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丁元英對人性的分析(一人一字一結局)
2023-06-13 10:59:00 2
叔本華說:在這個物質戰勝靈魂的年代,幾乎所有人,都搭上了欲望這趟列車,卻把心遺留在了站臺。
一個人只要有欲望,沒有開悟,心便無處安放,註定活在痛苦之中。欲望對我們每個人來說,就像是一把雙刃劍,進一步需要它,毀滅因為它。
欲望是雙刀劍
就如《天道》這本書,是一部可遇不可求的完美佳作,也是一部讓人成長的經典作品,它探討著文化背景對人的影響、探討著哲學和宗教、探討著一種純粹的人生觀,帶領讀者覺悟覺醒覺知。
有人說,這部著作已經過去了18年,現在看這部書,還是被其中的思想所震撼,主人公丁元英是強勢文化的代表,他俯視眾生,是一個高人、做局者、駕馭人性的高手。也有人說這本書是玄學,丁元英故作高深莫測,故弄玄虛,他是一個規則的破壞者,精裝版的「歹徒」。
遙遠的救世主
甚至因為這部劇太過於現實,直擊人性和欲望,出現了許多同道交流愛好者、企業效仿者。被譽為一部傲然獨尊的長篇小說,值得大家細細品味。
我以女性的角度來看《天道》原著,發現作者豆豆的整體思路就像我們看過的《西遊記》。
就如《西遊記》開篇寫到: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天道》故事的主線就如吳承恩通過西天取經(王廟村扶貧)的神話故事,引領我們在人生路上不斷地去克服內心、去除心魔,最終取得真經、成就人生的過程。
《西遊記》師徒五人其實就是一個人
《天道》中的人物,也暗喻《西遊記》中的人物。一人修一字,一字一結局。丁元英的殘忍讓人細思極恐,他的三次被罵也是點睛之筆。
十、王明陽:「行」,誤入歧途的走火入魔者王明陽和丁元英是修道之人,他們的出現,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揭開了強勢文化和弱勢文化的序幕。其中作者豆豆在書中也暗藏了許多諧音梗,可謂是字字有含義,處處有隱喻。
就比如犯罪集團首腦王明陽與聖人、心學大師王陽明僅一字之差,思維卻顛倒黑白。王陽明一生踐行的是「知行合一」,即覺到悟到才能做到。
而王明陽也是學道之人,精通法律跟社會學,也是一名造詣很深的「高人」,但卻離經叛道,誤入歧途,跟法律對著幹。他的謀生手段,走的是強盜邏輯,是捷徑,是破格獲取。他短短的一生,更像是哲學思想走火入魔的反映跟外延。
王明陽被捕
作者也在這裡暗喻王明陽是一個沒有修煉到家的悟道之人。
劇中王明陽的戲份很短,主要集中在芮小丹審訊他的那一段,也是全書中比較精彩的一段。
王明陽的結局,預示著他的精神道路是條死路,他的身體道路也是死路。對王明陽來說,思想到達了一定境界,不會在意肉體上是否延續,他追求的是自己 「獨特思想」的傳承。
丁元英的降維打擊、芮小丹的點撥,完成了王明陽對生命意義的探索,從存在到消亡,從追求物質的外在滿足到靈魂解脫的內在升華。小丹也為王明陽生命的最終一刻,給他的心靈找到了一方淨土。雖然無法洗滌他的罪孽,至少讓他的精神是站立著的,靈魂有了依附,心有了歸處。
王明陽用槍指著芮小丹
九、劉冰:「貪」。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劉冰是小人物,唱片店的小老闆,無核心技能,擅長低買高賣,像極了我們生活中的大部分人。
他是個極度自私自利,好高騖遠之人,對應的是《西遊記》中的豬八戒。劉冰嚮往的生活就是好吃懶做,衣食無憂,過上讓人羨慕的生活,想靠著丁元英躺賺一把,實現一夜暴富。
