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是一個怎麼樣的地方(34桃花源)
2023-07-13 19:03:15 4
我們先來說說,《桃花源記》講得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我來給大家回憶回憶,一個漁夫順溪而行,很巧合地發現了一個山洞。他很剛,很剛,順著山洞就往裡面走了,然後發現了一個不一樣的世界。這裡天美地美山美水美,總之就是各種美。而且人民也特別勤勞好客,天天帶你回家吃雞。天下竟有如此神奇的地方?漁夫巴不得把這個事情告訴全天下的人。裡面的居民卻說,您可千萬別跟他人說哦。漁夫表面欣然答應,然後偷偷作了標記。(嘿嘿)然後他 走了,然後他帶著其他人還想回來,可是卻找不到了。是那種怎麼找也找不到的找不到。後來,他把這個事跟太守說了,太守也來找啊找,啊,還是沒找到,後來太守鬱悶了,尋病終。。。。
那麼,話又說回來,傳說中的桃花源在哪裡呢?歷史學家們曾經過給出過四個答案。
(一)武陵桃花源說
這個論據不用多說吧,文章開頭句就是「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桃花源記》也算是一篇必背課文了,我們年輕時人人都會背,雖然小胖經常背反,成了「武陵魚捕人為業」,啊,好像有點驚悚.....總之,我們會很自然地認為桃花源在武陵這個地方。歷史上的武陵大致是在什麼位置呢?大概是今天張家界的這個位置,張家界的確風景很秀麗。更重要的是,張家界符合一個關鍵性的條件,它處於相對統治王朝中心比較邊緣的位置,是一個邊城。也就是政府無心去管理這個地方,那這個地方還是很有可能保持著內部自治的狀態,同時傳統的民風和習俗也得以保留。
(二)常德桃花源說
小胖有大學同學是湖南常德人哦,很巧合的是常德市有一個城區就叫武陵區,常德市除了牛肉米粉好吃之外,下面還有一個縣叫桃源縣,桃源縣據說就以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而聞名。而且更重要的是,陶淵明所說的這個「武陵」呢,是個古地名,現在常德地級市的部分地區也在古代武陵地區的管轄範圍之內。現在當地還有一個非常漂亮的景點名曰桃花源,雖然小胖沒有去過當地,但就憑著對圖片的想像,我覺得應該跟文章描述得差得八九不離十。
(三)九江桃花源說
小胖就是江西九江人(或者說半個九江人),陶淵明是江西九江名人嘛。那九江人都知道陶淵明後來隱居就住在廬山山下,「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個「南山」呢,指的就是廬山。廬山山下風景優美,山間山中都曾有桃花盛開。唐代的白居易被貶至江州時,就在廬山寫過一首著名的《大林寺桃花》,「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因為陶淵明是柴桑人(今九江),所以他的故事取材很有可能來自於自己的身邊,他最熟悉的地方。這樣
(四)弘農桃花源說
第四種說法比較令人震驚,因為它推定陶淵明筆下的這個「桃花源」是在北方,而不是我們一直討論來討論的去的南方。你可能會立刻反駁,不對啊,陶淵明生活在東晉時代,那個時候北方不都淪陷了嗎,處於五胡十六國的戰火之中。的確是這樣,但各位客官先別急,聽小胖慢慢說來。首先,支持這種說法的學者呢還是挺多的,包括前不久逝世五十周年的著名歷史學家陳寅恪。其次,「桃花源」這種社會形態是對現實世界的一種隱喻,那麼它想要隱喻的對象是什麼呢?那就是西晉末年到東晉時期塢壁生活的真實寫照。什麼是塢壁?簡單來說就是中國古代為了防禦而修建的小城堡,從東漢末年就開始逐漸普遍。學者們又進一步推論出來,桃花源居人先世所避之秦應為符秦,而非贏秦。陶淵明所作的《桃花源記》實際上取材於戴延之等人跟從劉裕(又就是後來劉宋的開國君主)入關的所見所聞,就是當時北方許多漢族人士的真實生活狀態,然後陶淵明把故事移植到了南方。所以,《桃花源記》一文其實是有很多話想要間接地表達的,他不單單是諷刺當時的東晉腐敗的朝廷,同時還有對於時局的考察。可惜,這些是否是真實的,當時的人沒有讀懂,後來的我們也更加讀不懂,只能瞎猜了。
這四個說法之中,你最相信哪一個呢?可以在評論區裡給出你的答案,雖然小胖是九江人,但小胖還是比較支持最後一個的啦。因為它有理有據,令人信服。當然,這都是大家和一些歷史學家們的猜想啦!
桃花源或許已經深深地刻入了許多中國人的骨髓之中,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在某個時期,在某個階段,想去尋找桃花源,從當下的一種生活狀態之中解脫、超脫出來。但其實尋找桃花源在哪裡也是沒有意義的。 或許我們不能找到真正的桃花源,但我們應該保存心中的那個桃花源。無論外面雷電風雨怎樣湧動,心中的那一份美好就好好地封存著。通往桃花源的路上如果都是塵囂和劍影,你必須為此放棄一身的原則,你還會去尋找桃花源嗎?就讓桃花源成為永遠美好的那份記憶吧!
想像中的桃花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