錘哥驚天營救特別片段(驚天營救錘哥演的電影)
2023-07-06 18:49:16 2
早年漫威宇宙曾經邀請著名動作巨星傑森·斯坦森加盟,但傑森則非常明確地拒絕,並表示那種「站在綠幕前揮揮手就靠後期特效製作的電影沒意思」,顯然傑森·斯坦森作為一個動作演員,他更傾向於那種真實的拍攝。
有意思的是,有一個漫威演員今年就走了一趟他的道路,實打實地演了一部動作電影,而且反響也還可以。
這個漫威演員就是大家熟悉的「錘哥」克裡斯·海姆斯沃斯,而這部影片就是《驚天營救》。
從一個流水線,跳到另一個流水線漫威電影一直以來都被稱為「好萊塢的流水線產品」,主要是迪士尼對漫威的嚴格把控,基本每一部電影的每一個環節都要「按照規矩來」,就像工廠裡的流水線作業一樣。
流水線電影有三個特點。
第一,千篇一律,大體的故事框架都是一樣的,更有的甚至連劇本、人設都所差無幾。
第二,受眾面相當明確,看流水線電影的觀眾們就是想放鬆娛樂。
第三,穩定,流水線電影的套路模板是經過多年市場反應後才確定下來的,因此只要品控方面不是實在太差,質量以及盈利目標達到標準線是沒有問題的。
事實上,不單單是漫威電影,好萊塢的低成本商業電影也有一樣的流水線路線,而網飛這部《驚天營救》其實也可以算是一部流水線電影。
它基本擁有流水線動作電影的一切標準,比如:
主角全場虐菜,隊友死光了他就是不死,最多只是偶爾有幾次危機,至於最後決戰也是「可死可不死」的模糊處理。
流暢勁爆的動作場面,能很快讓觀眾的腎上腺素飆升。
整部影片基本就是依靠動作場面撐著,文戲極其薄弱,工具人非常多。
唯一缺少的,只是笑點而已,但這種屬於錦上添花的環節其實不一定要有。
所以,錘哥雖然拍了這部《驚天營救》,但本質上是從一個流水線跳到了另一個流水線。
不過,流水線電影也有高下之分,在漫威裡錘哥的《雷神》系列算是比較成功,而他跳到另一個流水線後生產出的這部《驚天營救》,也同樣達到了及格線。
經常在變的流水線動作對於《驚天營救》來說,動作戲是重中之重,也是流水線生產裡唯一一個「自由度」最大的環節。
畢竟,動作戲要讓觀眾看的嗨大家都知道,但要怎麼設計則完全看製作 團隊的發揮。
《驚天營救》的動作戲很不錯,在狹窄空間裡錘哥的近身肉搏力量與速度感非常強,且相當兇殘,整體的觀感良好。
值得一提的是中段錘哥與對手的小刀戲,觀賞性並不是很高,但真實性不錯,雙方總是率先做出多次試探後才出刀,雖然時間很短促,但在一部流水線製作的電影裡能看到這種設計,真的相當難得。
除此以外,電影在動作高潮時還特地採用了一個10分鐘以上的「一鏡到底」長鏡頭,且主體視角不斷地變化來渲染場景的激烈,頗有種像在打遊戲的感覺,視覺體驗非常不錯。
至於槍戰方面的設計則較為普通,基本上就是流水線電影的典型套路,對方怎麼射也射不中主角,或者射中了但主角依然像沒事人一樣,而主角卻一射一個準。
當然,動作戲的出色設計其實離不開導演山姆·哈格雷夫的功勞,他本身就是眾多漫威電影的動作指導,在《美隊2》裡還是隊長的一個動作替身。
永遠不變的流水線故事相對於動作戲的「多變」,流水線電影的文戲就永遠都是那個樣了,《驚天營救》也不例外。
主角是一個戰鬥力強大但心裡有過某類創傷(以往的戰爭創傷、隊友死在眼前的創傷、家庭創傷等等)然後殺起人來相當兇狠,看起來是個壞人但其實並沒那麼殘忍。
然後他被派遣或因為某某原因需要進行一場行動,行動很困難中途出現問題,但主角最後還是通過這次行動解開了自己的心結或得到了救贖,甚至直接解脫(死掉)
類似這種故事劇本、角色人設的流水線動作片,在好萊塢裡沒有上百部都有幾十部,實在多到數不過來,《驚天營救》只不過是其中芸芸眾生的一員而已。
因此,這類電影的文戲就不用指望多出息了,只需要看它是否成功完成了連結各場動作戲的任務,或者說是否成功發揮了過渡作用即可。
而《驚天營救》在這方面其實就差點意思了,中段錘哥跟人質男孩的對話略顯拖沓,且裡面還有令人相當尷尬的心靈雞湯。
這些其實都是沒有必要的,因為本來也沒人指望這類電影會對角色來什麼深刻挖掘,文戲只要讓觀眾明白,接下來要怎麼打,為什麼打,或者是鋪墊下一場動作戲的「戰術布置」就足夠了。
總體來說文戲離及格還是差了一點,不過尚在可接受的範圍內。
總的來說,《驚天營救》是一部很適合娛樂的爆米花電影,雖限於流水線製作的水準不能達到更高的高度,但也是值得一看的影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