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克拉瑪依高考狀元(克拉瑪依寵兒田芮寧)
2023-07-07 04:25:39 4
北京時間今日(2月13日),北京冬奧會速度滑冰女子500米決賽中,中國選手田芮寧出戰,最終獲得第14名。
「每個克拉瑪依人
都會為她感到驕傲!」
比賽還未開始前,田芮寧的啟蒙教練談起自己的「得意門生」時表示,無論田芮寧最終取得怎樣的成績,她一直都會是「油城」的驕傲——正是因為這位克拉瑪依的「寵兒」,越來越多的孩子愛上了冰雪;也正是因為田芮寧的橫空出世,讓這座城市在冰雪中收穫榮耀與幸福。
一雙輪滑鞋
改變的冰雪人生
「練習速滑太苦,很多當時成績比她好的隊友,都沒挺下來,而她堅持到了現在。」
田芮寧的母親李麗萍展示著女兒從小到大獲得的幾十枚獎牌,說著說著,她哽咽了起來:「既為她感到驕傲和自豪,又心疼她。孩子怕我們擔心,有啥苦啥累從不和我們說。」
△田芮寧獲得的獎牌,家中的一張桌子都放不下
一枚枚獎牌或許從來就不是李麗萍的「初心」。「一開始讓孩子運動,只是為了讓她有個好身體。」2005年,田芮寧8歲時,克拉瑪依流行輪滑,姨媽知道她愛運動,就送了她一雙漂亮的輪滑鞋。不曾想,這個小禮物改變了她的人生。
「她穿上就能走,沒過幾天就能在家裡滑著玩了。」田芮寧的父親田峰自豪地對記者說。
「那時,我就覺得很好玩。」田芮寧回憶起夢想的起點說。
「那是她收到的最有意義的禮物,回到家裡都不願脫下來,晚上睡覺也要抱著輪滑鞋。」李麗萍對十幾年前的往事,記憶猶新。
△9歲時的田芮寧穿上冰刀
這之後,李麗萍給女兒報了一個輪滑班。輪滑和速滑技術相通。2006年1月,田芮寧第一次接觸滑冰,穿上冰刀就飛了起來。「那一刻,我感覺自己像一隻小鳥,可以自由飛翔,感覺很棒。」田芮寧說,每個孩子都有一個想飛的夢想,或許那雙黑龍牌冰刀成為田芮寧的翅膀。
隨後,只練了十多天的田芮寧就在市裡舉行的速滑比賽中,獲得10歲以下組冠軍,併入選克拉瑪依市速滑隊。
冬練滑冰,夏練輪滑。無論是氣溫將近40℃的酷暑,還是零下20℃左右的嚴寒,憑著熱愛和不服輸的勁頭,田芮寧總是隊裡練得最認真的孩子。
「我從來沒有缺席過一次訓練。」
刻苦的學霸
一路「開掛」
天才就是比你更有天賦,甚至比你更努力。這句網友的玩笑,似乎正適合田芮寧。
在進入新疆速滑隊前,田芮寧是一名全方位發展的優秀的學生。在班裡,她的學習成績保持在前5名;在學校,她是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榜樣。「田芮寧去年5月回到母校看望師生,聽了她的經歷後,孩子們都把她當心中的偶像,激勵作用十分明顯。」克拉瑪依市第十小學校長王錦繡說。
2010年,自治區第十二屆運動會上,田芮寧獲得了女子丙組全部項目的冠軍。現任北京冬奧組委體育部部長、時任自治區體育局副局長佟立新十分看好田芮寧:「優秀的運動員,身上都有那種永不服輸,堅韌頑強的勁。」
當新疆速滑隊對田芮寧發出邀請時,父母都堅決反對。「我們家沒有練體育的,周圍也沒聽說過誰能進入國家隊,我們擔心練體育會耽誤孩子考大學。」李麗萍說。
佟立新兩次打電話給田芮寧的父母做思想工作,也未能改變他們的想法,就拜託去克拉瑪依參加活動的哈爾濱體育學院教授蒙猛和國家總局冬管中心、自治區體育局的相關負責人,去田芮寧家長談。
「他們特別欣賞田芮寧在比賽中的拼搏精神和韌性,他們的真誠和專業最終也打動了我們。如果沒有佟局的堅持,可能就沒有田芮寧的今天,我們特別感激他。」李麗萍說。
進入新疆隊後,田芮寧不但訓練刻苦,還十分好學,《運動解剖學》《運動心理學》等都是她的最愛。這種學習態度,也讓新疆速滑隊主教練李在植對她刮目相看。
田芮寧成長的每一步都趕上了好時機,而她也用拼搏和努力握住了機會。2005年,當她喜歡上輪滑時,克拉瑪依在全面普及速滑和輪滑運動;2010年,當她入選新疆隊時,韓國國家隊教練李在植被聘為該隊主教練;2011年,她成績提升時,新疆成功申辦全國冬運會;2016年,她進入國家隊後,北京冬奧會籌備和備戰工作緊鑼密鼓進行。
克拉瑪依的寵兒
「剛進隊時,我的目標是獲得全國冠軍。如今,我最大的心願就是能代表中國隊參加冬奧會。」2016年,獲得十三冬銀牌和銅牌的田芮寧說。
田芮寧心願不久後就得以實現。2018年平昌冬奧會,在女子速滑1000米比賽中,她以1分16秒69獲得第21名;在女子500米比賽中,以38秒86獲得第20名。
近來,田芮寧的成績穩步提高。在2021年底舉行的幾站速滑世界盃比賽中,田芮寧均有不錯戰績:波蘭站女子500米比賽中,以38秒097獲得第五名;美國鹽湖城站,以37秒035獲得第七;加拿大卡爾加裡站,以37秒163的成績獲得第六。
1月20日,在中國速度滑冰國家集訓隊北京冬奧會選拔賽中,田芮寧在自己主項500米奪冠,最後一個比賽日又獲得1000米冠軍,總積分200分排名第一,以絕對優勢拿到冬奧門票。
田芮寧說,希望能借北京冬奧會的舉辦良機,與全國熱愛體育的人一起大力宣傳冰雪運動,充分展示冰雪運動魅力,促進冰雪運動在廣大人民群眾中生根發芽。
記者:董俊成
來源: 東方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