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地壇讀後感議論文
2023-07-07 02:04:09 5
導語:《我與地壇》飽含了作者對人生的感悟,對親情的謳歌,這地壇只是一個載體,而文章的本質卻是一個絕望的人尋求希望的過程,以及對母親的思念。以下是小編整理我與地壇讀後感議論文的資料,歡迎閱讀參考。
我與地壇讀後感議論文1
在夏日炎炎裡,《我與地壇》這本書給了我一段靜下心來思考的時間。
書的作者,也就是史鐵生,在人生中最狂妄最血氣方剛的時候失去了行動能力,只能終日在輪椅上度過。碰上這事的第一反應是什麼?絕望,抱怨,不知不覺傷害關心自己的人。史鐵生一開始也是這樣,他急於找一個地方躲避,那就是地壇。
首先,史鐵生想表達的有對母親的歉意。如文中所述,我們看見了一個小心翼翼,不知如何與兒子交流的母親。可惜那時他沉浸在自己的迷茫,憤怒裡,沒有顧及母親。他已經無法彌補這個,但我們可以。事項我們是否也曾這樣,遇到過挫折,只哀怨命運的不公,沒有注意到母親不知如何安慰我們,怕一開口又傷到我們的痛楚,只得在一旁默默關注,安慰自己「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在母親面前,我們可以放下一切,不要倔強羞澀,傾訴對象不是自己的心,彼此交流,這樣的機會為什麼不好好珍惜?還有那麼多可以讓母親為我們驕傲的日子,為什麼不好好珍惜?
其次,書中說道「就命運而言,休倫公道」。可以看出,史鐵生認為命運是十分強勢的,只能按照他說的走下去。但有句話說,命運只有一條,選擇卻有無數。史鐵生自己也做出了選擇。面對癱瘓,他最終還是找到了生命的美,釋然了。要知道,面對挫折許多人選擇的是扼殺自己的生命。通過他我懂得了,命不是自己一個人的,要學會為在乎自己的人著想。一心想著死亡就是不尊重生命。
最後,我認為讓史鐵生冷靜下來的還有地壇的那一群人。看著從風華正茂的情侶一起走向年老,聽著年輕人練的歌,長跑男人交談,感嘆同樣受命運之苦的兄妹……這讓他感受到生命的意義,世界上還有那麼多接觸到的事,實在沒必要悲嘆,活著已是最好。我想,這些景象我們不必在遇到困難時再發現,在生活間隙中,我們應多留意生活的美好,在真正受難時激勵自己。
感謝這本書給我的其實,也讓我更加尊重史鐵生先生
我與地壇讀後感議論文2
人,是走出來的,從遠古走來,從種群走來,從心靈走出來,我與地壇讀後感。如果一個人僅為光輝而鬥,不為生命而鬥,那麼即使他擁有多麼強壯的體魄,那也是行屍走肉,所以在我們的人生中不光要有光也要有暗。敢於從黑暗走到光明的人才算得上是一個人。Tobeornottobe,thisisaquestion.這是英國詩人莎士比亞留給某些人去深入探究的問題。活著還是死亡,這是一個問題。當我們考慮到死的時候,不妨想想活著,況且活到了一定時期的我們,竟要半途而廢去選擇死...對於一個具有商業頭腦的人,或精打細算的人,他們絕不會如此愚昧都做虧本生意。
那麼,選擇死,是否就意味這個人愚昧呢?無可置疑,是的。火團中的螞蟻,它們是是經歷了怎樣的心裡掙扎才願捨去自己的生命去拯救整個螞蟻團,它們為了什麼,或者它們有過別的想法,但不說別的,就說這些,它們從作出決定時起,便預示著它們的結果,「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要是你說它輕生,這有可能嗎?那是它們抱著不死的希望而作出的壯舉!所以說,無論你是「一隻眼開,一隻眼閉」的,還有被無形的東西壓著的時候,請想想你自己,只要想想你自己就行了,想想你的右手以及整個身軀因你沒有一隻手而全部都要去隱藏,你會不會太殘忍了些?只要心跳還在,一切都不會完劇。
如果我們毅然地選擇了活著,那就要無怨無悔地活著,用一種正視的眼光看待未來漫漫長路,當你發現你捨不得這種「活著」時,一扇大門將永遠為你敞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