鍋爐冷凝水回收熱交換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7-07 02:55:26 2
專利名稱:鍋爐冷凝水回收熱交換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工業鍋爐蒸汽冷凝水回收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新型的鍋爐冷凝水回收熱交換裝置。
為了有效地回收工業鍋爐的蒸汽冷凝水,在本技術領域內已經做出了很大的努力,特別是96 1 19513.4號和96 2 38889.0號中國專利申請提出的技術方案,較好地解決了補水和回收冷凝水混合均勻、冷凝水回收裝置工作均衡、提高冷凝水回收量的問題。但是,為實現冷凝水回收裝置的工作均衡所設置的緩衝罐因體積較大,在現場須佔據相當的空間,並且須配備一些相應的管路和閥門,不可避免地要消耗一定的材料成本和安裝成本。另外,在上述技術方案中,仍有不少的剩餘蒸汽沒有回收,須通過管路送至軟水箱。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之不足,提供一種提高冷凝水回收效果、使設備簡化並降低造價的新型的鍋爐冷凝水回收熱交換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鍋爐冷凝水回收熱交換裝置,由一個二級噴射器2和一個熱交換器6構成,其特徵在於噴射器上混合室4中增設的多孔分流板19使頂部形成一個蒸汽室5,在上、下混合室4和16之間增設一個有喉道擴壓管18從中穿過的熱交換室17,熱交換器6中的隔板12使熱交換器分成位於上部的熱交換室7和位於下部的混合室13,導流通道10通過孔9和11將熱交換室6和混合室13連通,熱交換室7中設有一組管束8,管束8的上端與噴射器的蒸汽室5連通,下端接至混合室13中一個對準喉道管15的噴嘴14,該喉道管15接至噴射器的下混合室16,噴射器熱交換室17的下部設有補水入口20,上部與熱交換器的熱交換室7連通。
為了更好地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噴射器上混合室4的入口處設置一個過濾器1。
由於本技術方案使得用汽設備排出的汽水混合物和來之軟水箱的補水在噴射器的上下混合室、蒸汽室、熱交換室以及熱交換器的熱交換室、混合室多處進行混合或熱交換,因而大幅度提高了冷凝水回收效果,並且可使整個系統省去了緩衝罐及其有關管路和閥門,從而大大簡化了設備,減少了現場佔用空間,節省的材料成本和安裝成本十分可觀。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示意圖。
以下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
本實施例的鍋爐冷凝水回收熱交換裝置,由二級噴射器2、熱交換器6和過濾器1構成。在噴射器上混合室4中增設了一塊多孔分流板19,它使其頂部形成一個蒸汽室5。噴射器的上、下混合室4和16之間增設了一個熱交換室17,喉道擴壓管18從該熱交換室17中穿過。在熱交換器6中設置了一塊隔板12,使熱交換器6分成位於上部的熱交換室7和位於下部的混合室13。在熱交換室7和混合室13上各設一個孔9和11,通過導流通道使兩室連通。該熱交換室7中設有一組管束8,管束8的上端與噴射器的蒸汽室5連通,下端接至混合室13中一個對準喉道管15的噴嘴14,該喉道管15接至噴射器2的下混合室16,噴射器2的熱交換室17的下部設有補水入口20,上部與熱交換器6的熱交換室7連通。噴射器2的上混合室4的入口處設置了一個過濾器1。
工作時,用汽設備排出的汽水混合物經過濾器1過濾掉雜質後進入噴射器2的上混合室4,經噴嘴21的噴射作用,與循環水混合,汽水混合物中的部分蒸汽上升至蒸汽室5然後進入熱交換器6中的管束8;來自軟水箱的補水經噴射器2的熱交換室17與循環水進行熱交換後,進入熱交換器6的熱交換室7,與管束8中的蒸汽進行熱交換,再經導流通道10進入熱交換器6的混合室13,在噴嘴14的作用下,補水與管束8中形成的汽水混合物混合,然後進入噴射器2的下混合室16,經噴嘴的作用,進一步與循環水混合。
權利要求1.一種鍋爐冷凝水回收熱交換裝置,由一個二級噴射器2和一個熱交換器6構成,其特徵在於噴射器上混合室4中增設的多孔分流板19使頂部形成一個蒸汽室5,在上、下混合室4和16之間增設一個有喉道擴壓管18從中穿過的熱交換室17,熱交換器6中的隔板12使熱交換器分成位於上部的熱交換室7和位於下部的混合室13,導流通道10通過孔9和11將熱交換室6和混合室13連通熱交換室7中設有一組管束8,管束8的上端與噴射器的蒸汽室5連通,下端接至混合室13中一個對準喉道管15的噴嘴14,該喉道管15接至噴射器的下混合室16,噴射器熱交換室17的下部設有補水入口20,上部與熱交換器的熱交換室7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鍋爐冷凝水回收熱交換裝置,其特徵在於噴射器上混合室4的入口處設置一個過濾器1。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的冷凝水回收熱交換裝置由二級噴射器2和熱交換器6構成,熱交換器管束8的上端與噴射器的蒸汽室5連通,下端接至混合室13中一個對準喉道管15的噴嘴14,該喉道管15接至噴射器2的下混合室16,噴射器2的熱交換室17的下部設有補水入口20,上部與熱交換器6的熱交換室7連通。提高了冷凝水回收效果,簡化了設備,減少了現場佔用空間,降低了成本。
文檔編號F22D1/00GK2301607SQ97229770
公開日1998年12月23日 申請日期1997年10月24日 優先權日1997年10月24日
發明者方立斌 申請人:方立斌