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鑄中包秤的校驗裝置製造方法
2023-07-06 14:23:16 3
連鑄中包秤的校驗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工業現場在鋼水連鑄工藝中可以解決對連鑄中包秤進行稱量校驗的連鑄中包秤的校驗裝置,連鑄中間包下面的承重面分別有第一稱重傳感器、第一油壓千斤頂式標準稱重傳感器和第二稱重傳感器、第二組油壓千斤頂式標準稱重傳感器,第一油壓千斤頂式標準稱重傳感器中第一標準稱重傳感器和第二標準稱重傳感器的信號輸出端通過數據線與傳感器中繼接線盒的信號輸入端連接,傳感器中繼接線盒的信號輸出端通過數據線與稱重顯示器的信號輸入端連接,第一油壓千斤頂和第二油壓千斤頂通過油管分別與油路分配器口連通,油路分配器通過油管與高壓油泵連接。優點:從根本上解決了【背景技術】存在的工業現場在鋼水連鑄工藝中無法對中包秤檢驗的難題,實現了對連鑄中包秤的在線稱量校驗。
【專利說明】連鑄中包砰的校驗裝置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工業現場在鋼水連鑄工藝中可以解決對連鑄中包秤進行稱 量校驗的連鑄中包秤的校驗裝置,屬連鑄中包秤校驗裝置製造領域。
【背景技術】
[0002] 在工業現場對連鑄中包秤的校驗工作,由於質量太大(大於100t)因為連鑄中包秤 的稱體不可能放置這麼多的標準砝碼、也不一定備有這麼多數量的標準砝碼,所以也就不 能按常規用標準砝碼來校驗,在連鑄中包秤的稱重傳感器安裝位置,其一沒有安裝反向力 的龍門架的位置,其二也不可能安裝能承受如此大質量反向力的龍門架,也就是不可能用 "料鬥秤校驗裝置"進行校驗。
【發明內容】
[0003] 設計目的:避免【背景技術】中的不足之處,設計一種工業現場在鋼水連鑄工藝中可 以解決對連鑄中包秤進行稱量校驗的連鑄中包秤的校驗裝置。
[0004] 設計方案:在工業現場在鋼水連鑄的工藝中,由於連鑄中包秤的稱重的準確度的 對連鑄鋼坯的質量有很大的影響,中包是在大包鑄完鋼水進行換包時確保鋼水能夠連續鑄 錠的中間容器,為了確保鋼水能夠連續鑄錠以及安全生產的同時不能超過中包容量的上 限,也不能低於中包容量的下限,以確保鋼渣不會鑄入鋼錠以及產生鋼水的斷流的重大事 故,因此定期對連鑄中包秤進行校驗是很有必要的,本實用新型正是基於此而設計的一種 連鑄中包秤的校驗裝置,可以有效地解決對連鑄中包秤在現場進行重量檢定。為此本實用 新型在結構設計上,在連鑄中包秤的中包下面的承重面上,也就是利用每一個稱重傳感器 的安裝位置的附近都有一個安裝千斤頂用的承重面,原設計是用於更換稱重傳感器的,用 一組標準稱重傳感器以及配套的稱重顯示器和一組油壓千斤頂以及配套的高壓油泵。一臺 標準稱重傳感器配一臺油壓千斤頂成為一組放入連鑄中包秤的中包下面的相應承重面上, 用高壓油泵向整組油壓千斤頂加壓把原來的稱重傳感器所受的中包重量轉移到了標準稱 重傳感器上面,然後把在配套的稱重顯示器上所顯示的標準稱量數值為基準來調校連鑄中 包秤的稱量顯示值,從而達到對連鑄中包秤進行稱量校驗。
[0005] 技術方案:一種連鑄中包秤的校驗裝置,連鑄中間包下面的承重面分別有第一稱 重傳感器、第一油壓千斤頂式標準稱重傳感器和第二稱重傳感器、第二組油壓千斤頂式標 準稱重傳感器,第一油壓千斤頂式標準稱重傳感器中第一標準稱重傳感器和第二標準稱重 傳感器的信號輸出端通過數據線與傳感器中繼接線盒的信號輸入端連接,傳感器中繼接線 盒的信號輸出端通過數據線與稱重顯示器的信號輸入端連接,第一油壓千斤頂和第二油壓 千斤頂通過油管分別與油路分配器口連通,油路分配器通過油管與高壓油泵連接。
[0006] 本實用新型與【背景技術】相比,從根本上解決了【背景技術】存在的工業現場在鋼水連 鑄工藝中無法對中包秤檢驗的難題,實現了對連鑄中包秤的在線稱量校驗。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7] 圖1是連鑄中包秤的校驗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08] 實施例1 :參照附圖1。一種連鑄中包秤的校驗裝置,連鑄中間包1下面的承重面 分別有第一稱重傳感器2、第一油壓千斤頂式標準稱重傳感器6和4和第二稱重傳感器3、 第二組油壓千斤頂式標準稱重傳感器7和5,第一油壓千斤頂式標準稱重傳感器6和4中 第一標準稱重傳感器4和第二標準稱重傳感器5的信號輸出端通過數據線與傳感器中繼接 線盒8的信號輸入端連接,傳感器中繼接線盒8的信號輸出端通過數據線與稱重顯示器9 的信號輸入端連接,第一油壓千斤頂6和第二油壓千斤頂5通過油管分別與油路分配器11 口連通,油路分配器11通過油管與高壓油泵10連接。第一組油壓千斤頂式標準稱重傳感 器6和4中的第一標準稱重傳感器4位於第一油壓千斤頂6的活塞端面上。第二組油壓千 斤頂式標準稱重傳感器7和5中的第一標準稱重傳感器5位於第二油壓千斤頂7的活塞端 面上。第一稱重傳感器2和第一油壓千斤頂式標準稱重傳感器6和4並列位於同一支撐板 上。第一稱重傳感器2上端面和第一油壓千斤頂式標準稱重傳感器6和4中標準稱重傳感 器4的上端面為同一支撐板上且與連鑄中間包1下面的承重面相觸。第二稱重傳感器3和 第二油壓千斤頂式標準稱重傳感器7和5並列位於同一支撐板上。第二稱重傳感器3上端 面和第二油壓千斤頂式標準稱重傳感器7和5中標準稱重傳感器5的上端面為同一支撐板 上且與連鑄中間包1下面的承重面相觸。