他抱大腿加入格律詩公司後,憑藉少量的資金獲得了股東身份。公司有危機時,他怨言滿腹,害怕蒙受損失,立即撤股。退股後他又厚著臉皮繼續以打工者的身份留在公司。他意識到自己並無所長,離開公司他就廢了,他捨不得開著寶馬、走在人前、狐假虎威的美好生活了。
劉冰手拿空白檔案袋要挾歐陽雪
然而能不能繼續留在公司裡,完全取決於公司新控股人肖亞文的態度。他想用丁元英保住他工作的「空白文件袋」,賺一筆大的,保住工作不說,還想重新獲取股票,做回股東。
劉冰無論做什麼事,都在期待別人來救贖自己,一個人若是擁有這樣的思維,心裡必定是極其脆弱的。
他天生愚鈍,以致於他看不懂丁元英的布局。直到跳樓的最後一刻,還以為自己被丁元英設計陷害了。
劉冰的自殺,是把「貪」發揮到了極致,像極了《紅樓夢》中的賈瑞之死,道士給了賈瑞風月寶鑑。賈瑞若是欲望適可而止,或許以後的生活還可以平平淡淡。而他錯在於執悟不悟,只見紅粉掩佳人,不知青冢骷髏骨。風月寶鑑如此警醒,卻難以讓他擺脫美色的誘惑。
劉冰跳樓自殺
八、葉曉明:「嗔」,水至清則無魚,人太察則無謀葉曉明聰明,有能力,有著如「孫悟空」的72般高強武藝。他倆的相同之處,都有一顆騷動不安的心。
葉曉明是音響發燒友,精通音響市場。他聽從丁元英指揮,帶領股東、村民開創公司、買設備、生產銷售。因為聰明,他能第一時間識別丁元英在展銷會上「打劫式降價」的局面。也正是因為太過於精明,讓他的眼界短淺,格局太小,造就了他對局勢的錯誤判斷。
他想借王廟村扶貧,實現階層跳跨,成就個人商業上的成功,但又不願承擔相應的責任風險,遇到危機時只會全身而退。正所謂人們經常所說:「水至清則無魚,人太察則無謀」。
葉曉明在王廟村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一個人越是聰明,反應能力越強,越會察言觀色,越會受到周圍人的歡迎,在生活工作中,這種人會越受歡迎,會得到很多實際好處。也正因為這樣,他們只會貪圖眼前的利益,不願在一個領域裡深耕細作,更不會對自己進行一個系統的自我成長,去提高自己的格局認知,好好去創業。
所以說,葉曉明的聰明就成了小聰明,在某種程度上,智慧方面將會受到限制。他是聰明反被聰明誤,只是扒開「井沿」看了一眼,又重新又掉回到井裡。
葉曉明破解丁元英「打劫式」降價的局
七、馮世傑:「痴」 ,無眼界和膽識,弱勢文化中的覺醒者馮世傑是「井沿」三人組」裡最實在的人,他對應《西遊記》中的沙僧,忠厚老實,少了一點眼界和膽識,也曾在王廟村致富這條道路上迷失過。
王廟村的扶貧神話,是馮世傑挑起來的,他接觸丁元英和芮小丹,和劉冰想一夜暴富、林曉明想成就自己不一樣,他的私心雜念是最少的,他只想帶著王廟村村民一起致富。
馮世傑有自知之明,他沒有能力,便請葉曉明當總經理,負責全面管理。沒有社交能力,便請劉冰開著寶馬車,載著葉曉明周旋於人際關係。他只知道幹最差最苦最累的活,跟村民打成一片。
葉馮劉三人找歐陽雪退股
他臨陣脫逃跟著葉曉明退了股份,依舊於兩人不同的是,只有他有羞愧心,有良知,他認為退股坑了歐陽雪,他是因為擔心全體村民的風險損失。不過令人欣慰的是,他用自己的股金抵下了農戶的生產設備,留下了一絲希望,讓村民將來有口飯吃。
如果沒有葉曉明和劉冰,他肯定會選擇相信丁元英的。他的「痴」,隨著格律詩的勝訴,歪打正著,保住了王廟村的生產體系,最終使馮世傑和村民成功上岸。
馮世傑的成功,是被動而上,是運氣,但更重要的是,馮世傑遵循著被大多數人謀利的原則,他也成為弱勢文化代表人物裡的覺醒者。
馮世傑幫王廟村村民致富
