無氯,取出沉澱物烘乾,研碎幹品後加入滲漉器中,加入氯仿400ml,加熱進行滲漉,至流出的氯仿無色,蒸餾回收氯仿,蒸乾後再烘乾,加入乙醇(95%)300ml,加熱溶解,用活性炭50g,脫色,過濾,用乙醇洗滌。把脫色後的乙醇液加熱至微沸,加入等體積的沸蒸餾水,放置,冷卻後過濾,洗滌乾淨,取出沉澱烘乾,得16.7g,把16.7g沉澱加入200ml乙醇,溶解後加入2g氫氧化鉀的乙醇溶液,攪拌反應後,蒸餾回收乙醇,蒸乾後再在70℃下烘乾,取出烘乾物,粉碎後過100目篩,得產品18g。
實施例二取甘草酸粗酸(含酸75%)100g,加水720ml,濃鹽酸80ml,在油浴中加熱反應,升溫至100℃,反應6小時,取下冷至室溫,過濾,洗滌至無氯,取出沉澱物烘乾,研碎幹品後加入滲漉器中,加入氯仿400ml,加熱進行滲漉,至流出的氯仿無色,蒸餾回收氯仿,蒸乾後再烘乾,加入乙醇(95%)300ml,加熱溶解,用活性炭50g,脫色,過濾,用乙醇洗滌。把脫色後的乙醇液加熱至微沸,加入等體積的沸蒸餾水,放置,冷卻後過濾,洗滌乾淨,取出沉澱烘乾,得16.7g,把16.7g沉澱加入200ml乙醇,溶解後加入2g氫氧化鉀的乙醇溶液,攪拌反應後,蒸餾回收乙醇,蒸乾後再在90℃下烘乾,取出烘乾物,粉碎後過100目篩,得產品18g。
實施例三取甘草酸粗酸(含酸85%)100g,加水720ml,濃鹽酸80ml,在油浴中加熱反應,升溫至110℃,反應6小時,取下冷至室溫,過濾,洗滌至無氯,取出沉澱物烘乾,研碎幹品後加入滲漉器中,加入氯仿400ml,加熱進行滲漉,至流出的氯仿無色,蒸餾回收氯仿,蒸乾後再烘乾,加入乙醇(95%)300ml,加熱溶解,用活性炭50g,脫色,過濾,用乙醇洗滌。把脫色後的乙醇液加熱至微沸,加入等體積的沸蒸餾水,放置,冷卻後過濾,洗滌乾淨,取出沉澱烘乾,得16.7g,把16.7g沉澱加入200ml乙醇,溶解後加入2g氫氧化鉀的乙醇溶液,攪拌反應後,蒸餾回收乙醇,蒸乾後再在80℃下烘乾,取出烘乾物,粉碎後過100目篩,得產品18g。
用途實施例一將甘草次酸鉀白色粉末,作成片劑,高血脂病人吃過後,血脂降低。
權利要求
1.一種甘草次酸鉀,分子式為C30H45O4K,分子量為508,結構式為
2.一種甘草次酸鉀的生產工藝,具體是甘草酸經水解生成甘草次酸,將甘草次酸與氫氧化鉀反應而生成甘草次酸鉀,反應方程式為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甘草次酸鉀的生產工藝,工藝步驟為(1)將粗甘草酸投入反應器中,加入適量稀鹽酸,加熱反應6小時,冷卻,過濾,洗滌至無CI-,將沉澱物烘乾研碎備用;(2)將沉澱投入滲漉器中,滴加氯仿至流出液無色時,停止滲漉;滲漉液投入蒸餾器中,蒸餾回收氯仿後,蒸乾殘留物,加入乙醇,加熱溶解,脫色,過濾,濾液中加入等體積沸水,冷卻後過濾,洗滌,取出沉澱,烘乾;(3)沉澱中加入適量乙醇溶解後,加入等摩爾氫氧化鉀乙醇液,攪拌均勻後,蒸餾回收乙醇,殘留物烘乾,粉碎,過100目篩,即為成品。
4.一種甘草次酸鉀的用途,應用於降血脂。
全文摘要
一種甘草次酸鉀及其生產工藝和用途,該甘草次酸鉀的分子式為C
文檔編號C07J63/00GK1359904SQ0013774
公開日2002年7月24日 申請日期2000年12月21日 優先權日2000年12月21日
發明者劉鋼, 劉禕春, 劉成敏 申請人:寧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