[0009]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就是在連鑄中包秤的中包本體下面的承重面上,放入四 組每一組由一臺標準稱重傳感器配一臺油壓千斤頂組成,放入連鑄中包秤中包本體的下 面,用高壓油泵向四組油壓千斤頂加壓把連鑄中包的重量轉移到了標準稱重傳感器上面, 在配套的稱重顯示器上顯示的重量顯示值就是連鑄中包的質量數值,從而達到對連鑄中包 秤進行重量校驗。
[0010] 所述本實用新型的重量顯示器經中繼接線盒和4臺標準稱重傳感器聯在一起。高 壓油泵經油路分配器和4臺油壓千斤頂聯在一起。一臺標準稱重傳感器配一臺油壓千斤頂 成為一組;根據現場的連鑄中包秤,把上述的四組,標準稱重傳感器配、油壓千斤頂組成一 個系統對連鑄中包秤進行重量校驗。
[〇〇11] 需要理解到的是:上述實施例雖然對本實用新型的設計思路作了比較詳細的文字 描述,但是這些文字描述,只是對本實用新型設計思路的簡單文字描述,而不是對本實用新 型設計思路的限制,任何不超出本實用新型設計思路的組合、增加可修改,均落入本實用新 型的保護範圍內。
【權利要求】
1. 一種連鑄中包秤的校驗裝置,其特徵是:連鑄中間包(1)下面的承重面分別有第一 稱重傳感器(2)、第一油壓千斤頂式標準稱重傳感器(6,4)和第二稱重傳感器(3)、第二油 壓千斤頂式標準稱重傳感器(7,5),第一油壓千斤頂式標準稱重傳感器(6,4)中第一標準 稱重傳感器(4)和第二標準稱重傳感器(5)的信號輸出端通過數據線與傳感器中繼接線盒 (8)的信號輸入端連接,傳感器中繼接線盒(8)的信號輸出端通過數據線與稱重顯示器(9) 的信號輸入端連接,第一油壓千斤頂(6)和第二油壓千斤頂(5)通過油管分別與油路分配 器(11) 口連通,油路分配器(11)通過油管與高壓油泵(10)連接。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鑄中包秤的校驗裝置,其特徵是:第一組油壓千斤頂式標 準稱重傳感器(6,4)中的第一標準稱重傳感器(4)位於第一油壓千斤頂(6)的活塞端面上。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鑄中包秤的校驗裝置,其特徵是:第二組油壓千斤頂式標 準稱重傳感器(7,5)中的第一標準稱重傳感器(5)位於第二油壓千斤頂(7)的活塞端面上。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鑄中包秤的校驗裝置,其特徵是:第一稱重傳感器(2)和第 一油壓千斤頂式標準稱重傳感器(6,4)並列位於同一支撐板上。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連鑄中包秤的校驗裝置,其特徵是:第一稱重傳感器(2)上端 面和第一油壓千斤頂式標準稱重傳感器(6,4)中標準稱重傳感器(4)的上端面為同一支撐 板上且與連鑄中間包(1)下面的承重面相觸。
6.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鑄中包秤的校驗裝置,其特徵是:第二稱重傳感器(3)和第 二油壓千斤頂式標準稱重傳感器(7,5)並列位於同一支撐板上。
7.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連鑄中包秤的校驗裝置,其特徵是:第二稱重傳感器(3)上端 面和第二油壓千斤頂式標準稱重傳感器(7,5)中標準稱重傳感器(5)的上端面為同一支撐 板上且與連鑄中間包(1)下面的承重面相觸。
【文檔編號】G01G23/01GK203869769SQ201420218710
【公開日】2014年10月8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30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30日
【發明者】孫國軍, 張雨潤 申請人:杭州華潤傳感器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