六、歐陽雪:「慢」:不爭不搶,專注於自己認定的事歐陽雪的慢,也可以說是執,對應的西遊記中的白龍馬,歐陽雪父母離異,孤苦伶仃,起初就像一匹野馬,肆意地向前奔跑,通過慢慢地摸索,終於穩定好了方向。就如歐陽雪經常說的那一句:我沒有別的能耐,只會開飯店。
她信芮小丹,當初自己開飯店缺少資金時,是芮小丹說服母親用別墅做抵押,她才盤下這個酒店,她知道芮小丹對經營飯店沒興趣,小丹的所作所為,是為了她好。
歐陽雪和芮小丹談心
她因為信芮小丹,所以也信丁元英,只要你們說得對,我就就聽你的,跟著你做,即使有不好的結果出來,我也無怨無悔,承擔信你的結果。她答應丁元英投資格律詩,做公司的董事長,答應馮葉劉入股和臨陣退股。
她有一種阿Q精神,我慢,我執,我信,我不爭不搶,只專注自己認定的道路。她總有一套「精神勝利法」,在自我的小世界裡尋求滿足。她的不爭不搶,贏得了她打開眼界的機會。
歐陽雪
五、林雨峰:「疑」,鋒芒畢露必將毀人毀己林雨峰是樂聖公司的掌門人,是丁元英「劫富濟貧」布局中的核心人物。林雨峰是個經營管理能力、大局觀特別強的人,唯一不足的是性格爭強好勝。
葉、馮、劉三人的集體退股,讓他的「疑」心再次得到印證,他相信了格律詩公司空有其表,是一隻紙老虎,更堅信他能打贏官司的信心和決心。他還不忘給在場的媒體誇下海口,如果官司輸了,他就從樂聖公司的九樓跳下去。
林雨峰
然而就是這句話,讓他再也沒有回頭路可走,他萬萬沒想到格律詩公司是個扶貧公司。是王廟村農戶小作坊,一個不隸屬于格律詩公司的獨立個體。
敗訴的他,生產銷售、媒體的爭相報導把他逼上了絕境,一身傲骨的林雨峰選擇了「體面」的自殺。
林雨峰的死,正應了那句話,認知決定了你有多少財富,心性決定了你能走多遠。
林雨峰用槍指著丁元英
四、肖亞文:「見」,閱歷和見識,最終成為人生贏家摒棄了前面五個人的 「貪嗔痴慢疑,從肖亞文開始,這才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丁亞文做了一年多丁元英私募基金的助理,她見識了丁元英與眾不同的思維方式和賺錢智慧,也在相處的過程中,看準了丁元英的「高人」身份。
肖亞文不遠萬裡飛到德國,只為囑咐芮小丹關照自己的前老闆丁元英,她告訴小丹,認識這個人,能讓你思考覺悟,讓你成長。
肖亞文幫格律詩打官司
見識和閱歷,也讓肖亞文知分寸,懂進退,她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知道自己和丁元英的差距在哪裡。她惜緣隨緣不攀緣,只想能和丁元英說上話就不錯了!
後來,丁元英因為格律詩公司要打官司,丁元英想起了她,當肖亞文知道了馮世傑三人退股後,她果斷地向歐陽雪要了公司的股份。
肖亞文以敏銳的商業眼光,多年工作積累的經驗,加之對丁元英的了解和信任,成功地賭了一把,一步登天從小白領當上了格律詩的董事長,成為人生最大贏家。
肖亞文和歐陽雪
三、韓楚風:「知」,知人識人用人,你將無所不能韓楚風和丁元英在德國同一所學校上學,獲得工商管理博士學位,是一個事業有成,風度倜儻,重情義的事業成功者,他的成功也是靠丁元英的指點,當初丁元英帶著外國人在中國股市搜刮財富的時候,韓楚風也跟著丁元英大撈一把,實現了財富自由。
他是丁元英的知已,丁元英所有的運籌帷幄,韓楚風都知曉,也在背後全力以赴的支持,丁元英回國的時候,他也幫丁元英安排好了一切。
韓楚風請芮小丹吃飯
正天集團的總裁因病去世,遺囑中雖提出韓楚風擔任正天集團的總裁,但實際困難重重,他的上面還有兩個資歷比他更高的兩個副總裁。韓楚風一時不知如何選擇,所以請教丁元英。
丁元英給出的建議是退一步,給兩位副總裁讓出空間,讓他們去鬥,去內耗,然後自己坐收漁翁之利,韓楚風接受了丁元英的建議,果然坐上了老總的位置。
