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農用甘蔗去皮切斷機的製作方法
2023-07-13 19:02:56 2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農用工具,具體是一種農用甘蔗去皮切斷機。
背景技術:
目前甘蔗機械化作業生產主要在耕整地和運輸,播種、收穫等環節機械化程度仍然很低,造成甘蔗單產低、生產成本高、勞動強度大和生產效率低下,現有的甘蔗去皮都是通過人工拿著刨刀去皮然後在切斷,長時間拿刨刀去皮容易造成胳膊關節的酸痛,而且使用刨刀時可能會誤傷人手,不僅勞動效益不好,還對人體有一定的損害,所以,對於設計出一種可以自助式的推進甘蔗秸稈到圓刀片內,避免刀片對人手的誤傷的現象,而且,能夠便捷的將去皮後的甘蔗秸稈切割成均勻的甘蔗去皮切斷機是很有必要的。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農用甘蔗去皮切斷機,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農用甘蔗去皮切斷機,包括底座和電機底座;所述底座設置有支杆、夾板、減震底座、第一電機、齒輪、帶齒連杆、固定杆套、擋板、卡塊、連接杆和圓刀片;所述支杆有四個,分別設置在底座左右端上方,且其下端與底座上壁垂直接觸;所述夾板設置在支杆上端,且其下壁與支杆上端垂直接觸;所述第一電機設置在減震底座上方,且其與減震底座上壁垂直接觸;所述齒輪設置在第一電機轉軸頂端,且其與第一電機轉軸垂直接觸;所述帶齒連杆設置在底座上方,且其與底座上壁平行,帶齒連杆與齒輪齒合接觸;所述固定杆套有三個,固定杆套下端垂直接觸到底座上壁,上端垂直接觸到帶齒連杆四周表面,且其與帶齒連杆中心軸線重合;所述擋板設置在帶齒連杆的左端,且其下端垂直接觸到帶齒連杆的左端;所述連接杆設置在夾板的右端,且其左端與夾板右壁垂直接觸;所述圓刀片設置在連接杆的右側,且其下端與連接杆右端垂直接觸;所述電機底座設置有第二電機、轉杆、轉銷、折彎連杆、固定連接杆、固定套和切割刀片;所述第二電機設置在電機底座的上方,且其與電機底座上壁垂直接觸;所述轉杆右端垂接觸到第二電機轉軸頂端;所述轉銷設置在轉杆左端;所述折彎連杆下端垂直接觸到轉銷;所述固定連接杆左端垂直接觸到支杆上端,且其與底座平行;所述固定杆套垂直接觸在固定連接杆的右端,且其折彎連杆上端穿過中心通孔;所述切割刀片設置在折彎連杆的上端,且其與折彎連杆垂直接觸。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減震底座設置在底座上方,且其與底座上壁外表面垂直接觸。
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卡快垂直接觸在擋板的右壁上端。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的卡快用於卡主甘蔗秸稈末端,第一電機帶動齒輪轉動,齒輪從而帶動齒合接觸的帶齒連杆向右滑動,固定杆套用於將帶齒連杆固定在底座1上,帶齒連杆帶動左端擋板向右移動,從而使卡塊和夾板卡緊的甘蔗秸稈向右移動穿過圓刀片,從而便於圓刀片對甘蔗秸稈去皮;第二電機帶動轉杆轉動;轉杆從而通過轉銷帶動折彎連杆下端轉動,折彎連杆在固定連接杆和固定套的限制下,下端轉動上端帶動切割刀片上下移動,從而便於切割刀片切斷甘蔗秸稈;本實用新型的設計結構簡單,工作性能好,實用性強,充分展現了現代化工具的特點。
附圖說明
圖1為農用甘蔗去皮切斷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農用甘蔗去皮切斷機中圓刀片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農用甘蔗去皮切斷機中夾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底座,2-支杆,3-夾板,4-減震底座,5-第一電機,6-齒輪,7-帶齒連杆,8-固定杆套,9-擋板,10-卡塊,11-連接杆,12-圓刀片,13-電機底座,14-第二電機,15-轉杆,16-轉銷,17-折彎連杆,18-固定連接杆,19-固定套,20-切割刀片。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地說明。
請參閱圖1-3,一種農用甘蔗去皮切斷機,包括底座1和電機底座13;所述底座1設置有支杆2、夾板3、減震底座4、第一電機5、齒輪6、帶齒連杆7、固定杆套8、擋板9、卡塊10、連接杆11和圓刀片12;所述支杆2有四個,分別設置在底座1左右端上方,且其下端與底座1上壁垂直接觸;所述夾板3設置在支杆2上端,且其下壁與支杆2上端垂直接觸;所述減震底座4設置在底座1上方,且其與底座1上壁外表面垂直接觸;所述第一電機5設置在減震底座4上方,且其與減震底座4上壁垂直接觸;所述齒輪6設置在第一電機5轉軸頂端,且其與第一電機5轉軸垂直接觸;所述帶齒連杆7設置在底座1上方,且其與底座1上壁平行,帶齒連杆17與齒輪6齒合接觸;所述固定杆套8有三個,固定杆套8下端垂直接觸到底座1上壁,上端垂直接觸到帶齒連杆8四周表面,且其與帶齒連杆8中心軸線重合;所述擋板9設置在帶齒連杆7的左端,且其下端垂直接觸到帶齒連杆7的左端;所述卡快10垂直接觸在擋板9的右壁上端;所述連接杆11設置在夾板3的右端,且其左端與夾板3右壁垂直接觸;所述圓刀片12設置在連接杆11的右側,且其下端與連接杆11右端垂直接觸,卡快10用於卡主甘蔗秸稈末端,第一電機5帶動齒輪6轉動,齒輪6從而帶動齒合接觸的帶齒連杆7向右滑動,固定杆套8用於將帶齒連杆7固定在底座1上,帶池連杆7帶動左端擋板9向右移動,從而使卡塊10和夾板3卡緊的甘蔗秸稈向右移動穿過圓刀片12,從而便於圓刀片12對甘蔗秸稈去皮;所述電機底座13設置有第二電機14、轉杆15、轉銷16、折彎連杆17、固定連接杆18、固定套19和切割刀片20;所述第二電機14設置在電機底座13的上方,且其與電機底座13上壁垂直接觸;所述轉杆15右端垂接觸到第二電機14轉軸頂端;所述轉銷16設置在轉杆15左端;所述折彎連杆17下端垂直接觸到轉銷16;所述固定連接杆18左端垂直接觸到支杆2上端,且其與底座1平行;所述固定杆套19垂直接觸在固定連接杆18的右端,且其折彎連杆17上端穿過中心通孔;所述切割刀片20設置在折彎連杆17的上端,且其與折彎連杆17垂直接觸,第二電機14帶動轉杆15轉動;轉杆15從而通過轉銷16帶動折彎連杆17下端轉動,折彎連杆17在固定連接杆18和固定套19的限制下,下端轉動上端帶動切割刀片20上下移動,從而便於切割刀片20切斷甘蔗秸稈。
上面對本專利的較佳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專利並不限於上述實施方式,在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範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專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種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