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泳練習板的製作方法
2023-07-07 01:39:01
專利名稱:遊泳練習板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體育器材,特別是一種遊泳練習腿部打水和練習劃臂的兩用板。
目前採用的遊泳打水板一般用作腿部動作練習之用,如用作劃臂練習,將其用力夾在兩腿之間,由於浮力,打水板不能在水中固定,使練習者多感不便,且造成腿的不適當用力。其造型、浮力不能適應各種年齡、體重的練習者使用,更不便於專業運動員作訓練器材之用。
本設計正是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而提供一種既可以用作腿部練習,亦可以用作臂划水練習,適應各種年齡、體重的練習者和運動員使用的遊泳器材。
本設計是由正板和副板按10∶0.7~0.9長度比例組成,正板整體為近似縱向矩形板,上、下端為方向相同的弧形,下端面兩邊各有榫頭,中間有榫眼,在正板的板中間設有拉杆和彈簧拉住副板;副板的上端有與正板相對應的榫眼和榫頭,榫頭中心有孔,卡栓穿過孔與彈簧相連。
本設計的正板和副板榫頭吻合面可以是向上或向下的弧形形狀,也可以是平面。副板下端可以是向上或向下的弧形形狀。
本設計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1.可用作腿部練習;2.將副板從正板下部拉出,並旋轉90°後鎖定,夾在腿部,可用作劃臂練習,兩腿可放鬆自如;3.本設計一板兩用,適應各種年齡、體重的練習者和運動員使用。
以下是本設計附圖的圖面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剖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主、副板拉開的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主板與副板相垂直嵌合鎖定(作劃臂使用)的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主、副板下部為正板和副板吻合部分為平面的結構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主、副板下部為正板和副板吻合部分為弧形的結構圖。
本實用新型以下將結合附圖和實施例進一步詳述實施例1.一種遊泳練習板(見附
圖1、2、3),由正板〔1〕和副板〔2〕按10∶0.7~0.9長度比例組成,正板整體為近似縱向矩形板,上、下端為弧形,下端面兩邊各有榫頭〔3〕,中間有榫眼〔4〕,在正板的板中間設有拉杆〔5〕和彈簧〔6〕拉住副板;副板的上端有與正板相對應的榫眼和榫頭,榫頭中心有孔〔7〕,卡栓〔8〕穿過孔與彈簧相連。
本設計正板和副板榫頭吻合面可以是向上的弧形形狀。副板下端可以是向上或向下的弧形形狀。
該遊泳練習板正、副板平行嵌合時可作腿部動作練習用。
實施例2.一種遊泳練習板,其結構同實施例1(見附圖4),將副板拉出,旋轉90°後鎖定,再嵌入正板,使正、副板相垂直。可將其夾在兩腿之間可作劃臂練習板用。
實施例3.一種遊泳練習板,其結構基本同實施例1(見附圖5),只是正板的下端與副板的吻合面為平面,副板下端是向上的弧形形狀。
實施例4.一種遊泳練習板,其結構基本同實施例1(見附圖6),只是正板的下端與副板的吻合面為向下的弧形,副板的上、下端是向下的弧形形狀,更適合與練習者腿部曲面相吻合。
權利要求1.一種遊泳練習板,其結構的特徵在於由正板〔1〕和副板〔2〕按10∶0.7~0.9長度比例組成,正板整體為近似縱向矩形板,上、下端為弧形,下端面兩邊各有榫頭〔3〕,中間有榫眼〔4〕,在正板的板中間設有拉杆〔5〕和彈簧〔6〕拉住副板;副板的上端有與正板相對應的榫眼和榫頭,榫頭中心有孔〔7〕,卡栓〔8〕穿過孔與彈簧相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遊泳練習板,其特徵在於正板和副板榫頭吻合面可以是向上或向下的弧形形狀,也可以是平面。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遊泳練習板,其特徵在於副板下端可以是向上或向下的弧形形狀。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遊泳練習器材。由正板、副板和彈簧組成。正、副板平行嵌合鎖定時可用作腿部打水練習,正、副板垂直嵌合鎖定時可用作劃臂練習,一板兩用。本設計適應各種年齡、體重的練習者和運動員使用。
文檔編號A63B35/00GK2455291SQ00245119
公開日2001年10月24日 申請日期2000年11月17日 優先權日2000年11月17日
發明者向丹雄 申請人:向丹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