在識人知人用人上,韓楚風是大智慧,正如人際關係專家哈維麥凱說的一句話:「你一旦掌握人了解人,你將無所不能」。
韓楚風輸給丁元英一輛寶馬車
二、丁元英:「性」,修心養性,才能做自在之人丁元英解散私募基金後,是來到古城是修心養性的。
他之所以解散私募基金,一是私募基金已經讓他名利雙收,他見好就收。二是私募基金是從狼嘴裡夾肉,得適可而止。三是丁元英擾亂融資市場,他把在德國募集的資金,全部投入中國市場,利用法律真空和中國人的弱勢文化屬性,掠奪中國股民的錢財,被國人所不恥,他良心不忍,關掉了公司。四是他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自卑感,融入不到人群,所以他想到古城清靜清靜。
丁元英安撫患有「精神絕症」的劉冰
他的三次被罵,也是點睛之筆。第一次是芮小丹自殺後,小丹的戰友、尤其是小丹父親是非常憤怒的,他們認定丁元英應該為芮小丹的死負責,因為在小丹最需要的時候,丁元英選擇了沉默。
第二次被罵,是王廟村扶貧,他的「劫富濟貧」的局,不是一種大智慧,而是一種算計,致使讓他背上了道德的罵名。許多有識之士、媒體的炒作,他們認為丁元英對樂聖公司的「殺富」,是個人的英雄主義,是擾亂市場規則。再加上林雨峰微妙的死,更讓丁元英這個名字在古城臭名昭著。
最後一次地挨罵,是劉冰的自殺。丁元英想在離開古城時,安撫一下劉冰的心,讓他好好工作。於是給了劉冰一個空白文件。可因為劉冰的貪婪,使劉冰抱著檔案袋跳樓了。
丁元英上五臺山問道
丁元英到底是什麼人?丁元英跟王明陽一樣都是悟道之人,也是規則的破壞者。王明陽破壞法律,丁元英破壞道德,如果王明陽是暴力歹徒,丁元英則是精裝版的「歹徒」。相比之言,丁元英破壞更大些,王陽明破壞的是已經完善的制度,丁元英則遊走於道德和法律之間,是對人心的摧殘,是對與錯的區別,他也帶了不好的頭,效仿者眾多,壞了社會風氣。
站在道德邊緣的他,丁元英的德性雖然到了一定境界,但讓自己的內心遊刃有餘,心靈得以安寧,還差一步。進則淨土,退則凡塵,而就是這一步卻難如登天。
丁元英
一、芮小丹:「空」,摒棄「貪嗔痴慢疑」、自在自然來芮小丹外表美麗、高智商、高學歷、有德國永久居住權,自主意識強,回國後成為一名刑警,長期奮戰在一線。
她是完美的化身,天國的女兒,沒有貪嗔痴慢疑,面對愛人,友情,以無我之心對待。面對工作,她敬業勇敢,被罪犯炸傷雙腳和臉後,她覺得自己沒用了,選擇了自殺。
小丹死後,丁元英的那句自語:當生則生,當死則生,丫頭,不簡單!也是這句話,證明了芮小丹的境界是高於丁元英的。
天國的女兒芮小丹
人生,大部分時間就是在紮根。王廟村扶貧神話中的幾個重要人物,如西天取經的師徒五人,一路修貪、嗔、痴、慢、疑這五毒,只有摒棄它,留下空性、見、知,才能修得真經。
《史記》有云: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在這個快餐式的社會,小丹這種完美的人幾乎沒有,更多的人都有著慕強心理,欣賞比自己強大的人,尋找庇護,獲得無形中的利益和聲名。就像葉馮劉三人,覺得丁元英是個高人,不僅會扒拉靈魂,也會扒拉銅板。
摒棄貪嗔痴慢疑
當一個人一旦有了貪嗔痴慢疑,是非常危險的,當能力配不上自己的欲望時,心必將被遮蔽,進而隨波逐流。
周國平在《守望的距離》中說,人有欲望是很正常的,但要合理使用它。成熟的標誌就是要有自我認識,認清了自己的天賦方向,這樣外在的虛榮心和內在欲望,才會被內在的目標取代,從而遇見真實的自己,吸引豐盛和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